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于谦被砍头后,锦衣卫去抄家时竟一无所获!正在灰心丧气之际,忽然发现一间小屋门锁紧闭,众人踹开门蜂拥而入,谁知下一秒,空气都凝滞了,随即所有人齐刷刷地退了出去!
于谦,1398年出生在浙江钱塘,家里不算啥大富大贵,就是个普通读书人家。爹是个教书匠,家里书倒是多,金银没多少。从小他就聪明,特别能吃苦,埋头读书,满脑子想着报国。1421年,他考中进士,迈进官场,靠着脑子和胆子一步步往上爬。别看他文质彬彬,真碰上大事一点不含糊。
早年他在地方上当官,眼光毒,办事利索。宣德年间,汉王朱高煦造反,他被派去当巡按,临场指挥作战,把叛乱平得服服帖帖。朝廷一看,这家伙行啊,直接提他当了兵部右侍郎。后来边疆有事,内政要改,他都上手干得漂亮,名声越来越大。老百姓喜欢他,可官场里有些人开始看他不顺眼了。
1449年,土木堡之变,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抓了,京师眼看要完。于谦站出来,硬着头皮扛下重担。他顶住压力,组织北京保卫战,调兵、修城、鼓士气,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愣是把瓦剌赶跑了。这仗打得漂亮,他直接升到兵部尚书,成了朝廷的顶梁柱。可这功劳太大,也埋下了祸根。
1457年,景泰帝病得不轻,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石亨这帮人抓住机会,给于谦扣了个谋反的帽子。审讯时他被打得半死,可嘴硬得很,死活不认罪。最后还是被砍了头,死得冤得不行。这事搁谁身上都憋屈,他拼死拼活为国,到头来却被自己人搞死。
于谦被砍头后,锦衣卫得了命令,立马去他家抄家。那是1457年2月,天冷得要命,他们扛着家伙就去了。想着于谦当过那么大官,家里怎么也得有点值钱货吧,结果一进门傻眼了——破桌子、旧衣服、几本书,连个像样的摆件都没有。卫兵们不死心,墙敲了,地挖了,还是啥也没捞着,眼看着要空手回去。
就在这时候,有人瞅见后院有间小屋,门锁得死死的,跟周围破破烂烂的房子格格不入。几个人上去一脚踹开门,全挤进去想看看有啥猫腻。结果呢,屋里就一张旧书桌,上头几本书散着,墙上挂件蟒袍和一把长剑,角落还有盏快灭的油灯。没金子,没银子,连个铜板都没。这帮人站在那,愣了半晌,空气跟冻住似的,然后全退了出来。
这屋子啥也没藏,就是于谦平时读书写字的地儿。那蟒袍是他当大官时朝廷赏的,长剑是他保卫京师用过的。锦衣卫本来想找证据证明他贪污,结果啥也没找到,反倒证明了这老家伙真是一身清白。这事传出去,百姓都说,他当那么大官,家里却穷成这样,真是少见。
于谦死了,他家也没好日子过。老婆孩子被流放到岭南,家当全被没收,名声也臭了街。可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抄家这事一传开,大家都开始替他鸣不平。说他为国鞠躬尽瘁,最后却落这么个下场,太不值了。
过了几年,成化年间,他儿子于冕被放回来。这小子没闲着,到处跑着喊冤,想给爹讨个说法。到了弘治年间,孝宗终于松口,重审这案子。结果一查,于谦压根没啥罪,纯属被冤枉的。朝廷给他平了反,追了个大官衔“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还赐了个“肃愍”的谥号,算是给他正了名。后来他墓修好了,地方上还立了碑,写上他的事迹,让人看了都感慨。
于谦这人,活着时拼死干活,死了还被黑了一把,可最后还是熬出了头。他的故事传下来,大家都觉得他是个真汉子。家里穷得连锦衣卫都下不去手,可见他多干净。他的死是个悲剧,但这悲剧里透出的骨气,硬是让人服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