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东北,刚刚过完春节不久,但那里却并没有新春的欢喜,而是一片紧张的气氛。让人们更不会想到的是,营口当地驻军正在召开军事会议时,竟然会被闯入会场的警卫员持枪缴械。

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后续发展怎么样了?



兵家必争之地

营口,这个在地图上并不起眼的小城市,却在中国近代战略上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作为辽河进入渤海的入海口,是东北乃至全国最早一批开通对外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营口也因此成为清末东北乃至关内商贾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同时,清廷在营口修建的炮台也曾经参加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争。



从现在的地图上看,营口南面的大连港口虽然要更加具有商业和军事意义,但在解放战争初期,营口的重要性却要更加突出。因为营口离沈阳和锦州的距离更近,而当时的大连还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也可以说营口是掐住了这两个军事重镇入海的咽喉。

因为营口有着这样的重要性,所以从1945年之后,这里就成为了国共两党反复争夺的要地。在1947年之前,这里已经“两易其手”,甚至还直接影响了国民党部队5个军的行动。



1947年中旬,随着东北地区的战争局势发生了变化,营口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原本驻防在这里的两个师也已经被调走,改为从长春地区一路“撤”过来的暂编58师驻防。

这支部队虽然名义上是“师”,但实际上却是一支“日伪军”改编的国民党“杂牌军”,师长是还兼任“城防司令”的王家善。不过,就在不久之前,这个城防司令王家善,还是在长春地区的一名“抗日分子”。

伪军、抗日分子、暂编师师长、城防司令,有着这些头衔的王家善,是怎么到营口的呢?



从抗日真勇社,到营口城防司令

王家善其实是黑龙江巴彦人,因为家庭比较富裕,所以他不仅从小读书,而且还曾经到日本陆军大学进行系统化的军事学习。然而,王家善在日本学习的期间,却并不“老实”。

作为一名中国人,王家善对于日本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感,尤其当日本人炸死东北王张作霖之后,他更加痛恨日本人。所以,在日本求学期间他就在日本成立了“三民主义真勇社”,目的是搜集日本情报、发展各种外国的抗日青年和团体。



不过,这个抗日团体在日本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就被日本“剿灭”了,王家善本人也回到了东北。

在去日本之前,王家善就曾经和许多抗日队伍有过联系,其中不仅有巴彦当地的游击队,而且他还接受了国民政府国防部次长熊斌授予的“国军中校”,更有趣的是他回国之后还在同学的介绍下,不仅成为了伪满政府军官学校的教官,而且还成为了伪军部队的少将旅长。

当然,王家善在伪满政府的部队中也没有闲着,他把“真勇社”又秘密地组织了起来,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发展了一大批抗日青年。



日本战败之后,王家善向国民政府提出保留“真勇社”的请求,不过却被“抗日结束,社团任务已经完成”的理由拒绝,王家沙只能重新穿上国民党部队的军装,尽可能地把真勇社的社员招揽在手下。

其实,王家善自己也不知道,在这一大批抗日青年中,已经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成为了共产党员。



奉命进驻营口之后,王家善成为了“城防司令”,但是他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因为在国民党眼中他毕竟是非嫡系的“杂牌军”,所以在营口还出现了另外一支部队:交通警察第三总队。

不要看这支部队是“交通警察”,但却是国民党特务部门改编过来的嫡系部队,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军饷补给方面,都要比暂编58师强太多。并且这群人还仗着自己是嫡系部队,在当地耀武扬威,表面上听从王家善“城防司令”的管理,但实际上却根本不放在眼里。



当时的营口,已经丝毫看不出当初“贸易重镇”的影子,纱布、棉布、卷烟、镁锭等大量的商品都成为了国民官员疯狂获利的本钱,就连营口港都被“限制进港”。老百姓没有饭吃,大量的人口开始外逃,仅从1946年到1948年两年里,就从24万人降到不足14万。

这一切,都被王家善看在了眼里。



搅动风云的神秘访客

其实,这时候的王家善已经对国民政府的做法心有怨言,再加上从1946年开始,解放军调整了对东北地区的战略措施,国民党军队频频受挫,这些也让王家善的心里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

