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的是别人的故事,照见的却是自己的内心。尤其是红楼这样的世情小说,本身就是一面镜子,只要拿起它,便无所遁形。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内心有什么,就会从书中看到什么。

偶尔刷到蒙曼老师讲红楼,提到贾母的麻将桌,说了一个很恐怖的现象。

第四十七回,因贾赦要强娶鸳鸯,贾母气得当场发作,但很快又恢复如常,把邢夫人教训一顿后,提议打牌消遣。

于是,蒙曼老师看到一个很恐怖的现象:这个牌桌上,有四个人是王家的女儿,贾母被王家人包围了。



确实,贾母的牌搭子,通常都是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三人,而这三人恰好都是王家女儿,是嫡嫡亲亲的三姑侄。

被蒙曼老师这一描述,确实很恐怖,贾母看似高高在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实际上已经被王家人控制了。

这个情节如果放在宅斗或宫斗剧中,那就是善良弱小的贾母,被王家人联手欺负。下一步,可能就会出现贾母被毒害的情节,王夫人在薛姨妈和王熙凤的帮助下,夺权成功,正式上位为荣国府的实际掌权者。

可惜,红楼不是宅斗小说,更非宫斗小说。作者在第一回已经指明:

“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

所以,在同一个场景,我看到的是温馨和感动,与蒙曼老师所看到的完全相反。

贾母确实被王家女儿包围了,但包围着她的全是想要取悦她的心,并无阴谋在内

读红楼这样的古典小说,不得不尊重一些传统文化。作者在书中设置了一个大的文化背景:“当今以孝治天下。”

无论是朝廷中皇帝对太上皇的孝顺,还是贾府贾政王夫人等人对贾母的孝顺,无一不在体现孝文化。

为此,作者还专门用一个回目名来点明,那就是第五十四回的“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戏彩斑衣”的典故出自西汉刘向的《孝子传》:“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着五彩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

老莱子是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对父母非常孝顺,总是想方设法逗父母开心。在他七十岁的时候,父母依然健在。有一天,父母看到已经年迈体衰的儿子,想到自己时日无多,伤感起来。老莱子便制作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穿上,拿着孩子玩的拨浪鼓,在父母面前手舞足蹈,表示自己还像孩子一样充满活力,以此来搏得父母展颜一笑,愁绪一扫而光。

这就是“斑衣戏彩”这个成语的由来,形容儿女对父母的孝顺。后来这个故事被录入《二十四孝》,广为流传。

第五十四回中,元宵夜宴,因黛玉给宝玉喂酒,说书的女先生又说了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引出贾母掰谎。

善于揣摸贾母心思的王熙凤,知道黛玉的行为让贾母尴尬,毕竟当着薛姨妈和李婶两个外人的面,实在有损贾府的颜面。

于是王熙凤用她的妙语化解贾母的尴尬:

“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这一回就叫作《掰谎记》,就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日、本时,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真是谎且不表,再整那观灯看戏的人。老祖宗且让这二位亲戚吃一杯酒,看两出戏之后,再从昨朝话言掰起,如何?”

贾母的严肃掰谎,让欢庆元宵的气氛也变得严肃起来,必须把人将气氛活跃起来,同时让大家把注意力从刚才的情节中转移。



凤姐的这番话,看似是打趣,实在是非常巧妙地帮贾母从尴尬、严肃中拯救了出来。所以说书的女先生说:

“奶奶好刚口。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也没了。”

薛姨妈也打趣她:

“你少兴头些!外头有人,比不得往常。”

薛姨妈的意思是王熙凤活跃过了头,不像女孩儿该有的样子,毕竟一墙之隔就有贾珍这些男人们在。

王熙凤毫不在意,反而说出了下面这段点题的话:

“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淘了这么大。这几年因做了亲,我如今立了多少规矩了。便不是从小儿的兄妹,便以伯叔论,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得老祖宗笑了一笑,多吃了一点东西,大家喜欢,都该谢我才是,难道反笑话我不成?”

“以伯叔论”,说的是贾珍、贾琏兄弟。王熙凤的意思是说,像元宵节这样喜庆团圆的日子,贾珍贾琏兄弟本来该像“斑衣戏彩”的老莱子一样,来逗老太太欢心。现在因为男女有别,有这么多女眷在,他们不方便前来,那么王熙凤作为孙媳妇就把这个责任接了过来,负责“引老祖宗笑一笑”,以全孝心。



这也是贾母喜欢王熙凤的原因之一,在贾母的养老生涯中,确实是王熙凤带给了她太多欢笑。

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如果没有王熙凤时常变着法子引贾母发笑,贾母的晚年生活将多少枯燥乏味,从而极速衰老。

再说王夫人,她天性木讷,不会说话,更没有王熙凤的伶牙俐齿,没办法引贾母发笑,但她做到了孝顺,凡事顺从

无论是作为接班的当家人,还是作为儿媳妇,王夫人都做到了非常难得的一点:她知道自己的智慧和精力都不如贾母,所以在贾母面前,她从来没有自己的主意,都听贾母的安排。

为什么说这一点很难得呢?有句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凡是新来的,都希望表现一下自己,显示自己有着超越前任的能力。

所以我们看到,王熙凤的管理风风火火,存在感非常强,探春更是上任即大刀阔斧地搞改革。

唯有王夫人,像个透明人,更是贾母的小跟班。她有一句经常用的台词:

“凭老太太爱在那一处,就在那一处。”

“不知老太太拣那里好,只是园里恐夜晚风冷。”

看这两句话,其实就是一个意思:老太太喜欢哪里,咱们就去哪里。

这就是王夫人对贾母的顺,顺从之意,凡事都让贾母自己主,王夫人只是陪同者。



我们知道,王夫人好静,一是性格原因,二是体力也没贾母那么强。所以,对于打麻将,那只是贾母的爱好,王夫人只是作为儿媳妇,必须陪同。

同样被迫陪同贾母打麻将的,还有薛姨妈。

书中写得很明白,当贾母因鸳鸯的事生气时,薛姨妈便离开贾母处回家了。等贾母回过神来,想打麻将,发现薛姨妈已经走了,便打发小丫头再去请过来。

此时薛姨妈已经不想再去了:

“我才来了,又作什么去?你就说我睡了觉了。”

但拗不过小丫头的请求,薛姨妈“只得和这小丫头子走来。”

注意这个“只得”,就是迫不得已,实在是内心不愿意,只为了要帮着哄老太太开心,因为小丫头说:

“我们老太太生气呢,你老人家不去,没个开交了。”

薛姨妈如果不去,正生着气的贾母没办法消气。所以,薛姨妈此去,完全是为了贾母,自己毫无私心,又哪来的包围算计呢?



不过,作者这么写也是有深意的。

让贾母生气的是贾赦,是她的亲儿子,姓贾的人。结果呢,哄她开心,让她消气的却是王家的三个女儿。

当然,王夫人是儿媳妇,王熙凤是孙媳妇,有责任也有义务孝顺贾母,那薛姨妈呢?她可没有义务。

但她还是来了,哪怕内心不愿意,因为与人为善的事,该做还得做。

我们也看到了这场麻将的结果,在凤姐与鸳鸯的配合下,在王夫人与薛姨妈的陪衬下,贾母很快将刚才的不快忘得一干二净,恢复了往日的笑逐颜开。

这正是王家三个女儿的功劳。

同样一个场景,蒙曼老师看到了阴谋算计,我看到的却是充满爱的善意与温馨。这正是作者所提示的:“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

王家两辈人三个女儿陪贾母打麻将,哄她开心,正是“伦常所关之处”,体现的也正是“眷眷无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