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2月的一天,华北某部队117师师长徐惠滋刚刚结束谈话工作。

当时部队现役军官在55岁,如果还没被提拔为副军的话就要退下来,此时摆在徐惠滋面前有两条路,一是转业到其他地方,二是退在军队里。


徐惠滋

徐惠滋想要到军休所去,将来退在军队,然而令徐惠滋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上天又给他安排了第三条路。

谈话过后没多久,邓公和杨尚昆将军检阅军队情况,师部派出一个王牌部队接受检阅,哪知该师师长生病无法带队,于是徐惠滋便顶了上去。

结果检阅效果非常好,再加上徐惠滋本人指挥得当,孔武有力,这一切都被邓公看在眼里,对他是异常印象深刻。

1983年军事领域改革,徐惠滋被提拔为39军军长,他和副军长黄达宣一见面、二人齐齐愣住,副军长脱口而出:

“这不是我当年的俘虏吗?”

徐惠滋是我军高级干部,怎么会跟俘虏扯上关系呢?这背后又有哪些隐情?



要回家的小俘虏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一鼓作气,将国民党廖耀湘部队尽数歼灭后,老蒋在东北势力已是岌岌可危矣。

总司令官见情况不妙,马上坐飞机逃出了沈阳,其下属的8兵团中将周福成却是冥顽不灵,东拉西凑了14万人,准备拼死抵抗。

11月1日东北野战军2纵对沈阳发起猛攻,2纵6师16团1连是尖刀部队,连长黄达宣从城门攻入,这一路势如破竹异常顺利。

黄达宣感觉很奇怪,明明传来的消息是敌人誓死抵抗,怎么入城后,国民党部队是见人掉头就跑,枪不打炮也不放。

原来在2纵入城头一晚,周福成就把守城的任务给了53军副军长,他自己躲起来了,司令官都无心抵抗,下面人自然也就装装样子。


周福成

接着我军大部队顺利入城后,各部相继开始补充战力,这个补充战力,实际就是改造俘虏兵,化敌为我,毕竟俘虏兵具备战术素养,不用从头训练打枪,扔手榴弹,是来了就能上战场的。

因此黄达宣专门将数百俘虏召集在世合银行操场上,亲自挑选“解放战士”,他作为尖刀连的连长,一般的歪瓜裂枣是看不上眼的。

一眼望去先让身高过1米75的人站出列,报完数后有80个人,黄达宣又去剩余的人堆里走了一圈,再次让那些人报数时,却只剩79。

一番询问下,“逃跑”的大头兵只能重新站了出来,黄达宣抬头一看,那人眼神清澈,脸庞稚嫩,虽长得人高马大但分明是个孩子。

黄达宣心头一软说:“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报告长官,我叫徐惠滋16岁,我想回去看老娘。”

黄达宣知道现在是到做思想工作的时候了,他语气缓和道:周福成

“现在东北是解放了,但是关内还没有,你老娘也是在受苦,跟着我们人民解放军,打垮老蒋,所有老百姓都能过安生日子。”

徐惠滋本是山东蓬莱人士,父亲闯关东时,就跟着转到沈阳上学,哪知上学中途被国民党强征入伍,成了一名机枪手。

严格来说他也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识文断字的人,思想觉悟自然也是要高一些,因此徐惠滋略一思索后,便站直身体,字正腔圆道:



“我要继续战斗,解放全中国。”

黄达宣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试了试他的枪法,确实是个“好苗子”,于是便让徐惠滋进了尖刀连。

入军营立战功

徐惠滋进了尖刀连后,发现这里面所有的一切都与国民党部队大相径庭,当时像他一样的“解放战士”都会分到老战士占多数的班里.

在这个班里没有人虐待或者歧视如他一样的“新兵蛋子”,更不用像在国民党部队里一样,百般讨好老兵、班长。

部队行军的时候,班长会主动替“解放战士”扛枪,宿营的时候,班长也会特意专门为他们准备好一大盆洗脚水。



在人民的队伍里,徐惠滋头一次感受到亲人以外的温暖,他知道国民党部队里,官大一级压死人,但解放军都是人民的队伍,战场上“解放战士”跟老兵一视同仁,打好了一样立功受赏。

因此在这样的氛围下,徐惠滋迅速成长起来,也正式成为解放军其中一员,他从传令兵做起,后来又当了文化教员。

因为其上过多年学,平日也会教其他战友文化知识,就在很多比他大的战士开始都以为徐惠滋只是个秀才兵时,他却在冲锋号响起来的时候,第一个冲入敌阵。

徐惠滋的种种表现也证明了黄达宣没有看走眼,1949年1月,徐惠滋在解放天津战斗中表现优异,上级给他记大功一次。

第二个月他所在的东北野战军2纵队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39军,他也被编入39军117师的349团。



1950年9月徐惠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次月“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徐惠滋也跟随39军入朝,那时他已是349团的第一连副指导员。

1951年1月3日,志愿军转入追击作战阶段,徐惠滋所在部队收到命令-立即转移到高阳以北的碧蹄,随时准备切断美军退路。

他接下命令后,立即率部队连夜行军,大家硬生生靠着两条腿,跑在拥有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前头。

拂晓前,徐惠滋部队顺利赶到碧蹄,但大家尚且来不及休整,先行侦察兵传来消息,前方发现有美军一个营的兵力在驻守。

徐惠滋知道自己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击溃这个营,否则就无法完成阻击任务,军情十万火急,一分一秒都容不得延误。

