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很多外国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何中国如此漫长的历史,却从来都没有形成类似西方的贵族?有网友是这样回答:哪一个中国人的祖上没有阔气过?随便都能拉出几个王侯将相,文人墨客。这是因为中华的宗族文化实在太久远了,几乎都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一笔。

中国的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伏羲、炎帝和黄帝。伏羲风姓、黄帝姬姓、炎帝姜姓成为了中国姓氏起源的三大系统,然后演化出中华民族的“百家姓氏”。因此我们也自称为“炎黄子孙”。

可是,流传至今的姓氏,并非全都是“炎黄子孙”,其中有一个姓氏就可能是来自于“波斯人”的后裔。



为何会出现“外来”汉姓

中国人的“姓氏”起源所属是部落时代,它主要是辨别部落里不同的后代繁衍,逐渐演变成代表一个大家族。自古以来,华夏人民就以姓氏作为家族延续的标识。哪怕过了几千年的更迭都未曾改变。

“姓”与“氏”原本是不相同的,“姓”原指的是母系的血缘关系;“氏”是指氏族,原本是大家族里一起生活的小族群,一般以男性为标识,体现在区域、身份、分工上的不同。比如封地、封爵、封号等等。



可原本中华起源的三大部落,为何会延变成如此多的姓氏?这是历史的发展所造成的。

首先,随着母系社会转入父系社会,人口增多,并且出现规模化的迁移,同姓一族开始分化出许多支族,原本女性的姓氏开始被男姓的氏所取代。

原本男性的氏族与封地、权力、职业等有关,因此,就出现了各种各样新的分支姓氏,比如以国号取姓的,如齐、鲁、秦等;以邑名取姓的,如尹、魏、韩;以官职取姓的,如司马;以职业取姓的如巫、陶等等。直到秦汉时期取消了姓氏区分,最终统一保留一个“姓”。



其次,历史因皇帝的关系改姓也不在少数,除了一些皇帝喜欢赐姓之外,还有一些姓氏是为了避讳而被迫改姓,比如汉文帝名刘恒,恒姓避讳改为常氏。也有一些是为了避免家族牵连受罪而改姓,比如由于司马迁去世,“司马”家族将“司”“马”分开,有部分将“司”改“同”;将“马”改“冯”。

可是上述两种还只是中华内部的姓氏演变,还有由于民族的融合而演变出来的,尤其是历史上数个民族大融合阶段,许多少数民族融入到汉族中来,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自然也演化出了中华的姓氏。比如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北魏的鲜卑人在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下,推进了“汉化”,并且改姓氏为“元”。

可就在外来的姓氏当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姓氏,那就是“安”姓,它不仅是你所预料不到的波斯人的移民后裔,它还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两个文明的链接

在古代的中东地区,曾经存在着一个横跨亚欧非强大的文明,那就是波斯帝国。在这个大帝国中,掌控着许多小国家,称为延续国,而其中有一个叫安息国。它位于如今的伊朗。

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穿越沙漠草原,与遥远的西方进行商业贸易与文化碰撞。在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在这段旅程中意外地发现了安息国,此后便与安息国建立了联系。汉朝的史书《汉书》中记载:“安息国,临西海,大国也。市人富,交易通。”



此后由于贸易的繁荣,有许多安息商人逐渐选择在中国定居,逐渐有了家族基础。为了突显其身份渊源,便以“安”姓自称,表明了来源。而在东汉时期,发生了一件更加传奇的故事,让“安”姓从此列入中原的“编制”。

在东汉时期,安息帝国的王子来到中原旅行,被中原的文化所震撼,被佛教所深深吸引。他流连与洛阳的寺庙之间,久久难以离开。

安息王子早已厌倦了国内那些政权纷争,在出国前就早有预谋,做好了打算。如今如他所望,做出了一个令他国人震惊的决定:放弃了继承王位,在中国出家为僧。



因此,安息王子一行人也就全部留了下来定居中国,为了纪念故国,便与本地原本的安息商人一样,取“安”为姓,而安息王子也改汉名叫安清,自此成立了波斯移民后裔的安氏家族。

汉朝也接纳了安息王子,让安清推动佛教发展。根据史料记载,安清二十多年翻译波斯文佛经,为佛法东传做出巨大贡献,后世将其称为“安氏三藏”。

波斯后裔的安姓族人的定居对中华的商贸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善于经商,是丝绸之路的积极角色,他们尽力的推广中国的商品,同时引入了波斯的玻璃、香料等货品与技术。

另外,安姓也是与波斯人通婚的中国主要家族之一,这在文化的交融上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安”姓的渊源与发展

“安”姓排于宋代百家姓的第79位,可能你会认为这就是安姓渊源的开始,实际上还有一个巨大大反转。

根据传说,安姓实际上起源于黄帝。黄帝儿子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而次子叫安,封于西戎,传言就是其建立了安息国。在《姓氏寻源》中记录了这段事迹:卷十二《唐·世系表》云:“安出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后汉末遣世子高入朝,因居洛阳。…”因此,安息王子于洛阳定居,可以视为一种回归。

而历史中的安姓也是比较复杂的,它一直是外族融入中华非常喜好的一个姓氏。比如在北魏时河南鲜卑族的安迟氏改为安姓。而后来发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也是原唐朝外办邦中的安氏而来。



除此之外,到了明朝,苏禄国(位于今菲律宾苏禄岛)的王子巴都噶·安都鲁后裔融入回族后也取“安”姓;除此之外,奚族、彝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蒙古族、满族中,都有入汉改为“安”姓的氏族。

甚至,清朝在中俄冲突中,俄罗斯族与哥萨克族的战俘被康熙大帝赦免后,赐姓为安。如今的汉族安姓已超过170万人,位于全国110位姓氏。



结语

“安”姓与波斯之间的渊源,正好印证了中华民族的包容性,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的结果,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长,成就了一段文明交融的佳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