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三野大军相继解放福建各地,福建重镇厦门也即将被解放。
就在此时,三野第29军参谋长梁灵光突然接到了组织的命令,他被调离部队转任地方干部,就在他还没搞清楚情况的时候,组织告诉他,他即将成为首任厦门市长。
这让梁灵光有些惊讶,他也得知自己的这项任命,是中央的决议。
当时,中央已经开始考虑厦门解放后的管理问题,可重要的市长人选一直没有决定,最终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考虑了各方意见,专门点了梁灵光的名。
梁灵光出生在福建永春县一个儒商家庭,从小受到家里氛围的影响,梁灵光刻苦读书,成绩一直都很不错。
好景不长,梁灵光的父亲早逝,家里一度想让他放弃学业继承家里的生意,幸好梁灵光的大哥留学回来,得知了弟弟的天赋后,力排众议带着梁灵光一起外出求学。
他跟着哥哥在上海等地念书,可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梁灵光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渴望能够报效国家,于是他决定投身革命,秘密从事着地下革命活动。
后来梁灵光的身份暴露,他因此被学校开除,可他并不后悔,继续投身学生运动,由于他的活跃表现,他引起了特务们的注意。
梁灵光无奈之下,不得不暂时到海外投奔兄长,可他还是放不下国内的革命事业,之后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回到了祖国,很快就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重新投入革命工作中。
随着抗战全面爆发,组织急需人才,考虑到梁灵光的经验,组织将他派到了苏北一带。为了抗日,从未打过仗的梁灵光投笔从戎,加入了地方的抗日武装。
后来,他们的部队编入了新四军,梁灵光也得到了上级的重视。1940年8月,他被任命为如皋县长,除了在任上处理日常事务之外,梁灵光还展现出了自己的谋略。
几个月后,他接到新的任命,要去南通担任县长。可那里还盘踞着国民党势力,以及地方的反动武装。梁灵光只带了一个秘书与警卫员,在地下党同志的协助下,迅速来到了南通。
靠着自己的应变能力,他顺利控制了南通县和当地的武装,使得新四军成功掌握了这处重镇。那时,新四军的根据地经常遭受敌军的袭扰,梁灵光这个县长虽然是地方干部,但他经常要指挥部队与敌人作战。
事实证明他这个县长相当会打仗,此后他指挥地方部队多次粉碎敌人围剿的计划,他凭借着军事能力,被提拔进入苏中四分区工作。
在那里,梁灵光继续展现自己的军事能力,数次挫败日军、反动派的清乡行动。他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粟裕的赏识,解放战争爆发后,粟裕指挥部队在敌人的腹地成功立足。
七战七捷之后,部队借机发展出了华中九分区,粟裕立即想到了梁灵光,于是就派他到九分区担任司令。梁灵光不负众望,短时间内就在九分区发展出了1万多人的革命武装,他率部与国民党军数次交战,前后歼敌多达万人,使得九分区抗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后来,随着野战军整编工作开始,梁灵光带出来的部队也成了三野的主力之一,他因此被任命为第十一纵队三十三旅旅长,没过多久又升任了纵队副参谋长。
他跟着部队先后参加了多场重要战斗,梁灵光的表现一直都很出色,在淮海战役中,他与战友们一起消灭了大量国民党精锐。凭借着自己的诸多战功,梁灵光被提拔为第二十九军参谋长。
到了渡江战役时期,他又作为部队渡江作战的总指挥,带领部队一路打过长江,先后解放了南方各省,并一直追着国民党军打回了自己阔别多年的家乡福建。
在解放军中,梁灵光是为数不多文武双全的人才,厦门一直以来都是福建沿海重镇,这里还是对外商贸的重要港口。
因此,中央需要一位合适的人负责厦门的建设工作,侨胞的领袖陈嘉庚也提出需要熟悉海外情况,最好是文武双全的人来这里。
毛主席等人考虑到他的意见,发现梁灵光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有着多年在海外与侨胞们打交道的经验,还有着极为出色的军事能力,文化程度也非常高。
于是,他就接过了这个重任,梁灵光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到任之后,他一面整顿内部,肃清敌特,一面恢复厦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诸多建设工作。
由于他在厦门的出色表现,之后他又被派到福建省里工作,他又做出了诸多成绩,还是福建地方工业的奠基人之一。2006年2月,梁灵光因病去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