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
福建省首家孤独症青年
手作饺子茶咖空间“星点心愿”
在福州正式开业
“星点心愿”开业的消息
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开业现场
社会各界人士从四面八方赶来
爱心志愿者来自多所高校和各行各业
年龄从“70后”到“00后”不等
在线上
有网友表示要去店里支持
也有网友表示要
“共同守护关注星星的孩子”
当孤独症青年带着对生活的热忱
亲手包出一份份水饺
当爱与善意随着茶与咖啡的香气氤氲开来
他们会迎来怎样的遇见?
福州晚报记者
记录了他们的故事
“星点心愿”很清新
主打饺子
有10种口味
01
“星点心愿”位于
鼓楼区杨桥中路与凤凰巷交汇处
远远望去
便能被它独特的设计所吸引
白色屋顶上,“星点心愿 支持孤独症青年工作公益店”的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透过玻璃墙,明厨亮灶的操作台、舒适整洁的就餐区清晰可见,
统一装束的店员们,戴着无菌帽和口罩,正在忙碌地包水饺......
放馅料、捏形状、修平整......“星青年”包饺子的动作虽然较慢,但一招一式都认真规范。
目前店里共有11名“星青年”
(孤独症青年)员工
年龄最小的16岁
最大的38岁
起步阶段
“星青年”的家长和爱心志愿者们都会来帮忙
店里主打现包的手工水饺
每份生饺为一斤装
定价多为20.8元
有玉米鲜肉饺、韭菜鲜肉饺
虾皇饺等10种口味
还有云吞面、炸酱面等面食
未来,还会推出茶饮和咖啡
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系福建省首家孤独症孩子家长互助组织)理事长张秀丽介绍:
“我们开这家店的目的,不是为博同情,而是希望‘星青年’们能通过做饺子,掌握一门生存技能,同时收获自信与尊严,更好地融入社会。”
“星点心愿”还推出了一项创新举措——
“星饺银行”
践行“一份水饺,两份温暖”的理念
市民可在小程序上认购若干份饺子,存入“星饺银行”。
存入银行的饺子并非自己食用,而是可以转赠给环卫工、建筑工、有需要的长者、志愿者,或是自己挚爱的人。
这一举措,既能支持“星青年”就业,又能让爱心在有福之州更广泛地传递。
小店“未开先火”
社会各界爱心汇聚
02
在正式开业前
“星点心愿”已试营业一周
消息在网上一传开,小店人气爆棚
正式开业前一天傍晚
记者来到店里走访
看到前来支持的群众接连不断
当时,店里正忙着准备次日的开业活动,无法提供堂食服务,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
许多人打包生饺带走,还有不少人下单了“爱心饺”。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陈女士一家三口。
陈女士笑着说:“我家孩子就在附近上小学,这家店从装修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着它。我也是当妈的,特别能体会那些星妈的不易。这次带孩子来支持,也是想让孩子对孤独症群体能多一些了解。”
陈女士的先生觉得“星饺银行”的想法特别好,他一口气存了10份饺子,希望能送给辛苦的户外劳动者。此外,他们还买了2份生饺回家煮。
在店里的“星饺银行”心愿墙上
记者看到
捐赠爱心饺的登记群众不在少数
其中最多的高达300份
试营业期间
小店每天营业额超过3000元
其中不含“星饺银行”的收入
“星青年”祖孙三代齐上阵
为寻出路不辞劳苦
03
“星点心愿”火爆榕城
在这份热闹背后
倾注最多心血的,是“星青年”的家长们
为了筹备小店
张秀丽连轴转了几天,嗓子沙哑
店长陈英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满脸尽显疲惫
“我们必须拼尽全力
因为我们是孩子最后的底气”
张秀丽目光坚定地说道
开业前一晚,店长陈英的七旬母亲吴依姆,拎着饭盒匆匆赶到。
“饺子是给顾客们吃的,你们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可别饿着。”吴依姆心疼地看着女儿和外孙。
外孙今年15岁,在普通中学读初三,在孤独症群体里,孩子的情况相对较好。即便如此,多年来,一家人对孩子的未来依旧忧心忡忡。
这也是众多孤独症家长心境的缩影。张秀丽表示:“许多孤独症人士家长都希望自己能比孩子多活一天。”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
但张秀丽对“星点心愿”还是信心十足
为了打造这家店,她和伙伴花费半年时间到各地考察取经,最终确定“饺子+茶咖”的经营模式。
从室内装修、外卖餐盒,到员工制服、餐桌卡片,每一个细节,团队都精心打磨。
此次上岗的11名孩子,都经过了“心启航”的前期评估以及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
对于包饺子,老师每天教,家长也在家训练;对“星青年”的待客培训,特教老师用视觉提示牌等图片呈现;遇到“星青年”闹情绪,就让他们抱抱玩偶大熊,平复心情。
“我们希望这家店能活下去
并且能开出更多分店
让更多‘星青年’找到出路
也让‘星青年’家长放下心中块垒”
张秀丽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们现在这么牵手
是为了有一天可以放手”
记者 朱丹华/文 石美祥 /摄
新媒体编辑 陈翔茹
监制 管慧 王臻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