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可能就在于:越来越不把自己的所谓优点当回事,越来越坦然接受自己的所谓不足。
——坤鹏论



第十二卷第十章(2)

原文:

我们不可忽视那些与我们不同的意见内涵着多少不可解或不可能的症结;

我们也得注意到古今贤达的意见,其中那一些论点比较起来最少迷惑。

解释: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和我们意见相械的观点,

其中包含了很多不可解开的谜题,

我们也要参考古今思想家的意见,其中哪些观点是最为迷惑的。

原文:

大家都认为一切事物出于对成。

但“一切事物”与“出于对成”两有所误;

这些思想家谁也没有说明具有对成的事物如何由对成造出;

因为对成各据一端,不能相为制作。

解释:

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要分析第二大问题,也就是关于对立的问题。

这是《形而上学》一书中反复讨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也是他一直未能正确解决的问题。

在本章中,他也花了大力气来讨论这个问题,用他自己的理解来批评与他持不同意见的一些思想家。

所有人都主张所有的事物都来自对立。

但是,“所有事物”以及“出于对立”都各有它们错误的地方;

这类思想家对于对立真的出现于其中的事物怎样从对立中产生出来的解释也是不对的;

因为对立两方占据在相反的端点,它们怎么可能彼此作用相互创造呢!

原文:

现在我们提出第三要素〈即底层〉使这疑难可得自然地解决。

解释:

现在,我们提出了第三个要素(也就是底层)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原文:

可是那些思想家以物质作为两个对成之一;

例如某些人,以不等为相等的物质,或以众多为单一的物质。

解释:

但是,那些思想家把质料作为两个对立的中的一个;

比如某些人,把不等作为相等的质料,或是把众多作为单一的质料。



原文:

然而同一物质为一组对成的底层者不与何物为对反;

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论据。

解释:

然而,同一个质料作为一组对立的底层不能与某物为对立;

这样就是否定了原来的观点。

在以上这段话中,亚里士多德指出,那些思想家说“所有事物”和“来自对立”都是不对的,

这就是说,他认为,并非所有事物,也并非是来自对立的。

但他对于自己的这个论点又缺乏明确的说明和解释,而只是说这个问题可以由他提出的第三个要素就能满意地得到解决。

有人分析,这个第三个要素指的是底层、基质,也就是质料,但是为什么说有了它问题就解决了?

亚里士多德对此只说了一句:“因为一个质料支撑于一对对立中则不与任何东西对立。”

为什么是这样呢?

他只提出了这个断定,而没有提供证明。

如果像他这样说,这个“对立”问题就从根本被他取消了。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