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是清明习俗之一,寓意着祈福、消灾及放飞希望。4月2日,延吉新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内,30余位居民正俯身绘制纸鸢。作为“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的重要环节,活动通过理论宣讲与民俗实践交融的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艾叶要取清明前的嫩芽,焯水时加勺小苏打保色。”社区达人手法娴熟,将豆沙馅裹入青翠面皮,瞬间捏出多道匀称褶纹。这些承载着春意的青团被装入特制食盒,盒盖上手绘图案,定制包装盒搭配清明食俗卡片,成为居民的“文化伴手礼”。


与此同时,非遗老师正指导大家扎制风筝骨架。“竹篾要火烤定形,力道讲究三分柔七分刚。”说话间,老师已用毛笔在绢布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雨燕。

回到室内,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谈思嘉正进行主题宣讲,谈博士以生动案例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革命先辈的信仰之炬、忠诚之魂、坚韧之志。其深入浅出的讲述,为清明节注入了“缅怀英烈、铭记历史”的深刻内涵。


据延吉新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负责人介绍,街道将持续开发”非遗工坊”“红色剧本游”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探索一条”仪式感+参与感”的文明培育新路径,让文化记忆在指尖传承,让红色基因在心中扎根。

文字丨沈莹

图片丨沈莹

编辑丨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