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常德有一座纪念阵亡将士的公墓,原来门口是一座牌坊,牌坊的横梁是王耀武题写的“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这座牌坊由四根钢筋水泥柱子构成,正中大匾为蒋介石题写的“天地正气”。左边匾额之上的“碧血丹心”,由陈诚所题;右边匾额之上的“旗常炳耀”,由白崇禧所题。此外,牌坊还有一副对联:壮志成仁,衡岳云飞思烈士;丹心卫国,楚江月冷吊忠魂。

众多重量级人物题字,表明常德会战不是一场简单,无足轻重的会战。事实上,常德会战被国民党列为,抗战中二十二场会战之一,战争规模仅次于台儿庄会战,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

那么,日本为何会主动挑起常德会战,得从1943年说起。此时的国际形势,对于小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联开始全面反攻德国;北非战场上,英美联军击败了德意联军,也导致了墨索里尼的下台,法西斯联盟开始瓦解;而小日本在太平洋瓜岛战役,也受到了美澳联军的重创,损失了大量舰船、飞机以及两个精锐师。

小日本迫切地在常德发动一场战争,目的有四:

1、 希望用胜利挽回日益低落的士气,缓和因穷兵黩武而造成的尖锐社会矛盾;

2、 为了拖住中国军队增援盟军。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开始扭转,魁北克会议后,中美英三国决定反攻缅北的日军,中国方面将抽调7个军配合盟军在东南亚的作战;

3、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失利,日本失去了经由海上补给线。为确保东南亚部队的补给,迫切需要夺取常德,打通粤汉铁路;

4、 进攻常德,目的在于夺取常德附近,洞庭湖滨的粮食,以战养战,完成物资补给;还有便是夺取常德,切除陪都的补给线,进而进逼重庆,逼迫中国政府投降。



这场会战中国方面,以第六战区的国民革命军部队为主,包括了第74军、第73军、第79军、第44军、第100军、第66军、第18军等,辅以第九战区第10军、第99军,共计43个师,21万人;小日本方面则出动了,包括第11军所属的第3师团、第13师团、第39师团、第68师团、第116师团,计28个联队(相当于团级单位),还有飞行第44战队以及伪军,共计10万余人。

这里需要提一下,常德会战中,小日本唱主角的第11军。其创建于1938年,首任司令官是冈村宁次,此后成为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第11军创建之初,下辖第6师团(南京大屠杀的元凶部队之一)、第101师团、第106师团、第106师团,鼎盛之时达到了15万人。先后参加了武汉、南昌、长沙等地的军事行动,罪孽深重。二战中,盟军牺牲的最高级将领,第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便是第11军制造的罪孽之一。



日军作战构想图

常德会战分为三个阶段:

  • 常德外围战

1943年11月2日,小日本的第3师团、第13师团、第39师团、第68师团、第116师团,同时从新江口、暖水街、王家厂、红庙、安乡等地发起进攻。初期,国军组织不力,加之战前未能判明日军的意图,被轻松突破大部分防线。

以暖水街的战斗为例,原本第六战区司令孙连仲给第10集团军司令王敬久的部署是防守,以当时第集团10军下辖两个军5个师的兵力,对抗火力强大的日军,无疑是正确的。但几天之后,重庆军事委员会却给孙连仲下达了反攻的命令,结果造成了各个师的溃败,坚守数天的阵地拱手送人的局面。



常德会战牺牲的三位师长:彭士量、许国璋、孙明谨

指挥上的不利,造成了在常德外围战,便痛失三位师长:彭士量、许国璋、孙明谨。其中,溃败之时,为掩护73军其他部队突围,暂5师师长彭士量坚守石门。哪怕在暂5师伤亡达到90%,彭士量仍然激励部下:我们要与石门共存亡,要用我们的血肉换取整个战役的生机。最后弹尽粮绝,彭士量率领残部从石门入围,不幸被敌机机枪扫射,壮烈牺牲。在装殓遗体时,发现彭士量师长的遗书:

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具牺牲决心…..兹奉命守备石门,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歼彼楼寇,以保国土……余廉洁自持,不事产业,望余妻刻苦自持,节俭以活,善待翁姑,抚育儿女,稗余子女得以教养成材,以继余志。

好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了抗日这个国家大“义”,杀身成仁,不得不牺牲家庭的小“义”,同时,仍不忘教导子女继承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国家大“义”。

  • 常德保卫战

虽然外围战初期不利,造成了处处被动,但后续中国军队的英勇顽强,还是给予了日军一定程度的打击,为驻守常德城的74军57师,部署城区防御,修建完备工事,争取了宝贵时间。说起57师这支部队,在师长余程万的率领下,几次会战中表现非常突出,其中在上高会战中,重创日军,赢得了“虎贲”的称号。