1948年2月24日傍晚,两个黑影从58师营地悄悄潜出,在夜色的掩护下步行20多里赶到了老边铁路旁的一幢房子里。



这两个黑影,分别是58师参谋处长梁启章和3团副团长刘凤卓,和他们同在这间房子里的人,还有解放军司令员吴瑞林、参谋长金振钟、政治部主任张秀川、联络处处长石迪。

梁启章两人都是王家善的“铁杆”,而解放军代表石迪恰巧是梁启章的同学,并且还是真勇社长春分社的社长。毫无疑问,这是王家善派出的代表,正在和解放军进行“接头”。

原来,早在1947年7月,石迪就已经开始和58师曾经的同学、同志们进行联系,当得知王家善对国民党部队的态度时,马上向上级进行汇报,认为王家善是能够争取的。



所以,从当年11月开始,石迪便通过当时的营口县公安局局长高文浩,与女儿已经加入共产党的58师3团团长戴逢源联系,先后五次潜入营口,最终把写给王家善的“家书”和毛主席不久之前发表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同交给了王家善。

王家善在见到了“家书”之后,也曾经有过十分激烈地心理斗争。作为在日本留学、给日伪政府和国民政府都当过兵的“敌对分子”,他也担心自己会不会“被骗”,只能谨慎地继续保持秘密接触。



在第七次潜入营口之后,石迪和王家善之间达成了初步共识,那就是起义之后,不遣散58师人员,全部按照原有编制转编到解放军队列,对参加起义的58师人员过往经历一律既往不咎,不对起义人员家产进行没收,同时还保证起义人员以及家属享有解放军同等待遇。

24日当晚,梁启章等人在这间屋子里所进行的,就是起义之前的最后一步:确认起义时间、起义过程、联络暗号口令。



2月25日凌晨,王家善见到梁启章等人之后,马上找来了副官处副官韩光和警卫连连长李殿儒,对当天的行动作出了详细的部署。

这一切,都预示着营口这片土地上,马上就要再次迎来一场风暴。

风云突变,营口解放

2月25日9时,58师所属的52军副军长郑明新应邀来到营口河沿前线视察。郑明新刚刚到达营口不久,解放军辽南独立师便从东、西两个方向对营口发动进攻,王家善马上向郑明新提出建议,要求把营口城内所有的部队领导都召集到一起召开城防会议。



当天下午2时,不知有诈的官员纷纷赶来开会,其中不仅有市政府的官员,而且还有交警总队中队以上军官。而正当这些人还在猜测会议内容时,在师部后楼西侧埋伏已久的人员突然冲出,几名警卫员突然踹开会议室大门端着枪冲进会议室,同时窗外也伸进了黑洞洞的机关枪。

缴械、抓捕,全程不过十几分钟,38名“军政要员”就被关进了师部后方的地下指挥所。



解决了这些首脑,剩下的最大阻力,就是交警总队的那些“喽啰”了。

当天晚上7点,随着三颗信号弹的升空,已经潜入营口的辽南独立师在58师3团的配合下,对老爷阁附近的交警总队发起了进攻,同时也向向德胜门附近的52军临时指挥所、宪兵队、重炮连、水警队、盐警队等地方进行包围和进攻。



整体上来说,水警、盐警等警察部门基本没有太多反抗,宪兵队在被火炮炸开铁门之后只有零星抵抗,只有交警总队凭借精良的武器抵抗了两个多小时,最终大部分都被消灭。

第二天清晨,营口已经成立了新的公安局,在维护治安的同时,也开始恢复营口商户的正常经营。营口至此迎来了第三次解放。



结语

这一次起义,不仅让营口第三次获得了解放,而且还把国民党的300多万发子弹、40万发炮弹都上交给了解放军,58师也如当初解放军所承诺那样保留了建制,王家善本人也带着部队到朝鲜战场上给美军骑兵1师和韩军步1师狠狠地上了一课。



参考资料
《营口解放是东北战场上最后一战辽南情报站策动敌58师起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艰难的新生——驻营口国民党五十八师起义始末》炎黄春秋 2018年03期
《营回1921㉒丨巧摆“鸿门宴”》澎湃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