孙中山孙女回南京参观老宅,不料被许世友改成农场,后来如何收场?许世友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何要将孙中山先生的老宅改造成农场呢?

1980年,许世友选择退休,回南京安享晚年

1980年,开国上将许世友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选择退休并返回南京,准备安享晚年。这个决定并不是出于急切的退休心态,而是基于对北京严寒气候的适应困难。许世友虽然长期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担任要职,但在年事已高、身体逐渐疲惫的情况下,他希望回到温暖的南京,过上相对平静的晚年生活。



很快许世友的申请被批准下来,许世友被允许回到南京,他不仅可以享受家乡的温暖气候,还有一个特殊的住所——中山陵8号。

许世友并非普通的退休干部,他的回归也带有一些象征意义。对于许世友来说,这个住所远远超出了普通居住的意义,它承载着历史、情感和个人对南京的深厚情感。

中山陵8号作为孙中山的故居,这座房子充满了特殊的历史背景。许世友在这里的安度晚年,除了生活的舒适,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许世友的退休生活,并非是完全的当甩手掌柜。他在南京的生活不再繁忙,而是转向了更为安静、规律的生活小活动。他开始在这里种菜、养鸡鸭,甚至改建鱼塘。



在他眼中,这些举动是重拾乡村生活的一部分。许世友虽然是位曾经的军人,但在他选择退休后的岁月里,逐渐展现出他对土地和自然的向往,这一点也从他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可见一斑。

许世友再度住进中山陵8号

许世友选择回到南京,并住进了中山陵8号,不仅仅是为了安享晚年,也是因为这座住所在他心目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要知道中山陵8号乃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这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味道与民族情感,许世友回到这里,似乎是一种对过去的致敬,尤其是在他晚年时的心境下,回归这片故土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许世友的住进中山陵8号,也并非完全没有争议。



在南京当时的环境较为复杂,并且许多人物对许世友的决策有着不同的看法。许世友与一些地方领导人的关系也非常微妙,特别是在关于住所安排的问题上,他与新任的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发生了不小的矛盾。

但无论如何,许世友最终还是住进了中山陵8号。

孙中山孙女回南京,再度回到父亲故居,然而故居变成农场

1985年,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英回到中国,并且在她回国后,还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能回到父亲的故居——中山陵8号进行参观。

孙穗英这一请求看似平凡,然而却深深反映了她与祖父孙中山及其遗产之间的联系。孙穗英小时候也曾在这座住所生活过,她的父亲孙科曾在此居住,因此这座公寓不仅对她而言是家族的记忆,也是对孙中山精神的延续。



对于孙穗英来说,这次回归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一次对自己家庭历史的重新体验和回顾。

作为一个远离家乡、定居美国的孙中山后代,孙穗英一直没有忘记她的家族历史和祖父的革命事业。因此,她希望能亲眼见证这座历史建筑的变迁,了解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然而当孙穗英再次踏入中山陵8号时,她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景象。曾经这座住所的雅致氛围,已被许世友改造成了农场,假山被拆除,游泳池被改成了鱼塘。

这一改变让孙穗英既惊讶又感慨。她并未因改变而愤怒,反而表示,这才是中山陵8号应有的模样。

这种宽容的态度,显示出她对许世友个人选择的理解与接纳。



在孙穗英看来,中山陵8号虽然被改造成了农场,但它依然承载着属于孙中山及其后代的深厚历史与文化意义。

许世友的“农场”生活

许世友晚年的生活方式与他过去的军旅生涯截然不同,在住进中山陵8号之后,这位上将把这里改造成了农场,

而许世友的这一举动,并不是单纯的爱好,而是许世友对“家园”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实践。尽管曾是中国重要的军事将领,但当许世友晚年住进中山陵8号时,他更多的时间是与自然为伴,而非与权力为伍。

他种菜、养鱼、养鸡鸭,这些行动让他重新与土地劳动建立了亲密联系。

而当时很多人对许世友的这种做法,并不是非常理解,要知道许世友可是开国上将,一生战功卓绝,但晚年的许世友似乎并不渴望名利,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简单。



在他看来,菜地、鱼塘或许比过去那些重要的会议和军事任务更让人感到充实与满足。

在许世友的眼中,回归自然的生活才是最为真实的存在。

在1985年10月,上将许世友因病去世。许世友去世之后,中山陵8号便开始对外开放,一来可以让世人感受历史,二来也可以体验一下孙中山先生和许世友上将曾经的住所。

目前,中山陵8号的票价为10元/人/次,从价格上来说,也是非常亲民。



各位看官朋友如果感兴趣,可以到中山陵8号参观。

声明:本文图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笔者,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