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这事儿,答案其实很简单:陈奇涵填了中将,但最终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一个革命老将,自己谦虚地填了个中将,结果中央直接给他升了一级,授予上将。
陈奇涵是谁?
陈奇涵,1907年出生在江西赣县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那年头,中国正乱得不行,军阀打来打去,老百姓日子苦得没法说。陈奇涵从小就见多了社会的不公,家里穷得叮当响,饭都吃不饱。
但他脑子活泛,早就想着要改变这现状。1925年,他18岁那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一头扎进了革命的洪流。加入共产党后,陈奇涵没闲着,直接投身到当地的农民运动中。
他跑遍赣南的村子,鼓动农民起来反抗地主,争取自己的权益。那时候,他年轻气盛,走街串巷,风里来雨里去,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群众,很快就成了农民运动里的骨干人物。
1926年,他考进了黄埔军校第四期,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这可是个大机会,黄埔军校那时候是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陈奇涵在那儿不仅学了打仗的本事,还深入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上更坚定了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信念。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陈奇涵没急着出去带兵,而是留校当了军事教官,专门负责训练新生。这活儿可不简单,要知道,在咱们党的开国将帅里,从黄埔军校出来的教官屈指可数,只有4个人干过这差事。
那时候,像林彪、徐向前这些人还是学生呢,陈奇涵却已经站在讲台上教他们,可见他的资历有多深。他在黄埔军校干得有声有色,上级也看在眼里,为他后来的革命路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革命生涯里的大贡献
陈奇涵的革命生涯,那真是拿命拼出来的。1927年,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成立了,朱德当团长,陈奇涵被任命为参谋长。这时候正赶上南昌起义前夕,他跟着朱德忙前忙后,筹备起义的事儿。
南昌起义虽然最后没成功,但陈奇涵没泄气,跟着部队撤回赣南,继续干革命。他跑遍了赣南的山山水水,组织农民建苏维埃政府,搞土地革命,把地主豪绅的嚣张气焰压下去,群众都特别拥护他。
除了搞根据地,陈奇涵还亲手组建了三支红军纵队,自己带队训练。那时候条件苦,武器少,他就带着战士们用土办法练兵,能打能拼。
后来,红一军团成立了,101当军团长,聂荣臻当政委,陈奇涵被任命为参谋长。这位置可不简单,相当于军团的“大脑”,作战计划、部队调配都得他拿主意。
1932年,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没法上前线了,就转到江西军区当参谋长,跟着陈毅继续干。
陈奇涵这人,忠诚和胆识那是没得说。1925年,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搞“整理党务”,逼着共产主义者退出共产党,好多人动摇了,但陈奇涵一口咬定跟着共产党走。
1927年,蒋介石派人拉拢他,许了个侍从室主任的高位,还带着厚禄,他直接拒绝了。后来国民党杀了他的两个弟弟,把他家房子烧了,还悬赏5000块大洋抓他,可陈奇涵愣是没低过头,硬生生扛住了这些考验。
1955年授衔的具体经过
到了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搞军衔制度,这是对革命老同志们功劳的一次大盘点。那时候,陈奇涵已经是军事法院的院长了,中央军委给他发了通知,让他自己填希望拿的军衔。这事儿在当时挺少见的,能看出中央对他的信任有多深。
陈奇涵拿到那张空白的军衔委任状,坐在那儿想了好一阵子。他回想了下自己从1925年入党开始的革命路,想起那些战死的兄弟,觉得自己能活到新中国成立,已经是老天爷开眼了。比起那些牺牲的人,他觉得自己干的那些事儿不算啥。
于是,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中将”两个字。
他这选择,不是随便填的,是真觉得自己够不上更高的军衔。可中央评衔的时候,没按他写的来。
评衔委员会开了好几轮会,翻看了陈奇涵的履历:跟着朱德干过参谋长,给林彪、陈毅当过参谋长,赣南根据地是他一手帮着建起来的,后来还主持了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这功劳怎么看都不止中将。最后,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拍了板,直接给他定了上将军衔。
这事儿传开后,大家都挺感慨。陈奇涵自己填中将,说明他低调、不贪功,可中央给他上将,又证明了他的贡献实打实摆在那儿,没人能抹杀。这上将军衔,既是对他一辈子奋斗的肯定,也让他那份谦虚无私的品质更显珍贵。
陈奇涵的晚年
1957年,陈奇涵60岁那年,给中央递了退休申请书。那时候不少老同志七八十岁还在岗位上,他这岁数不算老,可他觉得自己该退了。
中央领导看了他的申请,挺感慨,说他这种不恋权、不贪名的精神,真是少见的好榜样。退休后,他没闲着,常去学校、社区讲革命历史,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年轻人听。
1966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他,专门握着他的手说了几句表扬的话。1969年,党的九大上,陈奇涵虽然已经退休好几年了,毛主席还是亲自推荐他当了中央委员。这荣誉可不是随便给的,是对他一辈子贡献的最高肯定。
晚年的陈奇涵住在北京一个四合院里,日子过得简单又充实。每天早上起来打打太极拳,散散步,跟老朋友下下棋,没啥架子。他这一生,没追求过啥名利,就是一门心思为革命、为人民,到老了还是那么朴实。
陈奇涵这人,从穷小子到上将,走的每一步都踏实得不行。他填中将却被授上将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一个革命者的本色:不争名、不抢利,心里装着信仰和人民。他的上将军衔,是他用一辈子奋斗换来的,也是新中国对他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