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这个晋文公啊!有一天离开他的宫廷,召集一个大会,准备出兵打卫国。刚才我们已经看到,卫国在齐、晋两大国之间,当齐国强的时候,卫国只能跟在齐国屁股后面跑。晋文公是春秋五霸的霸主,卫国跟着晋国,小国家抱着大国的大腿走,很难的哦!非常痛苦。这个当家的痛苦不是我们想象得到的,卫国有一点不对,晋文公就想出兵打他。可是晋文公面前有位公子锄,是晋文公的侄子或是兄弟辈,所谓诸侯之国的世子称公子,“锄”是他的名字。这个公子锄看到晋文公要出兵,当着他的面仰天哈哈大笑。

我们晓得这一篇的题目叫做《说符》,是说讲话难,非常难啊!所以你们做人家的部下,讲话要合时啊!知时知量啊!什么时间该讲什么话,不会讲话就糟了。像施家的两个兄弟,那么会把握时间,取功名如探囊取物那么方便,而孟家的两个弟兄,把命都赔上还达不到目的,这就是《说符》的问题。

现在你看,晋文公已经穿上元首的衣服,正要出席御前军事会议,马上要出兵消灭卫国。这个多机密啊!只有少数的人才知道,公子锄反对这个事情,可是他不能向晋文公直说不可以打,算不定脑袋就掉下来了,所以他以一个特别的态度表达,“仰天而笑”。晋文公就问他笑什么?因为他到底还是公子。他说,“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今天早晨我笑死了,我看到隔壁的邻居送他的太太回娘家,“道见桑妇,悦而与言”,这个男人不老实,在路上看到桑树园里有个采桑的女子,很漂亮,就向这个女的勾勾搭搭,也不管他太太了。“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他跟这个女的还没有讲完话,回头看看自己太太知不知道,结果看到另外一个男人也同他太太勾搭上了。他说你看奇怪不奇怪?这一件事情把我肚子都笑痛了,所以我现在忍不住,就是笑这一件事。

晋文公一听,不开会了,也不打了,“公寤其言”,脑子清楚了。换句话说,你一出兵打别人,也有别的国家打你呀!不能这样干啊!干不得啊!“乃止”,停止这个会议,也不出兵了。“引师而还”,有些部队已经到了前方,赶快召回来。“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前方的部队还没有回来,果然齐国已经出兵打晋国的北部了。如果他要把大军都摆到前方打卫国的话,自己的国家可能被吃掉一半还不止。

公子锄虽然看到,可是晋文公那个威风一来,兴致一动要出兵的时候,正面刺他是阻止不了的;不但阻止不了,还会出问题。你们看《三国演义》,袁绍出兵,那个沮授谏袁绍不可以打,说一打一定失败的。袁绍不听,把他关起来,大军失败回来之后,第一个还杀了他。当沮授一听袁绍败兵回来,他说,完了,我死定了。为什么?因为晓得袁绍的个性,打了胜仗回来一定不会杀我,因为我说他失败,而他成功了,笑我一顿了事。结果他打了败仗,被我说准了,他就丢不起人,一定会把我砍头的。历史上这种故事很多,因此晓得说话之难。

公子锄这一段故事,虽是讲国家大事,但家庭也是一样,在家里跟父母讲话,也要懂得知时知量,也要会讲,不会讲话父母会气得哭起来。如果懂得讲的话,算不定爸妈正在吵架,听你笑话一讲,两个人就不吵了,要有这个本事。所以做人也一样,遇到危险的大事,讲起话来知时知量,有时候一句笑话就解救了天下。

——《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自青年时代立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向后,南怀瑾先生讲学六十余年不辍。他以“经史合参”的方法,讲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讲解不受教派、门户的限制,打通各家学说,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又每每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轨,让人受益匪浅,深受海内外各界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是由南师子女、社会贤达、众多弟子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求真、求实、求信的理念,与社会大众共同分享南怀瑾先生的智慧。

内容简介:

南怀瑾先生关于《史记》重要篇目以及司马迁写史之深意的讲述,透彻而珍贵,对于现代人认知中国历史乃至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对于南师讲述史记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介绍司马迁写史的独特奇绝之处;第二章对于史记重要篇目的解密阐述;第三章介绍现代人为什么要读史。本书方便传统文化爱好者更加深入地领会《史记》背后的深刻见解,更深层地领略读史的重要意义,且能古为今用,提升智慧洞察力。

点击“点赞”和“在看”

向更多人分享我们的文章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