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年轻时,整个欧洲大陆都沉浸在宗教的清规戒律、社会的规训、虚伪的风气之中。当时的年轻人无不感到苦闷、枯燥,精神状态有点像我们今天互联网上的“活人微死”——在平静表面下藏着巨大的迷茫。
面对这样的精神饥荒,纪德迫切需要找到灵魂的食粮。
1893年,纪德前往北非游历。
在旅途期间,纪德不幸患上肺结核,就在他绝望地以为自己命绝于此时,奇迹发生了,他大病一场又重新恢复了健康,就宛如获得了第二次新生。
这次病愈的体验为纪德写下《人间食粮》埋下了伏笔,他找到到了灵魂重新充盈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他找到了自我生命创造的动力——去体验,抓住一切去经历。
《人间食粮》是游记,纪德写下途径的城市、村庄,写下自然乡野种种见闻:在巴塞罗那的菜市场,纪德教会我们如何从雪鱼银亮的鳞片上读取大西洋的潮汐;在突尼斯的沙漠,他示范怎样从骆驼睫毛的颤动中破译风的密语......
《人间食粮》还是纪德的精神独白,在书中,纪德与虚构的女神对话,他毫不压抑自己的欲望,在书中大声歌颂、呐喊:要生活,要爱,要双脚踏上土地去体验这人间分分秒秒。因为生命转瞬即逝,所以要抓住每一个可以活的瞬间。
毫无疑问,纪德是一个擅长描摹挖掘人类最深层次的情绪、欲望的作家。他能写《窄门》的百般愁肠,也能写《人间食粮》的生命激情。
萨特说:“他为我们活过一生,我们只要读他的作品便能再活一次。”
加缪说:“纪德支配了我的青年时代。”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你仿佛来到了热带雨林,会获得强烈的“出发冲动”和一股注入心间、豁然开朗的能量;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你就做好了“去体验”的准备,有勇气抛开书,去和真正的生活相见。
就像纪德在书里说的那样:“我守护着对新生光明的希望,一直到黑夜结束;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看见新的光明,但我始终期待着;我知道太阳将从哪一边升起。”
下周果麦书友会邀请你来一起共读这本精神食粮小书,让我们一起去爱,去生活!
(广告:扫描最后一张图的二维码即可参加共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