他带着战士们趁着夜色悄悄摸到美军营地,美军此时还沉浸在安乐当中,毫无防备意识,徐惠滋部队猛然发起冲锋号,炮弹齐发,美军营地哀嚎一片,1营美军很快被击溃了。

接着徐惠滋命令战士们开



始修筑防御工事,以切断美军退路,第二天下午,待美军联合部队的29旅进入包围圈后,徐惠滋下令全力出击。

经过一晚上的酣战,徐惠滋率领的部队全歼敌人,缴获、击毁坦克31辆,装甲车和汽车24辆,顺利完成任务。

然而徐惠滋不仅能指挥作战,更有战略发展眼光,在朝鲜战场的那些年,确实也是他人生第一次见到,装备精良的部队是如何作战的。

不仅是单兵配置,就连空中支援和通讯设备都是世界最先进的,此时在他心中也埋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未来我们该如何建立一支现代化、科技化的武装军队。

命运转折点

朝鲜战争结束,徐惠滋回国,他也在1954年初被派到吉林省公主岭参加东北军区组织的团俱乐部主任集训。



第二年评军衔时,他被授予上尉军衔,同年9月成为39军349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任作训股股长,自此从政治工作者转成军事岗位工作。

1956年已是大尉军衔的徐惠滋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要知道当时的南京军事学院的学员,基本上是团师级以上干部,团下能进入学习的凤毛菱角,由此可见组织对徐惠滋的信任,以及对他自身能力的肯定。

在那之后的徐惠滋晋升之路也甚是平坦,直至1981年2月他已成为39军117师的师长,然而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就如同当年他站在世合银行操场上一般,幸运女神再一次垂青于他。

徐惠滋作为“替补”师长成功带领王牌部队,完成检阅,正所谓阴差阳错间,花逢时节开,他身上的“铁血军人”气质,吸引了邓公的目光。

于是检阅过后,邓公还专门叫他过来问话,二人言谈间,徐惠滋不卑不亢,思路清晰有逻辑,这一切都让军区领导对他十分满意,也让邓公对其印象深刻。



1983年邓公提出,要对部队实施精简化,优化兵种,打造现代化武装,那年5月,徐惠滋也受到破格提拔,从117师的师长成为39军军长。

有意思的是,徐惠滋上任的第一天就遇到了“老熟人”,徐惠滋刚走进办公室,只见一人热情走来,他觉得对方甚是眼熟,那人也停下脚步,陷入沉思。

几秒后,对方脱口而出:“这不是我当年的俘虏吗?”

话音未落,徐惠滋也反应过来,这真是万般皆有因,万般皆有果。

负责接待他的副军长,居然35年前是“拉他入伍”的尖刀连连长黄达宣,黄达宣也万万没想到,当年抓的那个小俘虏居然能成自己的顶头上司。

徐惠滋顿时有些激动,他率先敬个礼,亲切地拉起黄达宣的手叙旧,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徐惠滋也很感恩。



若不是当年黄达宣的“抓俘虏”,可能年幼的自己是真回老家种地去了,若真是如此,又哪能得来这之后的机遇。

黄达宣此时也有些尴尬地说:

“军长,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老连长,这可都是历史啊。”徐惠滋真诚地说道,二人又絮絮叨叨说了好些话,忆起战场生死瞬间,同样感慨万分。

徐惠滋在担任39军军长期间,也不负邓公所望,他积极实施中央军委指定的陆军集团军编组试点任务,增加了坦克、高炮部队,电子对抗等。

他把军事改革训练当作革命性任务一样,不遗余力逐一完成,在这2年间,他的军事才华,战略眼光得到全面展现。



功勋卓越

1983年邓公问下面的人,39军徐惠滋如何,对方答:“很是铁面无私。”

邓公笑了笑,当年3月徐惠滋就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协助杨得志总参谋长工作。

他来到全国政治中心-北京,在那里有资历的将领比比皆是,有战功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但徐惠滋向来不是“左右逢源”的性格,他开始大张旗鼓地整顿机关,撤销了3个一级局长,2个副局长……

徐惠滋的大刀阔斧,改革弊端,这种不怕得罪人的性格,出来的成绩也是很显著的,此时邓公又问:

“徐惠滋在总参工作得怎么样?”

“他是谁的面子也不给。”



邓公说:“这很好。”

1987年11月,他除了继续做常务副总参谋外,也协助新任总参谋迟浩田工作,也分管全军作战战备,国防,测量,无线电和香港驻军组建工作等。

要知道那一年,我们国家已经着手进行对香港恢复主权的准备工作,徐惠滋深知这一任务的分量,他进行详细的人员部署,参与各种准备工作。

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在广东某营区举行成立大会,狂风暴雨突然而至,战士们矗立在倾盆大雨中纹丝不动,已是62岁的徐惠滋也冒雨检阅这支钢铁队伍,并向部队授旗。

他从方方面面仔细检查部队的训练、教育、学习、作风纪律,1996年,64岁的徐惠滋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院长,主攻军事科研工作。

第二年11月徐惠滋因为已经达到服役最高年龄而离开军队一线领导岗位,成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并投身华侨工作,他曾敏锐地说道:



“中国在海外有3000多万侨胞,国内有3000多万归侨侨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侨胞和侨眷是中国国情的优势之一。”

2001年他到华侨资助的贵州遵义小学视察时,也曾语重心长对全体师生讲

“广大华侨非常爱国,他们艰苦创业,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现在侨胞们把钱捐给祖国大陆搞建设,搞教育,这也是他们拳拳爱国心的体现。”

同时也鼓励教师努力把学校办好,学生要用功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结语:

2003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徐惠滋的离职休养申请,然而老将军多年积劳成疾,2年后的1月5号,72岁的徐惠滋在北京去世。

他是从一名普通解放战士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前后辅助3任总参谋长工作,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