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1日,江苏的一位老红军—— 全国唯一健在的红十四军战士吴九成逝世,享年111岁,多家媒体报道。

吴九成参加红军的经历很传奇。

他的老家在海安县李庄村。年幼时,因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逃难到如皋。

1930年4月,红十四军在如皋召开了建军大会,16岁的吴九成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便主动参了军。

他被编入红十四军红一师二团机动队,头一仗就打的是老虎庄。由于作战英勇,他还当上了队长,先后参加过“八面围剿”、卢家庄、莫家垛、汤家苴、黄柯庄、迥家垛、蒋垛、季家市、广陵镇和黄桥八三暴动等数十次战斗。

后来由于叛徒出卖,红十四军被数十倍的敌军打散了。吴九成躲避了敌人的多次追捕,孤身逃亡到了靖江八圩和上海“燕子娇服装店做裁缝。

最后,他在姜堰蒋垛镇定了居,还成了家。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战乱时,红十四军的档案已被销毁,因此吴九成的身份一直没有得到认定。他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埋在心里,一藏就是85个春秋!

到了2015年9月中旬,101岁的吴九成让儿孙们带他去看一下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

在纪念馆里,吴老看到当年老领导的事迹和文物,老泪纵横,讲了很多往事,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发现老人许多亲身经历都与记载的史料相吻合。


老人的举动惊动了纪念馆的领导,也惊动了南通市、泰州市和姜堰区的领导,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发现吴九成虽然不识字,但他反映的他所在红军部队的领导、职务、他参加的主要战斗、时间、地点、过程等许多事实与红十四军研究会掌握的情况惊人一致,他讲述的逃亡经过也得到当事人或当事人后代的证实。

2016年8月,吴九成被证实确认为“红军失散人员”。

吴九成老人的去世,让我们又一次回顾起红十四军的历史,这支部队的命运极为悲惨,只存在数月就在反动派的疯狂进攻下覆灭,5位师级以上的高级干部在征战的过程中不幸牺牲。

其中,军政委李超时后来在江苏省委工作,1931年6月奉省委指示去徐海蚌地区巡视,在镇江不幸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最后牺牲在镇江。


01

李超时,1906年2月1日出生江苏邳县柴庄。

1926年10月,李超时奔赴武汉考入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主持这个学校日常工作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恽代英,同年,李超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国民党大屠杀之后,全国革命处于低潮,李超时受党的派遣返回邳县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


李超时

1928年4月,正式成立中共邳县独立支部,李超时任支部书记。同年12月,李超时任东海县委书记。12月5日,李超时代表东海县委参加中共徐海蚌特委举行的代表大会,当选为特委委员。不久,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正式成立东海中心县委,由李超时任书记,杨光銮任组织部长,惠美琬任宣传部长,领导东海、灌云、沭阳、赣榆等县党的工作。

李超时领导东海地区革命斗争,得到了江苏省委和徐海蚌特委的肯定。国民党当局对李超时在东海的革命活动,早已注意,于1929年6月1日发动大搜捕,包围并搜查了各级工会和学校,数十名革命志士遭到逮捕,李超时也在被通缉之列。当年7月,省委决定调他至通海地区工作,领导南通、海门、启东、如皋、泰兴、靖江、泰县、东台等县的革命斗争。

1929年11月,李超时和另一名通海地区党组织的负责人刘瑞龙(副总理刘延东的父亲)去上海参加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省委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李超时和刘瑞龙关于通海如泰地区工作和游击运动情况汇报。省委常委罗迈(李维汉)、李富春、陈云、廖慕群(何梦雄)、李硕勋等出席了会议,党中央代表李立三、周恩来、项英等也出席作指导。他们对通海如泰地区的情况很感兴趣,确定在通海如泰地区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调何坤、余乃诚、张爱萍等一批骨干加强红十四军的领导。李超时根据会议的决定,当即在上海草拟了红十四军的编组计划。同年冬,红十四军军部组成,由何坤任军长,李超时任政治委员,薛竟衡任军参谋长,余乃诚任军政治部主任。

