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调整心态,走出抑郁》专栏的第46章,要想走出抑郁,首先要调整心态。

我们专栏一直在强调孩子要走出抑郁,必须先调整好心态,只有有了好的心态,孩子才能积极的行动起来,然后才会配合治疗,才会采取那些可以帮助他们走出抑郁的方法技巧,最终也才能走出抑郁。

否则如果孩子的心态始终消极悲观,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那他们就什么也不会做,那什么都不做,他们靠什么能走出抑郁呢?

所以,要想帮助孩子走出抑郁,我们父母必须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那明白了心态的重要性之后,是不是有很多父母就觉得我们就是要追求让孩子有好的心态?

如果你这样想,那你在方法上就错了,不仅无法获得良好的心态,反而会让孩子的心态变得更糟。

为什么?

因为好的心态是副产品,不是我们刻意追求的,也不是我们想要追求就能追求来的。

举个例子,当你心态比较消极的时候,这时候突然中了一个500万的彩票大奖,这时候你的心态是不是就完全发生变化了?是不是就特别兴奋了?

任何人在平常的时候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心态,或乐观,或消极,或稳定,这跟我们上一章说的情绪习惯有关。在长期的生活中,基于我们的经历和认知,我们会构建一个稳定的情绪习惯,也就是稳定的心态。

然后心态要发生变化,它往往就是伴随着一些事件而变化,而不是单独地产生。并不是说你想让自己的心态乐观,它就乐观的,所以说心态是一个副产品。

而且,如果说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追求良好的心态的话,这反而不利于我们帮助孩子构建良好的心态。

为什么?有两个原因:

一是会导致你关注点发生变化

如果你刻意的追求良好的心态,那你自然就会把关注点始终放在自己的心态上,当你采取了一个认为可以带给你良好心态的行为时,你就会特别关注这个行为有没有让你的心态发生变化。

这就好比你想要通过吃美食来获得良好的心态,如果你追求的是吃了美食之后带给你的心态变化,那你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吃美食后的心态上,关注自己在吃美食后心态是否发生变化,那这就会让你忽视了对美食的体验。

事实上,恰恰是对美食的体验,才让你心情更加愉悦,心态发生变化的,那现在你忽略了美食体验的过程,感受不到美食带给你的快乐,那你的心态怎么可能发生变化呢?

所以心态是一个副产品,先有了好的事件刺激,然后才会产生好的心态。

二是让你产生执拗,总想刻意追求好的结果

还是以吃饭为例,当你想要通过吃美食来获得良好的心态时,这时候在行为之初,你就已经抱有明确的目的,想要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这会造成你对好的结果的执念。

你认为自己采取这个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是你行为的目的,所以在你采取了你认为正确的行为之后,你就会对结果有高期望。

你认为自己做了正确的行为,自然就应该获得一个好的结果,让你的心态有一定的好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