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此时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进行祭拜和扫墓,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除了扫墓祭祖,清明节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习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亲情和友情的同时,还有助于人们放松心情,享受春天的美好。
陆俨少《闽西春色》
清明有三侯
桐始华(白桐树开花),清明前后,白桐树(泡桐)开始绽放淡紫色或白色的钟形花朵,花朵成簇,香气清雅。桐花被视为“清明之花”,象征春意渐浓。
田鼠化为鴽(rú,鹌鹑类小鸟),田鼠因阳气旺盛而躲回洞穴,喜阳的鴽鸟开始活跃于田间。“化”并非生物学上的“转化”,而是古人对阴阳消长的诗意化表达,象征阴退阳盛。
虹始见(彩虹出现),清明后降雨增多,空气湿润,阳光折射形成彩虹的概率增加。古人视彩虹为吉祥之兆,代表阴阳交泰、万物和谐。
清明是对过去的缅怀和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展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心怀感恩与敬畏,携手并肩,在缅怀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在珍惜中创造美好的生活。
文编|Rosy
美编|Yep
视频|金捷
栏目策划|郑中荣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