而常德会战正值开罗会议期间,这场会战关乎中国的话语权。蒋介石在给孙连仲的电报中说:一定要保住常德,驻军必须与城共存亡。此外还单独给余程万发了训令:不成功,便成仁。余程万回复:保卫常德,本师官兵,极感光荣,均抱与常德共存亡之决心。



开罗会议中,中美英三国首脑

很快,余程万与57师一道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在常德城的外围、城郊、城墙、街巷,筑成了四道防线中, 8000余人的57师面对,由第116师团、第38师团、第3师团和部分独立支队共组成3万余人的日军,让其每前进一步,付出血的代价。

恼羞成怒的日军,不惜用重炮、飞机毁掉57师工事、城墙,甚至还动用了日内瓦公约禁止使用的毒气弹。即便如此,57师仍然没有退缩,子弹打完,便与小日本玩起了白刃战。幸存下来,时任74军57师169团上尉书记吴荣凯回忆:日本军人的武士道精神在第 57师的意志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日本士兵见状转身就跑,边跑边摇手,好像在说: ‘不拼了,不拼了。’”

随着战事的深入,57师兵员、弹药都面临着枯竭。即便如此,师长余程万仍然鼓励部下: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成功立业的时候。不仅将后勤人员编入战斗序列;官兵们还想出了将稻草人守城的办法,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回忆:唯一的援军,是利用阵亡将士的衣服,穿在稻草人身上,夜晚竖立于堡垒,使日军望之犹如活人。令人感动的还有常德县长戴九峰,带领本无外作战职责的三四百警察,直接抗击日军,伤亡达到了半数。



57师师长余程万

  • 常德收复战

日军破城时,57师战斗兵员已不足千人(最后全师仅剩83人),指挥官伤亡达 95%,重武器损失 90%,弹药也将耗尽。而第3师派出第7团作为援军进驻常德,夜间苦于受到江水所隔,只得以信号弹、吹号联络城中的57师。无奈此时,57师的信号弹都用光,司号员也都牺牲,只好以手电示意;但手电光线不足以,让隔江对岸的识别,反而让第7团误以为57师全军覆没,只好后撤,没想到半路被日军围歼。

有鉴于此,师长余程万与手下的几个团长商议:自己留下守城,让几个团长带领一部分人,突围出城,接应援军。169团团长的柴意新不同意师长守城。结果是余程万和几个团长率部突围,接应援军;而柴意新团长率领余下人员守城。

此后,以最后一个据点为依托,柴意新率部冲击日军阵地之时,中弹身亡,倒在了春申墓前。作为黄埔5期毕业的柴意新,也因为生与死之间淡然的抉择。战后,军衔上校的他,先是于1944年8月15日,追赠为少将;同年9月6日,再次被追赠为中将。在8年抗战中,一个牺牲的团长,能都追赠为中将,仅此一例。



169团柴意新团长

此时占领常德的日军,经历苦战,也相当疲惫,且损失也不小。而且城中不断遭到中美空军的轰炸,只得留下少量部队守城。突围出城的余程万与援军第11师第32团取得联系,与其他援军一道反攻常德。一番激战后,失守仅仅6天,常德光复。

没想到的是,战后蒋介石竟然以余程万擅自突围为名,没有死守常德,下令逮捕。在74军军长王耀武、常德各界名流以及百姓联名力保之下,余程万改判为4年徒刑。此举蒋介石是吹毛求疵了,余程万又不是逃跑,只是出城接应援军。

有学者研究:抗战初期,因兵员素质、武器装备等全方位的落后,中日双方的伤亡比是1:10,此后为1:6。进入抗战后期的常德会战,中国军队损失了6万余人;小日本损失了1.5万余人,并没有达到战前的目标,只能说是惨胜。惨胜的背后是数万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换来的。

尤其是第 57 师以 8529 人,抵御3万余人的日军 ,坚守孤城达 16 天,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为中国军队扭转颓势,赢得了主动,给开罗会议上的英美首脑,以极大的震撼。为此,了解常德会战详情后,美国总统罗斯福特意在备忘录上记下了“余程万”的名字。



释来空

常德会战这段历史,诚如第3师幸存老兵,现已在乾明寺出家的释来空(吴淞)说的那样:我去看了,眼泪哗哗不自觉地掉。后来有个来采访的记者告诉我,看这部电影(以常德会战为题材的《喋血孤城》)的人不太多,人们好像都不太喜欢这个题材。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记得这段历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