1930年3月,通海特委成立,李超时任特委书记。4月16日,何坤军长在围攻老户庄战斗中牺牲,5月省委任命李超时为红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6月14日,驻黄桥的“剿共总指挥部”对红十四军第一师活动的中心地区如皋西乡六甲、大小陈家堡一带发动所谓“八路围剿”,李超时指挥部队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攻敌一点的战术,利用弥漫的大雾,在六甲桥西头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将敌先头部队一个连大部歼灭。

当年10月,李超时奉令回省委参加反“立三”路线的斗争,以后就留在省委任外县工作委员会委员,后又任省委巡视员。

02

1931 年6月26日,江苏省委派吕继英随同爱人李超时到徐海蚌地区巡视工作。

吕继英,1911年2月出生于江苏沭阳县一户书香门第,1927年只身辗转来到海州东海中学求学。在校期间,她深受进步师生的影响和帮助,积极要求参加革命。


吕继英

1928年5月,吕继英在东海中学党支部书记吕镇中和党员杨光銮的介绍下,冒着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主要从事妇女工作和极为关键的政治交通工作。1929年初,江苏省委决定吕继英担任省委联络员,负责江苏省委和东海中心县委之间情报传递工作,与中心县委书记李超时相识。为了筹备东海中心县委所属地区党组织极为重要的“三元宫会议”,身为东海中心县委交通员的吕继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在一个月时间里走遍海、赣、沭、灌,将会议时间、地点等机密信息及时传递到各级党组织,有效地保障了会议安全、顺利召开。

1929年夏,吕继英因参与反对校领导限制压迫学生的东海中学学潮,被校方开除并通缉。但她并没有因此动摇,在组织安排下,她化名张维霞,考入徐州女子中学高师部,并任党支部书记,继续组织学生运动。在身份暴露,被校方押送上火车回东海途中,她又设法逃脱,历经艰辛逃到上海,进入江苏省委训练班,后被分配到上海沪西区委做妇女工作。

1929年秋,吕继英在参加党领导的沪西群众游行示威时遭巡捕逮捕。这年冬,吕继英出狱,担任上海沪东区区委委员和刚刚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联络员,在工作中,她与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政委李超时,加深了相知相恋。

1930年初,吕继英和李超时举行简单婚礼,正式结婚。

1931年6月26日, 吕继英和李超时一上火车就发现有特务盯梢。到镇江刚下车,就被盯梢的特务截住,被带到镇江轮船码头万全楼旅馆,软禁在一个房间里。

李超时乘敌人防备疏忽,迅速销毁文件,拉着吕继英冲下楼,推倒警察,夺门而出。此时大批武装敌人赶来,李超时和吕继英被捕了,被押至镇江公安局侦缉队看守所。

在敌人的刑庭上,李超时一口咬定自己叫张文生,敌人严刑拷打,也没能使他屈服。敌人对吕继英也是软硬兼施,咬定自己不是共产党员,李超时做什么她不知道。

后来,敌人把吕继英带到李超时的房间,说:“你们两人好好商量商量,招还是不招。”说着把门带上,躲在窗下偷听。吕继英看到李超时脚拖大镣,遍体鳞伤,心疼万分,问道:“敌人是怎样折磨你的”。

李超时坚强地说:“这些不要问,酷刑吓不倒我。”接着用手势告诉妻子:认识他的坏人较多,估计为革命牺牲的可能性很大,鼓励怀孕在身的妻子要坚强。暗示妻子如能把孩子生下来,要好好抚养,长大了交给党。

吕继英频频点头表示领会他的意思。

敌人的阴谋又一次遭到失败后,就把他俩解到国民党设在镇江的军法会审处审理。会审处处长钱家骧多次亲自开庭审讯,都毫无结果。钱家骧只得叫叛徒王益之(曾任通海特委委员、泰兴县委书记)到刑庭上指认。王益之一见李超时,吓得连连向后退。钱家骧阴险地对李超时说:“看看你的部下也被我们请来了。”李超时怒不可遏,拖着沉重的镣铐,走近审判台,拿起砚台向王益之猛然砸去,钱家骧慌忙叫人将王益之带走,宣布暂时退庭。

李超时的身份暴露后,敌人施尽了酷刑,他始终坚强不屈。敌人决定杀害他,就义前他告别难友说:“我牺牲了,党的工作是不会完结的,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共产党一定要胜利,活着的一定要坚持斗争下去!”

