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方意义上的千古一帝,亚历山大不仅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更以前瞻性的治国策略而影响后世。
若非早年接受过良好教育,很难具有如此高端的综合实力。尤其是那种特立独行的思维风格,流露出教育对性格养成的必要性。
亚历山大自青少年时代就开始接受严格教育
根据记载,亚历山大的首个家庭教师来自伊庇鲁斯。不仅是母亲奥林匹亚的同乡,还与大名鼎鼎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同名。
或许是刻意模仿历史先贤,这位导师对年轻的马其顿王子要求甚高,定制出近乎苛刻的行为准则。例如强制吃量很少的晚餐,隔日早上也要进行长途行军。他还经常检查储物箱和卧室,看看母亲有没有给小孩子藏玩具,或者能分散注意力的精美衣食。
严格的体能训练让亚历山大等青年贵族具备强健体魄
因此,亚历山大能将大量精力投入习武、骑马,这些措施都注重于要强化体能,顺便锤炼出如钢铁般坚硬的意志。后来亚历山大能长时间率军翻山越岭,杜绝口腹之欲和其他精致享受,都与这老师的培养脱不开关系。为此,一同接受教育的其他贵族子弟也要效法,等于是给未来的国王培养出精干班底。
此外,列奥尼达曾将亚历山大正用于祭祀的两大箱香料焚毁,告诫他不应该在成功前享受奢侈。反过来,又教导他学会将财富分享给他人,堪称受用终身的驭人之术。
亚历山大的第二位教师传授给他《荷马史诗》
相比之下,第二任教师利西马科斯就宽容很多。他负责教授关于希腊语的读写技巧,以及事关重要《荷马史诗》,其次才是同时传授教剑术、射箭和标枪投掷。
这部作品持续灌输给亚历山大以“成为最强者”、追求卓越的观念,哪怕知道自己是命运的牵线木偶、诸神意志的棋子,依旧要在命运套上绞索之前拼死一搏,以积极奋发的心态走完人间的旅途。
古希腊的贵族教育非常强调头脑和身体的共同进步
为增强教学效果,利西马科经常将年轻的王子称为阿基里斯,而自己则是阿基里斯的师傅福尼克斯。因此,亚历山大成年后经常以当代的阿基里斯自居。在率军登陆亚洲时,还不忘到古城特洛伊进行祭祀。
他时常和古代英雄一样,在战争间隙组织大规模的竞技比赛,或者抚琴吟唱诗歌。在赏赐礼物方面毫不吝惜,还会由于他人拒绝贵重礼物而大发雷霆。乃至在印度征战途中,面对老兵们的抗议 ,他和阿基里斯一样独自躲在帐篷中回避军务,效仿伊利亚特一开篇的阿基里斯退出战斗、迫使希腊联军屈服的情节,以便达到自己收服人心的目的。
亚历山大成年后的许多做法都是在模仿史诗
当然,亚历山大一生中最重要的引路人,无疑是大名鼎鼎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43-342年,这位学者收到菲利普二世邀请,最终应邀前往马其顿担任宫廷教师。
在他的教导下,年轻的王子不仅心怀壮志,还对理性探索未知世界产生浓厚兴趣。在日后的东征过程中,他都带着动植物学家或勘探员随行。每到一地就收集当地的动植物标本,寄回欧洲给亚里士多德研究。
亚里士多德无疑是亚历山大的头脑引路人
值得一提的是,亚里士多德还曾传授给亚历山大某些保健方法。马其顿国王就经常用来救治自己,也为身边的同伴们减缓征战伤痛。
另一方面,青年亚历山大所接受的教育并非孤立,其他马其顿贵族和希腊城邦精英亦是如此。除基本的文学与体能训练外,他们还必须掌握雄辩术、逻辑学、数学等相关科目。毕竟,古希腊社会的大部分交流都是依靠口口相传。若不能当面说服他人,就不可能鼓舞士气。即便普通外交场合,都要通过展示雄辩术来彰显地位。
亚里士多德将对未知世界的兴趣灌输给亚历山大
逻辑学和数学同样不可或缺。前者可以用于推演战争进程和敌我意图,避免错误的决策。后者具体到推算行军速度、粮草消耗、战场面积,以及兵种搭配,乃至于细致到武器制造。上述这些都需要有意或者无意的用到数学。
这套制度为亚历山大造就出大批高素质属下,包括帕曼尼奥、克拉特斯等前朝老臣,以及帕迪卡斯、托勒密和塞琉古等青年才俊。他们不仅能在军中辅佐国王,还可以在必要时独当一面,甚至在日后各自成为独霸一方的继业者君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