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妈,我不想去学校了,”儿子低着头小声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老师说我这样的孩子再努力也没用,我真的不想去了。”我蹲下身紧紧抱住他,心如刀绞。
01
六年前,我徐雨梅带着五岁的儿子陈小川回到这座城市,在郊区的一家电子厂找了份装配工的工作。我把儿子送进了城里最好的实验小学,希望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更光明的未来。我没想到,这个决定会给他带来这么多挫折和痛苦。
每天清晨四点半,我家的灯就亮了。老旧的单元楼里,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只有我的窗户透出微弱的光亮。这个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我和小川住的这个老小区,仿佛被时代遗忘在角落里。
清晨的厨房里,油烟和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我麻利地切菜、炒菜,准备小川一天的饭菜。电饭煲“叮”的一声,早饭和午饭同时准备好了。我把香喷喷的鸡蛋炒饭和一小碟青菜盛到碗里,再把午饭装进保温饭盒。
“小川,起床了!”我轻声叫醒儿子。他揉着眼睛从床上爬起来,乖巧地洗漱、穿衣。我看着他瘦小的身影,心里既心疼又自豪。虽然只有十一岁,小川已经学会了照顾自己和体谅我。
“妈妈,你今天是不是又要加班啊?”小川吃着早饭问道。
“嗯,厂里最近订单多,多加几个小时能多拿些钱。”我整理着他的书包,确保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带齐了。
“那你要记得休息,别太累了。”小川认真地说,眼睛里满是关切。
这么小就懂事的孩子,让我心里酸酸的。离婚后,我选择离开原来的高薪工作,带着小川离开了那个伤心的地方,重新开始。尽管生活艰辛,但看着儿子健康成长,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送小川上学的路上,我们经过一家高档面包店。橱窗里摆满了精致的蛋糕和点心,价格不菲。小川看了一眼就移开视线,从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缠着我买零食。
“今天晚上我早点回来,咱们做你喜欢吃的红烧肉,好不好?”我摸摸他的头,心疼地说。
小川笑了笑,点点头:“好啊,我放学去超市买五花肉等你回来。”
在学校门口,我看着小川背着有些旧的书包走进校园。他的校服虽然不是最新的,但总是干净整洁。周围的孩子有的拿着最新款的电子产品,有的穿着名牌运动鞋,而我的小川,只有一个简单的老式手机,那还是他爸爸当年留下的。
我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直到小川的身影消失在校门内,才转身走向公交站。每天这个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今天能顺利,希望小川在学校不要受委屈。
上班路上,我总会抽时间看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和文章。虽然现在只是个普通工人,但我希望能够指导小川的学习,不让他输在起跑线上。我曾经在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做中层管理,有着不错的教育背景,只是生活的变故让我选择了隐姓埋名,重新开始。
这天下午,我收到了小川班主任蒋丽华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通知晚上七点在学校召开家长会。我连忙向车间主管请了假,提前两小时下班赶去学校。
班里的家长已经陆续到达,教室里充满了交谈声。我悄悄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观察着其他家长。大多数都衣着光鲜,手上戴着名表,拿着高档手机。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磨损的工作服,有些不自在地抿了抿嘴。
蒋老师走进教室,家长们立刻安静下来。她四十岁左右,穿着简约大方的连衣裙,妆容精致。她开始介绍这学期的教学计划和班级活动安排。
“这学期我们会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还有为期一周的研学旅行。”蒋老师面带微笑地说,“这些活动对开拓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非常重要。”
我默默地计算着这些活动需要的费用,心里直打鼓。上个月工厂的订单减少,我的收入比往常少了近三分之一。这些额外的支出对我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还有,我要表扬几位在上学期表现突出的同学。”蒋老师拿出一份名单,开始宣读,“杨志豪同学上学期参加了新加坡的国际夏令营,视野开阔;李嘉俊参加了全国钢琴比赛获得了优秀奖;张洁参与了英语演讲比赛获得市级一等奖……”
我注意到,蒋老师提到的这些孩子,都是家境优渥的同学。而我儿子小川上学期在市级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却没有被提及。
家长会结束后,家长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谈。有人谈论着最近的出国游,有人讨论给孩子报名的各种特长班。我独自一人站在角落,感到格格不入。
“蒋老师,我想和您聊聊。”我鼓起勇气走上前。
蒋老师抬头看了我一眼,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客套:“哦,陈同学的妈妈是吧?有什么事吗?”
