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条消息,炸响整个车企行业!国资委近期将启动央企车企重组计划,直接瞄准了“整车+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的产业升级战略。
简单来说,就是要把央企汽车集团的研发、制造和市场资源整合起来,打造能与特斯拉、丰田掰手腕的“中国汽车航母”。
整车:重组减少内耗,集中火力打硬仗
央企车企以前都是各干各的,很容易就陷入到低端的竞争当中去。重组之后呢,像长安、东风这种年销量能超过 200 万的企业,会把资源都集中在新能源和高端车型的开发上面。比如说 2024 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占到集团总销量的 35%,东风的新能源业务更是比之前翻了一倍。
动力电池:掌控“三电”命脉
国资委明确说了,央企车企得在动力电池、电控这些核心技术上能够自己说了算。2024 年那三大汽车央企(估计是长安、东风、一汽)在“三电”领域的投资占比超过了 70%,而且已经实现了在附近生产。这就表示它们会跟国内的电池龙头企业绑得更紧,同时也会扶持二线的厂商,把它们当作备选的供应链。
智能驾驶:抱团突破技术瓶颈
重组之后的车企会一起去攻克智能驾驶系统,比如说高精度的传感器、车规级的芯片等等。国资委提到的“智能驾驶体系”的布局,很有可能会采用“车企+科技公司”的模式,就像华为和长安的合作那样。
下面我根据整车→动力电池→智能驾驶这三者的交汇与协同,梳理出与央企车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公司,以供大家进行研究参考。
声明:本文整篇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要充分了解相关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模式,避免盲目跟风。
整车领域
1️⃣长安汽车(000625)
核心逻辑:央企重组的带头企业,在2024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达到35%以上,还和华为的智能驾驶深度合作。
2️⃣东风汽车(600006)
核心逻辑:新能源业务增长得特别快,央企重组之后有希望把商用车的资源整合起来。
动力电池领域
3️⃣宁德时代(300750)
核心逻辑:央企车企的核心电池供应商,在2024年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技术更新换代处于领先地位。
4️⃣国轩高科(002074)
核心逻辑:在二线电池厂当中,技术储备是最全面的,已经进入了东风和一汽的供应链,发展的弹性比较大。
智能驾驶领域
5️⃣德赛西威(002920)
核心逻辑:智能座舱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一位,L3级域控制器给多家央企的车型做配套。
6️⃣华域汽车(600741)
核心逻辑:上汽系零部件的龙头企业,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已经实现量产,和央企合作的预期在不断升温。
(注:核心数据引用自国务院国资委文件、乘联会销量统计、上市公司年报及机构产业链调研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