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林圣辉
网名“大卫”,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福州方言《闽谚声律启蒙》新注”主创人员,长期旅居澳洲悉尼。
△ 配音 | 林圣辉
(小提示:点击文中蓝色图标,可跳转福州话字词释义及读音)
被称为福州方言宝库的《闽谚声律启蒙》,近期又有新发现。
2025年3月,陈天尺(《闽谚声律启蒙》编著者、近代福建著名文人)的儿媳林照明、孙女陈明子,以及叶伟民(网名“僧庐听雨”)一行人到省图古籍收藏部,查阅已成为福建省图书馆“不借馆藏”的《集闽谚声律启蒙》(诗二〇页)(笔者注:实为21页,42面内页),编号为0893-442,将这一由陈天尺先生本人亲手剪贴成集的200首韵诗进行了翻拍和收藏,进而确认了失传了近百年、未被收录进现有《闽谚声律启蒙》(下文简称《闽声》)的200首韵诗。
这200首韵诗不同于2021年9月由王汉民校注的原登载于《华报》上的800首《闽声》韵诗,而是由陈天尺先生本人工整裁对而成、大致于1927年6月至1930年1月6日发表在《南声》报上的326首韵诗的一部分。
在《集闽谚声律启蒙》中,它们一共被编辑成了180期,大部分是一首一期的形式。这些韵诗的期次估计与经裁对的原诗集《闽谚集对录》的期次是一样的。可为什么在前107首中,一首都没被裁对出来,而之后的期次中也有19首散佚了呢?这可能与他自己曾经提到的手稿散失严重有关。估计那些散失的都是早期的《南声》上登载的韵诗,由于他本人的手稿也没有了,因此原本的326首就只剩下了200首。
这批韵诗中依旧藏着不少耐人寻味之处。比如《海对溪》:“海对溪;多劳对久仰,贪懒对做娇,籍强对欺软;赶头刀,压手捲,落讹对夠本;客去主从宽,山高皇帝远。”笔者认为,这几句中,“海”喻海权,暗指西方,“溪”在福州方言中有傻和愚昧之意。当时人们的思想在西风东渐中发生了变化,有人“ 贪懒”,有人“ 做娇”,有人“籍强”,有人“欺软”。而肉店排第一位的可以选到自己想要的任何部位的肉,即“ 赶头刀”,暗指列强予取予求;人们换上西装,还在西装两边的袖子缝上袖套,即“压手捲”。如此种种,陈天尺描述了一个西风东渐过程中的当时社会。妙语警句,处处可见。
面对明珠重现,我和叶伟民、陈礼球(网名“梅港礁夫”)等人组成的《闽声》研究团队感慨诸多。如今事隔近百年,除非还有当时对应时间的《南声》报纸被完整地收藏,否则,这连他本人直到临终都无法复原的另外的126首韵诗,恐怕是要永远地淡出人们视野。
但是,以闽谚为题材创作福州方言声律启蒙韵诗的热潮方兴未艾:前有郑建豪的《梅江对韵》,后有笔者补写的《闽谚集对录》,新近又有陈则东的《融音韵对》。这些新作的陆续推出,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陈天尺先生早期手稿散失所带来的遗憾。
嘿!兄弟~福州腔调旨在展现使用福州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对福州话的日常表达有故事想说,欢迎投稿fzwbwhb@163.com。我们也想听一听你的故事,看看福州城有多少好玩有趣的生活情景。
来源:福州晚报·兰花圃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