“小川上学期在科技比赛中得了奖,我想知道他在班里的表现怎么样?”我轻声问道。
“陈小川啊,成绩还可以,”蒋老师翻了翻记录本,语气平淡,“不过有些内向,不太合群,综合素质还需要提高。”
“他很喜欢英语,能不能参加下个月的英语演讲比赛?”我试探着问。
蒋老师看了我一眼,微微摇头:“英语演讲比赛要求很高,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专业的辅导。我建议陈同学还是先提高一下日常表达能力再考虑这些比赛。”
她的话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我能感觉到其中的敷衍和歧视。小川的英语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却因为家庭背景被排除在机会之外。
“好的,谢谢老师。”我强忍着心中的不满,礼貌地道别。
走出校门,夜色已深。路灯下,我看到一群家长正准备去附近的高档餐厅聚餐,他们谈笑风生,没有一个人邀请我加入。我沉默地走向公交站,心里酸涩不已。
回到家,小川已经做好了饭菜,正在桌前认真地做作业。看到我回来,他立刻放下笔,帮我倒了杯热水。
“妈妈,家长会上老师都说了什么啊?”小川期待地问。
我强颜欢笑:“老师说你学习不错,让继续努力。”我不忍心告诉他真相,不想让他小小年纪就体会到社会的不公。
那天晚上,看着熟睡中的小川,我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多困难,都要坚持下去,给儿子最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让他凭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02
开学第二周,学校举办了一场科技创新比赛。小川兴奋地报了名,连续几天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回家后熬夜设计他的作品——一个利用雨水收集和过滤的节能装置。
“妈妈,你看,这个装置可以收集雨水,经过简单过滤后用于浇花或冲厕所,能省很多水呢!”小川指着自己画的设计图,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计算和图纸,心里既骄傲又心疼。这些天为了准备比赛,他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但从不抱怨。
“真棒!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很环保。”我鼓励道,“需要买什么材料吗?”
“不用太贵的,我打算用废旧塑料瓶和一些简单的过滤材料。”小川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比赛当天,学校礼堂里摆满了参赛作品。有的作品用了昂贵的材料,外观精美;有的甚至明显是请专业人士帮忙完成的。小川的作品虽然材料简单,但创意十足,而且完全是他独立完成的。
蒋老师带着几位评委走过来,对每个作品都仔细查看。当她走到小川的作品前时,表情明显冷淡了下来。
“这是你自己做的?”她语气中带着怀疑。
“是的,蒋老师。”小川自信地回答,“我的灵感来自于我们小区经常停水的问题,如果能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就能缓解用水压力。”
蒋老师点点头,但没有太多评价就走向了下一个展位——杨志豪的智能机器人。那是一个外观华丽的机器人,据说能识别简单指令并执行动作。
“太棒了!这个创意非常超前,材料的选择和搭配也很专业。”蒋老师热情洋溢地赞美道,“杨同学,你在科技创新方面真有天赋!”
最终,杨志豪获得了一等奖,而小川的环保装置只拿到了鼓励奖。颁奖典礼上,蒋老师热情地和杨志豪的父母合影,却对站在一旁的我和小川视而不见。
回家的路上,小川低着头,情绪低落。我知道他为这个比赛付出了多少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妈妈,我的作品真的不好吗?”小川突然问道,声音里带着委屈。
“当然不是!”我坚定地说,“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而且对环境保护有意义。有时候,评判标准不同,不代表你的作品不好。”
小川点点头,但眼神中的失落没有消散。这是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孩子在学校遭遇的不平等对待正在影响他的自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类似的情况不断发生。班级里的各种活动和机会,总是优先给那些家境优越的孩子。即使小川表现出色,也很少得到蒋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一天中午,小川班上的同学张小敏来家里做作业。小川去厨房拿水果的时候,张小敏悄悄告诉我:“阿姨,蒋老师对小川真的很不公平。上次数学考试,小川明明答得最好,她却只说了句'还可以',杨志豪错了两道题都被夸'思路清晰'。”
我心里一阵刺痛,但强装镇定:“可能老师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吧。”
张小敏摇摇头:“不是的。上周她和教导主任说话,我正好经过,听到她说'那些家境普通的孩子,再努力也只能到这个程度,不值得花太多精力'。我觉得她这样说太过分了。”
孩子纯真的话语像一把刀,深深刺进我的心里。我强忍泪水,感谢张小敏告诉我这些,同时也暗暗心疼儿子在学校承受的委屈。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三好学生评选上。按照学校规定,三好学生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小川无论从学习成绩还是品德表现都符合标准。但当名单公布时,小川的名字并不在其中。