1931年9月19日,李超时在镇江北固山刑场被杀害,年仅25岁。

吕继英在监狱中顽强斗争,始终保守党的机密,遵守党的纪律,没有暴露身份。法官威胁吕继英说:“你不招供也能判罪。”吕继英说:“我不知道有什么罪。对无罪的人判罪,只有你法官知道。”法官气得无法,说有证据证明吕继英是共产党重大嫌疑犯,判刑十五年,后转送苏州反省院。

1932年2月2日,吕继英在监狱中产下一子,取名李铁成,他是李源潮同志的同母异父哥哥。

吕继英的爱人李超时被杀害,在反动派暗无天日的黑牢中,她独自忍受了五年的煎熬,艰辛地抚养、教育孩子,遭受疾病的折磨,敌人的威逼利诱,狱中的种种非人待遇,没有摧垮吕继英的革命意志。“西安事变”之后,吕继英和她在狱中出生的儿子李铁城一起出狱。

出狱后的吕继英,面对革命处于低潮,和组织失去联系的艰难处境,吕继英只得一方面利用小学教师的身份做掩护,保存革命力量,传播革命火种,一方面努力设法打探组织消息。终于在1940年找到了党组织,重新参加革命工作。后来,吕继英认识了担任淮海地委组织部长的李干成,不久,他们结了婚。


1957年,吕继英时任上海普陀区教育局局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她曾任淮海区临时参议会驻会秘书,淮海区妇女抗日救国筹备委员会主任,妇联总会副主任,苏州专署干部科长等职。

建国后,百废待兴,急需人才。作为久经考验、具有丰富工作和斗争经验的老同志,吕继英同志的担子更重了,工作岗位也屡次变动。她先后担任过的职务有苏州民主妇联筹备会主任、妇委会副书记,常州地委城工组副组长,上海市营造工业第一工程公司经理,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局长长。

1967年12月,丈夫李干成被关押,隔离审查,吕继英则被弄到崇明农场去劳动审查,“四人帮”倒台后,李干成和吕继英都予以平反,吕继英担任普陀区教育局顾问等。

2000年4月7日,吕继英同志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0岁。

03


李干成,1909年11月出生于江苏涟水县红窑镇,1926年,考入上海建设大学,1929年,在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辍学,从事共产党地下工作,担任上海市闸北区团委宣传部长。193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到苏北组织农民暴动,先后担任中共宿迁县委书记、宿迁县行动委员会书记兼红十五军三师管区政治委员、中共邳县县委书记、共青团徐海蚌特委书记。

1931年1月,担任共青团吴淞区委、沪中区委书记。是年夏调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九一八'事变后调任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1932年调回江苏,任沪西区团委书记,上海巡委会巡委。11月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英租界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被引渡到国民党沪淞警备司令部。在国民党狱中五年,他拒绝自首,还积极组织狱中党员参加争取获释、改善待遇的斗争。


李干成和吕继英夫妇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被无条件释放。他拖着被牢狱折磨的病躯回到家乡,在与共产党失去组织联系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8年1月,和陈亚昌、万金培等人发起成立涟水县抗日同盟会,被选为理事长,2月,苏北抗日同盟总会成立时被选为理事。 1939年3月,和陈亚昌等人建立抗日义勇队,不久,该队又与涟水县民众抗日独立营合并为涟水抗日义勇队,李干成任队长。4月,他率领涟水抗日义勇队在鲁渡北小朱庄附近伏击了强迫民夫筑路的日军,在县内打响了民众抗日战争第一枪。6月,涟水抗日义勇队被编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八团。李干成任该团政治部主任。

1940年9月调任淮海区专员公署民政处长兼粮食处长,之后担任淮海地委组织部长,1944年初夏,相继担任中共泗沭县委书记、宿迁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淮海区第二中心县委书记、华中行政办事处民教处长、华中支前司令部副政委。

