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看看各位资深军迷能不能答上来:什么是世界大战?

海枫在网上查了查,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我比较认同的,那就是:“对立国家集团之间的,全球性的战争。”从这个定义来看的话,那么全球的第一场世界大战,可能并不是爆发于1914年的世界大战,而是爆发在公元前632年中国春秋时期的晋楚第一次争霸大战:城濮大战。


土味春秋时期的局势图,像极了一战欧洲主要强国林立的局面。

为什么说城濮大战是全球第一场世界大战呢?原因在于,晋楚之间爆发的这场世界大战,集合了当时全球国力排名前十位的所有国家参战,包括晋国、楚国、秦国、齐国、鲁国、宋国、郑国、卫国、陈国、蔡国、曹国、许国等,且这些国家也分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别是楚盟体和晋盟体。这一局面,就如同如今西方定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同盟国阵营一样,也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而且也是处于帝国之间争霸战争阶段。


图为晋军进攻卫、曹,从而突破楚国战略封锁,得以南下争霸中原的

城濮大战从战前的战略部署、局势演变,到战中的外交伐谋、实际推演,再到战后的格局重塑、历史演变,都基本符合一场世界级大规模战争的特征。有人要说了,那不是爆发在中国土地上的战争吗?怎么就是世界大战了呢?额……这也没有办法,毕竟当时的全球并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国家,而从综合国力来看,当时世界上国力排名前十的国家全都在华夏大地上,其余的什么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罗马和希腊城邦,单个拿出来恐怕连春秋时期的二线强国郑国的国力都比不了,更遑论和晋楚齐秦等春秋强国相比了。


图为晋楚军队在城濮正面交锋,这是全球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

因此,完全可以把当时的华夏大地看作是一战时期的欧洲,也是强国林立的局面,周王室则可以看作是一战时期的“国联”。而现代定义的一战,其主要战场其实也就只在欧洲,主要的参战国德国、英国、法国、奥匈、沙俄等也都在欧洲,亚洲非洲的战场规模都不大。如果我们把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等同于后来的欧洲来看,那么爆发于当时华夏大地上的这场晋楚齐秦郑卫宋鲁等主要大国全部参战的战争,确实可以看作是一场世界大战了。要不然,凭啥主要战场在欧洲的一战可以叫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在华夏大地的城濮大战就不能叫做第一次世界大战了呢?


春秋时期武士的铠甲,铠甲样式更像是楚国铠甲风格,相比起当时全

有趣的是,城濮大战战前战后局势演变,像极了现代国际的局势。我们可以把城濮大战之前的楚国看作是现代的美国,在城濮大战之前,楚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但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而且军力强盛,控制了当时的国际局势。而晋国就像是现代的中国,被楚国及其盟友郑国、卫国、曹国、许国、陈国、蔡国、鲁国等,封锁在黄河以北,无法南下中原争霸。这一局面就像是如今的美国也联合了日韩澳菲等国建立太平洋上的“岛链战略”。


古代战争

而晋国联合齐国、秦国等二流强国,组成晋盟体抗衡楚国的封锁战略,就像是现代的中俄这两个“上三常”大国的联合,共同对抗超级大国的威胁。而楚联军选择攻击宋国导致大战爆发,就像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超级大国,不敢直面主要竞争对手的大军,只想通过“局部战争”教训小国来立威,这就如同现代的美国并不敢直接同中俄争锋,更多是通过打压小国来树立霸权地位一样。反观晋盟体,它们在战前选择先攻击卫国、曹国等距离晋齐较近的小国,打开晋军南下的通道,就如同当代中国海军要突破局面,必须首先打开西太平洋上的“第一岛链”一般。


图为春秋时期战车上的士兵配置图,有弓手和戈手负责远战、近战,

而晋、齐、秦、宋等4国盟体战胜楚、郑、卫、曹、陈、蔡、许等组成的楚盟体,并取得城濮大战的胜利之后,中原的郑、卫、宋、陈、蔡、许、鲁等小国,纷纷选择“骑墙”;一方面脱离了楚国的控制,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不愿意直接臣服于晋国,春秋世界就进入了晋楚争霸、小国“朝秦暮楚”两边下注朝贡的局面。这一点也像极了如今夹在大国之间,左右为难、受夹板气的日韩菲等中小国家。

所以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太阳下面真的没有什么新鲜事,西方世界挑起的那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如今的国际局势,早就在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演绎了,甚至连世界大战我们都演绎了不止一次,什么没有见过呢?真可谓是,一战在中国,全球史复刻了中国历史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