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

“上班”成了大部分人的负担

我们是否思考过

为何会“一身班味”?

为何人生失去光彩,成了“行尸走肉”?

今天跟随法师开示

通过“安住当下”

重新拿回对心的掌控权


这次分享的主题是“安住当下”。有一个副题,叫作“生活在觉知的状态中”。

首先,这是一句大家都挺熟悉,并且经常听到的话,比如“安住当下”、“活在当下”。所以,这是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方子。

当我们把它拿出来反复使用的时候,就说明这个方子是有效的。就好像很多中成药从古流传至今,被一代一代的人使用,说明它具有普世性,比较经典,好用。

这个方子如何使用?它里面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从网络梗,看普通人的现状

首先,在理解这个方子的时候,我们要先知道它能对治什么问题。大家平时都喜欢在网上冲浪,特别是现在大家都喜欢玩儿网络梗。我就发现最近这些年流行的网络梗,恰恰反映了一些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它和今天所要说的“安住当下”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在这个时代,我们常常提到一个字,叫做“卷”。年轻人不断在讲“我卷不动了,我不想卷”,打工人也都是一副想躺平的状态。但是企业家天天都在讲“卷是市场竞争,要积极拥抱才能够胜出,你必须得卷”。甚至有些教授还呼吁,叫年轻人要继续卷,千万别躺平。

年轻人听了之后,心里面真是五味杂陈!就算心里不想这样,但又不得不卷。于是他们每天上班,加班,甚至还要不断地去寻找工作。结果,让一个原本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生状态变得充满了“班味”。

网络上对“班味”的解释,是上班人身上独有的疲惫气质。我想,大家现在经常会感受到这种疲惫的感觉。这种“班味”不但会让你疲惫,还会导致你本来是一个开朗、阳光的人,一旦上班,“班味”就散发出来,挥之不去。


网络上有个帖子:在京沪高铁上,即便是傍晚,安静的车厢里大家也都在疯狂地码字,改PPT,还有戴着耳机回领导的电话的。似乎上班已经延续到了大家的生活当中。所以,大家哪里还有生活的情趣呢?上班剥夺了生活中应有的快乐。

所以,这样的班上久了,人们就觉得自己像行尸走肉一样。于是进一步出现了精神涣散,衣着宽松,眼中充满了疲惫,一听到“上班”两个字就头疼。

久而久之,网友们调侃说,自己已经活得“人不人,鬼不鬼,像具尸体”;“如果你打完八段锦反而觉得很累,这说明你体力差,这是你的尸僵”。

再进一步,网络梗中甚至出现了“做鬼文学”,调侃人活着其实是“死了的鬼”,人是“预备的鬼”,是“即将转正的实习鬼”,是“鬼前班”,等等。

这听起来很好笑,但是我却发现,网友们的这些调侃是有内在逻辑的。从上班,然后逐渐失去生活的情趣以及对生命的觉知,到慢慢地仿佛变成一具活着的“尸体”,这些都表现出被现实裹挟的人们身上,所产生的挣扎感和冷漠感。大家发现自己的生活逐渐失去了灵动、灵敏、清醒的状态,如同失去知觉的尸体,只能无奈地在网上调侃。

这时候,我们来讲“安住当下”这一剂“药方”,它就是要治疗大家的这种现状,并且改变这种现状。

什么是安住当下

首先,什么是“安住当下”?我们可以在佛经里面找到这四个字的解释。

在玄奘法师翻译的《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当中,有这样的解释——“或时失念,于外驰散;寻复敛摄故”。所以,“安住”就是当我们失去了念头,向外驰骋散乱的时候,我们马上重新把念头收摄回来。关键就在于“寻复敛摄”。这就是安住的动作。


所以,正如它的字面意思,“安住当下”是对心的把握和掌控。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同学就会说:“唉呀,法师你不用说了,我以前读过很多心理学的书,我以前参加过许多正念禅修。你说的‘安住当下’,无非就是观察当下的身心。”

你以前学到的对“安住”的理解没有错。但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还要强调,你之所以能够安住于当下的这一刹那、这一时、这一刻,还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需要有一个安定的、明确的目标,以及安定的环境。只有这样,你在安住的时候才是轻松的,不费力的。

就像一个婴儿,当他被妈妈抱在怀里的时候,他是安全的。如果他感觉到周围是不安全的,这时候你跟他说“你要观呼吸,当下要安住”,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讲,能够安住当下,首先在宏观方面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

我们在安住当下的时候,“当下”才是重点。“当下”是什么呢?我把它总结为,既可以表示一个时刻,也可以代表一段时期。“一个时刻”,大家都很熟悉,可能是在短暂的时间当中看一会儿书,也可能是吃一餐饭。

就像僧人在寺院里吃饭要念诵《供养偈》,要端身正坐,不能讲话,然后等待行堂的人来打饭菜。这些行为都是尽量让自己保持在一个安定的状态中。所以,在这个短时间当中,吃一口饭可以说是一个当下,甚至一次呼吸也是一个当下

如果把“一个时刻”扩大开来看,就是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可以是你完成一个工作,开展一项事业,或是过你喜欢的一种生活。这些都可以是你的当下。所以,安住当下的范围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


因此,“安住当下”这个“药方”就可以贯穿时空的始终。

所以,“当下”既包含了一个时刻,也包含了一段时期。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段宏观的时期,它可以是一年、一生,是佛教当中的一劫,乃至是无量劫、恒河沙劫。

这些时间单位非常非常地长。但是,这么宏观的、长远的时间,它也是来自于一个一个的刹那。因此,“当下”又可以回归到“一个时刻”上面去,它可以是一时、一刻、一分、一秒。

因此,如果你在每一时、每一刻都能安住于生活中,那么你安住在一段宏观的时期当中也就很容易。反过来,你想在宏观的一长串时间当中安住,就必须把握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能做到的话,你的今天、明天,这个月、下个月,才得以轻松安住。

所以,“当下”既有宏观的层面,也有微观的层面。如果在时间、空间当中你都能够安住,那么就可以说这是“安住当下”

它和世间上某些心灵书籍当中提到的对当下的把控,是有所区别的;它更需要我们关注宏观层面的“当下”。这是安住的一个重点。


留言互动

你用过“安住当下”这味“药”?

LEAVE A MESSAGE

编辑|宗微 图片|传媒中心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