我决定去找蒋老师了解情况。放学后,我在办公室门口等她。看到我,她眉头微蹙,但还是礼貌地请我进去。
“蒋老师,我想了解一下为什么小川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他的成绩和表现应该都符合条件。”我尽量保持平静地问道。
蒋老师整理了一下桌上的资料,不紧不慢地说:“徐女士,三好学生不仅看成绩,还要看综合素质。陈小川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社会活动参与度不高,缺乏领导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可是他参加了科技比赛,还有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我据理力争。
“那些只是基本参与,没有突出表现。”蒋老师的语气开始变得不耐烦,“徐女士,培养孩子需要家庭的支持。那些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孩子,家里都能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源和社会实践机会。”
她的话里明显带着轻视和歧视,暗示我们这样的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我感到一阵愤怒,但知道在这里发火只会让情况更糟。
“谢谢您的解释,蒋老师。我会和小川一起努力改进的。”我咬着牙说完,转身离开。
走出学校,积压了一整天的情绪终于决堤。我找了个无人的角落,无声地哭泣着。为什么同样是孩子,却要承受如此不平等的对待?为什么老师不能公平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这天晚上,小川的情绪异常低落。他几乎没怎么吃饭,做作业时也心不在焉。我知道他一定是为三好学生的事情难过,但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
半夜,我起来喝水,发现小川房间的灯还亮着。推门进去,看到他趴在桌上睡着了,面前是一封写了一半的信。我轻轻拿起来看,上面写着:
“妈妈,对不起,我让您失望了。我知道您每天那么辛苦工作,就是希望我能有好成绩,有好前途。可是我发现,无论我怎么努力,老师都不会正眼看我。是不是因为我们家不够有钱,不够有地位?同学们都有名牌书包和最新的手机,只有我还用着旧物件……”
看到这里,我的心如刀绞。我轻轻把信放回去,为他盖上毯子,然后回到自己房间,无声地哭泣。我多么希望能给儿子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不必因为家境问题而自卑。
03
几天后,张小敏再次来我们家,这次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
“阿姨,学校下周要迎接市教育局的领导来视察。”张小敏兴奋地说,“听说是新任的陈局长亲自带队,要检查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校园环境。”
“是吗?”我漫不经心地回应,心想这些视察与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关系不大。
“蒋老师特别重视这次视察,她已经挑选了几个学生代表,准备向领导展示我们班的学习成果。”张小敏继续说道,“她选了杨志豪、李嘉俊和张洁,说他们家长都有社会资源,能给学校带来好印象。”
我点点头,没有太多表示。这样的情况早已见怪不怪。
“不过,”张小敏压低声音,“我听数学老师吴老师说,他推荐小川参加代表队,因为小川的数学小论文在市里获奖了。蒋老师不太情愿,但校长坚持要展示真正的学习成果,所以最后也把小川加上了。”
这个消息让我心头一亮。看来学校里并非所有老师都像蒋丽华那样势利。数学老师吴明志一直很欣赏小川的数学天赋,经常给他额外的题目做。
晚饭时,小川告诉我这个消息,但语气里没有太多兴奋:“妈妈,我被选为学生代表了,下周要向教育局领导介绍我的数学小论文。”
“这是好事啊,说明老师认可你的能力。”我鼓励道。
小川苦笑了一下:“蒋老师说我只是因为数学成绩好才被勉强选上的,让我不要给学校丢脸。她还专门提醒我注意衣着整洁,别像平时那样邋遢。”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愤怒。我的孩子从来不邋遢,只是衣服不是名牌而已。
“别担心,你一定会表现得很好。”我抚摸着他的头发,“这周末我们去买件新衣服,好吗?”
小川摇摇头:“不用了,妈妈。我知道你工资还没发,现在应该省着点用。”
这么懂事的孩子,却要遭受如此不公的对待,我心里又酸又痛。
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许久未联系的人——我哥哥陈国强。由于多年前的家庭矛盾,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了。离婚后,我甚至没有告诉他我回到了这座城市。
陈国强比我大十三岁,从小就非常优秀,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听妈妈说,他前段时间升职了,具体做什么我并不清楚。
思考再三,我决定联系哥哥,不是为了寻求经济帮助,而是希望了解一下教育系统,看能否为小川创造一个更公平的学习环境。
第二天一大早,我拨通了那个尘封已久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正当我以为没人接听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传来:“喂,哪位?”
“哥,是我,雨梅。”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雨梅?你终于联系我了!你现在在哪里?还好吗?”
