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哲学家的死亡观

解析丨书杰

点击观看↓

01.

柏拉图


“真正的哲学是在练习死亡。”

解析:这里的“死亡练习”并不是指肉体死亡,而是练习灵魂摆脱肉体,得到净化,最终获得自由与解放。

柏拉图构建出二元世界模型,即现象界与理念界,前者是肉体所处之地,后者则为灵魂的最终归宿。柏拉图将死亡的本质理解为灵魂摆脱物质囚笼、向真理本源回归的净化过程。

"练习死亡"是要求哲学家通过辩证法训练,持续剥离感官欲望的遮蔽,达到对"美本身"、"善本身"的纯粹观照。这种灵魂转向的修行,让哲学家在生前就超越物质的束缚,提前抵达精神的彼岸。

02.

马可·奥勒留


“你为什么要为生命的长度担心呢?”

“在命令你前进的死神的微笑中,带着你的笑脸,继续走下去吧。”

解析:身为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将死亡纳入宇宙理性的必然秩序之中。在永恒轮回的宇宙面前,生命的长度失去了意义,重要的是以 “神圣火花”即理性灵魂,来完成命运赋予的使命。面对死神的微笑,要报以同样的笑容。其深层逻辑是,当死亡被视作自然法则的必然体现时,恐惧便转化为对生命责任的清醒认知,正如他所说 “像罗马人那样死去”。

03.

海德格尔


“先行到死中去,向死而在。”

解析: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将死亡解构为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死亡”是一种尚未到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但总是会到来的可能性。

人活在世上,本质上就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过程。将自己置身于 “死” 的情境中,体会这种不确定的可能性,能让人对 “生存” 产生全新的感悟。在走向死亡的道路上,人注定孤独,因为没有人能代替自己面对死亡,且没有退路。一旦领悟到这一点,人就能重新振作起来。

04.

维特根斯坦


“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事情:我们不会活着体验死亡。如果我们把永恒解释为不朽而非无限的时间,那么永恒的生命属于那些活在当下的人。我们的生命没有终点就像我们的视野没有界限。”

解析: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切断了死亡与经验世界的联系。作为 “世界界限” 的死亡,并不属于事实领域,因此,讨论 “人死后灵魂是否存在”,就如同在视野之外谈论视野一样没有意义。

维特根斯坦其实告诉我们,人要活在当下,把握好当下的事情就足矣,人活着的的时候是无法体验到真正的死亡。维特根斯坦生前,告诉他的朋友们说:“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05.

加缪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

解析:加缪在《西西弗神话》开篇便提出,思考 “自杀” 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如何化解人生的荒诞感与无意义,需要极大的勇气。他认为,承认生存的无意义性,却不选择自杀,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这里的 “自杀” 不仅指字面意义上的行为,更具有隐喻性,象征着人类面对荒诞世界的三种姿态:生理自杀:这是逃避荒诞的懦弱行为;哲学自杀:通过宗教或意识形态虚构意义,自我麻痹;反抗确认:清醒认识荒诞的本质后,通过持续创造,赋予生命尊严,就像西西弗永不停歇地推石上山一样 。

《死亡哲学》

耶鲁大学公开课

思考死亡,活出生命的意义

点击订购↓

死亡教育六书

听哲学独家资源

↓文史哲福利群↓

上图扫码回复:福利资源

视频课!上新!

《哲学100问》

西方哲学史视频课

0基础小白首选丨启迪思维

逻辑图动起来了,太好理解啦!


视频课 · 更形象 · 易理解

第1季:从古希腊到黑格尔

核心流派

古希腊哲学丨基督教哲学丨唯理论丨经验论丨法国启蒙哲学丨德国古典哲学

核心哲学家

泰勒斯 赫拉克利特 巴门尼德 芝诺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马可·奥勒留 奥古斯丁 培根 笛卡尔 莱布尼茨 休谟 卢梭 康德 黑格尔

核心话题

世界的本原丨芝诺悖论丨精神助产术丨理想国丨精神恋爱丨形而上学丨幸福论丨上帝之光丨文艺复兴丨心物关系丨宇宙模型丨最好的世界丨社会契约丨三大批判丨人的自由丨道德律令丨绝对精神

扫码学习↓

上图扫码-立即订购

听课方式:下载小鹅通 APP (永久学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