淮海战役结束后,他奉命渡江南下,1949年4月,接管苏州专区,担任专员。

建国后,李干成担任中共常州地委副书记、代理书记。1953年调上海市工作,先后担任市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交通工作部部长、基建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1962年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他长期负责上海市政建设工作,为上海市的城市发展付出极大心血。在他主持下,先后建成虹桥机场,沪嘉、沪闵公路;开挖了第一段地铁隧道和第一条越江隧道,并规划建设了闵行等新区。1967年12月,李干成坚持原则,遭到“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关押审查,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在关押中几次病危。“文革”结束后,他相继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委顾问。1993年4月14日在上海病逝。

04


李源潮的同母异父哥哥李铁城

最后提一下吕继英和第一任丈夫李超时烈士的儿子,李铁城。

李铁城,1932年2月出生在苏州反省院,随母亲吕继英坐了五年多牢。

吕继英不仅在狱中要养活李铁城,而且还给了较早的文化教育。两三岁时,就教认字、背唐诗,再大一点又教写字和算数。“西安事变”。吕继英带着李铁城出狱后,孩子已经五岁多了,只得在家乡上小学。一开始就上二年级,一、二年级的那点文化知识,吕继英在狱中已经教过了。

其实,在那个年代,能够在学校好好上学的日子并不多。1938年以后,日寇侵占了南京、淮阴、徐州、连云港等许多地方,人们经常要“跑反”,学校都停课了。李铁城跟着母亲,并没有耽误学业,学校的书没法念了,吕继英就让孩子读《古文观止》、《大学》、《中庸》等等,当然还有学珠算。那时候没有书包,都是用一块布把书绑在腰上,听到日寇来了就往野地里跑。”1940年,我党在苏北建立了淮海根据地,成立临时参议会,吕继英担任参议员秘书,完全脱产参加工作,李铁城就这样跟着母亲住进了机关。由于经常要转移,李铁城只能在附近的学校当‘插班生’,真正的学业进步还是靠吕继英的“家教”。其实粗略算一下,李铁城那时坐在教室里上学的时间,小学阶段不超过三年,中学阶段也不过四年,可是文化程度(主要是语文程度)还算可以。

1944年,12岁的李铁城进入淮海中学读书,离开母亲独立生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吕继英工作的地委机关迁入沭阳城,李铁城也能经常和母亲见面,可是很快,蒋介石就挑起内战,1946年夏秋又对苏北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李铁城当即参加了学校部分师生组成的宣传慰问团赴战地服务,随着战事逐步撤退山东,与母亲失去联系。

1947年冬,我军反攻。当时的李铁城因为个头小、年纪小,不能参加野战军,被华中建设大学安排到鲁南第二兵站处工作,穿上了军装,1948年秋由山东调回苏北军区司令部机关。母亲就在苏北工委工作,住得不远。一天,我去看她,进门喊了一声“报告”,行了一个军礼,吕继英猛然间竟认不出李铁城了,还以为李铁城是找她办理调动手续的干部。吕继英客气地问:“有什么事”?当李铁城又喊了一声“妈妈”时,她才认出站在面前的,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儿子。

渡江之后,李铁城在苏南军区司令部机关工作。吕继英主张他继续上学,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在组织安排下,李铁城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读了两年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当教师。此后,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政治运动不断,探望母亲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

1978年,吕继英恢复了原职工作,1982年第一批办理了离休手续。这时,李铁城已经调至国家经委经济干部培训中心,虽然出差去上海的机会多了,但也只能在家中吃顿饭,给老母问声安好。直到1997年,李铁城办理了离休,他的夫人也已经退休,而母亲已是86岁老人了,下决心回家陪妈妈过了个春节。1998年夏,李铁城夫妇办好了护照要去美国看女儿,突然接到母亲摔跤骨折住院的消息。由于年纪太大,吕继英这一摔就没有能再站起来,而且还引发一些其他疾病,只能长期卧床,住院治疗。

吕继英去世前近两年时间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直到临终前,她的神智都是清醒的。她关心国家大事,需要有人给读报;她关心后辈和亲友们的近况,需要有人和她聊家常。临终前二十分钟,李铁城和四弟还在病床前和她说话,是她示意让我们回家。最后,她拉着李铁城夫人的手,“走”得非常安宁。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