简单交谈后,我们约定当天下午在一家咖啡厅见面。请了半天假,我换上为数不多的一套像样的衣服,前往市中心的咖啡厅。
推开门,我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角落的哥哥。西装革履,气质沉稳,与记忆中的形象有些不同,但眉宇间的坚毅依旧。
“雨梅。”他看到我,立刻站起来,目光中有着惊讶和关切。
我们寒暄了几句,气氛渐渐缓和。谈话间,我得知哥哥最近被任命为市教育局局长,正在对全市学校进行一系列视察和调研。
“所以,你和孩子现在住在哪里?怎么一直不联系我?”哥哥问道,眼中带着责备和心疼。
我简单讲述了离婚后的生活,但刻意回避了小川在学校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那孩子在哪所学校上学?学习怎么样?”哥哥关切地问。
“在实验小学,成绩还不错。”我含糊地回答。
我们聊了很多,从家庭往事到现在的生活。最后,哥哥提出要帮助我和小川,但我婉拒了。
“哥,我不需要经济上的帮助。我现在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足够我们母子生活。”我诚恳地说,“我只希望小川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学习,不因为家庭背景而被歧视。”
“这正是我最近在关注的问题。”哥哥严肃地说,“教育公平是我上任后的重点工作之一。下周我会开始一轮学校视察,重点关注教学质量和学校风气。”
听到这里,我心头一震。哥哥正是下周要来小川学校视察的那位陈局长!我没有告诉他这个巧合,只是说很欣赏他的教育理念。
临别时,哥哥紧紧握住我的手:“雨梅,无论发生什么,记住你还有我这个哥哥。不要再像以前那样,遇到困难自己扛着。”
回家路上,我的心情复杂至极。一方面,与哥哥重新建立联系让我感到温暖;另一方面,我并不想利用亲属关系为小川谋取特殊待遇。我想要的只是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被平等对待的教育环境。
周末,学校紧锣密鼓地为视察做准备。小川告诉我,蒋老师特别强调了仪表整洁和言谈举止的重要性,还专门训练了几位“形象好”的同学作为主要接待。
“妈妈,蒋老师说我只负责展示数学论文,其他时间不要多说话。”小川小声告诉我,眼中带着失落。
我心疼地摸摸他的头:“没关系,你就展示你最擅长的部分,一定会做得很好。”
视察的前一天晚上,小川紧张得睡不着觉。我坐在他床边,轻轻拍着他的背。
“妈妈,如果我明天表现不好,会不会让你失望?”小川弱弱地问。
“不会的,无论你表现如何,妈妈都为你骄傲。”我柔声说,“重要的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你自己的努力和成长。”
小川点点头,渐渐安心睡去。看着他熟睡的脸庞,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明天的视察能给他带来一些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
04
视察当天,阳光明媚。学校门口挂起了欢迎横幅,校园内外焕然一新。我正常上班,但心思全在学校的视察上。
中午休息时,我收到小川发来的信息:“妈妈,教育局的领导们来了,好多人,我有点紧张。”
我回复:“放松,做你自己就好。”
下午三点,我接到学校的电话,是教导主任打来的:“徐女士,请问您方便来一趟学校吗?市教育局视察组希望见一些家长代表,了解对学校教育的意见。”
这个邀请让我有些意外。按理说,像这样的场合,学校会邀请那些“有身份”的家长参加才对。但我还是答应了,请了假赶往学校。
到校时,视察活动已进行了大半。我被带到六年级教室外等候。
蒋老师正热情洋溢地介绍班级情况,不时指向几位学生代表。我看到小川坐在一旁,神情紧张但坚定。
“接下来,请陈小川同学为各位领导介绍他的数学小论文。”蒋老师的声音传来,语气中有着掩饰不住的敷衍。
小川站起来,走到讲台前。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清晰地讲解他的数学论文——《生活中的几何优化问题探究》。他的声音虽然有些紧张,但逻辑清晰,对问题的分析深入浅出。
我看到哥哥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眼中流露出欣赏的神色。
“这个题目的灵感来自哪里?”讲解结束后,哥哥问道。
“是我妈妈给我的启发。”小川自豪地说,“她曾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告诉我数学不只是抽象的公式,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这个论文就是研究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建造最稳固的结构。”
哥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母亲一定是位很有见识的人。她现在在做什么工作?”
“她在电子厂工作,是装配工人。”小川直视着哥哥,语气平静但充满骄傲,“她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很辛苦,但从不抱怨。她是我最敬佩的人。”
这时,教导主任示意我可以进教室了。我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了进去。
教室里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我身上。我穿着普通的工作服,与会场中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蒋老师看到我,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显然没想到学校会邀请我这样的“普通家长”参加。
“这位是陈小川同学的母亲,徐雨梅女士。”教导主任介绍道。
哥哥转过身,我们四目相对。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他的眼中先是惊讶,继而是复杂的情感交织。
“雨梅?”他不敢置信地站起来。
“哥。”我轻声回应。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讶的议论声。蒋老师更是瞪大眼睛,下巴几乎要掉下来,难以置信地看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