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遗教经》说
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
劫功德贼,无过嗔恚
《大智度论》则说
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
五毒中后果最严重的就是嗔恨心
让人损失功德、失去福报
有一位沙门,因事外出,行经一片草地时,蓦然听到有人在叫:“道人!和尚!和尚!”
沙门吃了一惊,左右环视,都没有人啊?
“沙门!我在这里!”
沙门循声直望,赫!是一条大蛇,就垂挂在树枝间。
“请勿怖畏!沙门!你能为我诵经,让我脱此罪身!”
“我?”沙门原是慈悲为怀,只是,对着一条会说话的大蛇,实在是……
“道人,你听过阿耆达王不?”
沙门定了定心,颔首,说:“听过。”
“我就是呀!”
“噫!怎么可能?阿耆达王广造寺庙、立佛塔,供养三宝的功德,巍然如山,算来该转生天上,怎会堕人蛇身?”
“唉!”大蛇深叹了ー口气,“我在临命终时,旁边侍候的仆人,拿着一把扇子,不小心失手堕在我脸上,我怒极,只此嗔恨心一念,而让我受了蛇身的业报。”
沙门听了,不禁汗毛倒竖,只因一念嗔心,竟……
接着,沙门即为蛇说佛经,大蛇生起大欢喜心听受着,不食七日,命终生天。
沙门回到寺里,早忘了此事,过了数个月后,有天,寺院周遭竟陆续下许多花雨……
众僧诧异极了,都跑出寺外观看,正当此时,虚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妙音,传了下来:“我是阿耆达王,承蒙道人之恩,为我说法,得生天上,现今散花报佛恩。”
嗔恨心,通俗一点讲,就是容易生气,并且怪责、怨恨别人。生起嗔恨心的人,刹那之间就能改变自己身边的气场,可以使得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种种恐怖的气氛,并使得处在这个氛围中的人感觉到不适。
而且,佛教嗔心分为“有理嗔”和“无理嗔”。有理时,得理不饶人;没有理时,也强占三分,自我包庇。
所以修行人当知道自己习气很重,智慧也不是很究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谦虚、虚心,这个嗔心的火自然就会熄灭掉很多。
佛陀成道以后开示我们说:一切众生皆能做佛,但由于众生强烈的我执,天天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的贪、嗔、痴恶业就如同高山一般,无法积聚善法来积聚法水,来滋养我们的慧命,障碍了我们的自性。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应当时时由内心生起恭敬,用身口意,像普贤菩萨一样普遍地礼敬诸佛,才能不断柔软我们的身心,去除贡高我慢的障碍,并生起清净的恭敬心及信心等善法,以此栽培成佛的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