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电影中,有过这么一个情节:主角想拿着前朝的宝剑斩杀本朝的奸臣。

后来,“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一度沦为网民的笑梗。

可在明朝时期,有这么一名官员,他拿着前朝的免死金牌,竟真的保住了父亲的性命……



明朝重案

在明朝初期,身为底层百姓出身的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每每会对这些贪官重刑加身。

明朝初期,朱元璋先后发动了两次震惊天下的牢狱之案,其中两起都和贪官污吏有关。



其中一件叫做“空印案”,意思是有些官员为了贪钱敛财,在收缴赋税的账册上做了文章。

在底层官员将赋税收上来后,难免遭到各处官员的层层克扣,往往导致最终的核验金额与实际不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于是底层官员会在一张白纸上盖章,并不会写上真实的收缴数字。

直到最后一环节,在核验完最终数据后,官员才会反推每家每户的缴税数额,再逐一填写清楚,便可确保数据的完美无误。



可数年如一日的完美的数据,引发了朝廷大臣和朱元璋的注意,经过一番暗中调查,引发了最终的空印案。

朱元璋为之大怒,上百名官员被立即处死,他们的家人也受到株连,牵连致死者高达数万名。



除此之外,洪武十八年,明朝还发生过一起户部监守自盗的案件。

对此,朱元璋又是从上至下,调查了数年时间,受到牵连的人同样高达数万人。

受此余威,明朝官员一度为之胆寒,再也不敢在赋税上做文章。



在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在蜀中担任知府的钱用勤被人调查出来,涉嫌克扣赋税问题。

也可能是他取得这个名字不太“吉利”,穷人家出身的朱元璋对“钱”特别敏感,他偏偏叫了个钱用勤。



这件事一经查出,立马引起朱元璋和吏部的关注。

朱元璋认为这个叫钱用勤的知府竟然敢顶风作案,实在是胆大妄为,应该诛连九族。

吏部的动作更快,在朱元璋下令之前便提前将钱家进行了抄家,并将钱用勤押赴京城严加审问。



就在朱元璋准备判处钱用勤重罪,秋后问斩的时候,一名叫钱怞的青年闯入北京城内,扬言要面圣求情。

若搁到平时,锦衣卫和京城守卫早已将此人拦在了城外,根本不可能进入南京城。



可这个钱怞是钱用勤的儿子,是罪臣之子,若是拦出问题,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于是,吏部和锦衣卫便将此事如实禀告朱元璋。

而朱元璋正愁怒气没处发呢,正好可以看看这个钱怞能如何为他父亲辩驳……



免死铁券

钱怞来到京城后,每一个人都严阵以待,谁都不敢轻易与其接触,生怕引起皇帝的猜疑。

可吏部和户部不接触吧,又怕朱元璋猜他们有避嫌之疑。

于是,这个钱怞一度成为烫手山芋,拦也不敢拦,抓也不敢抓,众人只希望朱元璋能出面解决此事。



因此,钱怞很快就进入皇宫,和朱元璋见了面。

朝堂之上,在朱元璋和百官的见证之下,钱怞背着一个小包袱上了朝堂。

见到皇帝后,钱怞立马跪倒在地,高声求皇帝手下留情,饶其父钱用勤和钱家众人一命。



朱元璋见此,冷声问道:可知你们钱家犯的是什么罪,既然想要饶命,可有冤情?

没想到钱怞并未喊冤,而是斩钉截铁道:皇帝圣明,钱家并无冤屈,今日只为父亲和钱家求饶。



这可直接把朱元璋听懵,他也是第一次见到跪地之后不喊冤,硬让他饶命的人。

百官更是心中冷笑,都等着看笑话呢。

朱元璋的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以往把脑袋磕破的都不一定能保命,像钱怞这样的无知小儿,估计今日也难逃一死。



听闻此事,朱元璋不禁大怒,他心说这是哪里来的无知小儿,明明治罪,却硬要上殿求饶命,简直就是胆大妄为!

正说着,他大声怒喝,要将钱家众人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在千钧一发之际,只见钱怞解开怀中的包袱,从里面拿出来一张瓦片形状的铁券。

他将铁券举过头顶,高呼这是免死铁券,可免钱家众人一死。



听到有免死铁券,群臣开始议论纷纷。

因为自从明朝建立之后,就没有发放过什么免死金牌,更别说什么免死铁券之类的东西了。

殿上的臣子不禁猜测,是不是朱元璋偷偷背着他们搞的。



比如臣子们不解,朱元璋更是一脸无辜。

他此生最恨乱臣贼子,杀起贪官来更不会手下留情,又怎么会给他们发放什么免死铁券。

在臣子和皇帝的惊愕中,钱怞将这份免死铁券交给掌印老太监,然后送到朱元璋面前……



前朝铁券

朱元璋在拿到这张铁券后,发现还真是精铁铸成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镌刻着二十几行文字。

而这些文字又用黄金修饰,看上去非常精美,应该是出自宫廷匠人之手。



这时候,朱元璋还怀疑是不是马皇后命人做的,为的就是避免自己滥杀无辜?

可在他看到开头的几个字后,一时间勃然大怒,因为开头便是——维乾宁四年……



历史上的“乾宁”是唐昭宗的年号,距离朱元璋差不多有五百年之久,是前朝的前朝……

都说前朝的宝剑斩不了本朝的官,可这铁券都是五百年前的东西了,还能保得了本朝的奸臣?



朱元璋本想弃之一旁,将钱怞和钱用勤一并诛杀。

没想到,这时候有臣子站了出来,说这唐朝的金书铁券还真能保得下明朝钱家众人的性命。



原来这金书铁券大有来头,它是唐昭宗赐给大臣钱镠的免死金牌,而这钱镠又是吴越国的开国君主。

钱镠这个人非常有才,精通诗词书画,还镇压过黄巢起义。



后来吴越亡国后,这张铁券也就落入了钱家后人手中。

虽然金书铁券落入民间,但在宋朝建立后,宋太宗赵匡义还特意命人从钱家取来此券进行观摩。



后来,宋朝的多位皇帝赏识过此券,但都全部还给了钱家,而钱家也因此兴旺。

在元朝时期,因为外敌入侵,钱家人为了不让此券落入外敌之手,多次拼死相护。

现在明朝建立后,金书铁券再次现世,所以臣子便让朱元璋借此饶过钱氏后人。



这样一来,明朝既承认了唐宋两朝的正统,也收获了天下民心。

最后,钱家真靠着这张五百年前的免死铁券,成功逃过一劫,并绵延千年。

钱家后人也在后世立下诸多功绩,遍布各行各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