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友林出生于1916年,湖北江陵人。1930年,14岁的谭友林参加了红军,参加红军之后,他前往湖北石首洪湖军校学习,后担任了洪湖苏区警卫营通讯员、宣传员以及红3军军部警卫员等职务,投身洪湖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当中。
1934年,谭友林调任红3军政治部青年干事,开始从事青年与宣传方面的工作,期间,他积极扩红,做好宣传工作,为苏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贡献了一份力量。1935年,谭友林担任了红二军团红五师政委,并跟随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踏上了长征之路。
红二方面军成立之后,谭友林被调到红三十二军,此后他继续北上,于1936年10月取得长征的胜利。长征胜利后,谭友林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被派到南方,进入新四军战斗。皖南事变后,谭友林改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旅长,率部参加了豫皖苏根据地的反“扫荡”以及反顽作战,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谭友林前往东北,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34师政委、49军145师政委等职务,参与指挥了东北的剿匪以及解放东北的一系列作战,不仅歼灭了大量敌人,而且也使我军有了一个更加稳定的后方。
1949年4月,谭友林晋升为四野39军副军长,此后他跟随四野进军中南,新中国成立后,谭友林继续担任39军副军长,抗美援朝爆发后,39军是第一批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的志愿军部队,谭友林也随军进入朝鲜战场,投身保家卫国的战斗当中。
在朝鲜期间,谭友林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云山战役,利用美军不习惯夜战的缺点,在渚仁桥地区几乎全歼了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除了毙俘敌4000多人之外,还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各种火炮119门以及大量枪支弹药,打得美军落花流水。
1951年,谭友林返回国内,担任了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1955年,东北军区改为沈阳军区,他担任了沈阳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也是这一年,39岁的谭友林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
值得一提的是,在授衔之后不久,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元帅专门找到谭友林谈话,对他说:“友林同志,你的军衔授低了。凭资历、职务,与你同期的战友授的都是中将军衔。我向你承认错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此后,原红二方面军的八位老同志还专门联名写信,希望能授予谭友林中将军衔,但都被谭友林拒绝。
1957年,谭友林进入高等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学习,毕业后,他担任了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在1966年开始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中,谭友林也受到迫害,不仅被暂停了工作,而且还被关押起来。造反派用各种手段批斗他,还把他打成重伤,留下了终身残疾。
1972年,在不断被迫害下,谭友林病情加重,不久后,在总理的关怀下,他返回北京治病,直到1975年才重新复出。复出之后,谭友林担任了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政委以及政委、兰州军区政委等职务,继续投身我军的正规化与现代化建设,并作出了突出贡献。晚年的谭友林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06年因病去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