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姐,真的不能再考虑一下吗?张局说了,条件随你开。薪资翻倍也可以谈。"柳静一脸诚恳地站在我面前,眼神中满是不舍。

办公室的灯光下,她的眼眶微微泛红。

我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说道:"小柳,有些路,是时候该走了。再说,我女儿在北京也需要我。这么多年,我已经亏欠她太多了。"

柳静叹了口气,沉默片刻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

"这是给你的,算是这些年的一点心意。七年了,你辛苦了。"

我接过盒子,感觉有些分量,心里猜测可能是离职红包。

本想推辞,但看到柳静坚定的眼神,最终还是收下了:"这些年是您照顾我才对。"

01

我叫孙秀兰,今年四十六岁,在张建国局长身边当了整整七年的秘书。

说是秘书,但工作范围远不止于此。

从日程安排到家庭琐事,从公文处理到应酬周旋,从接待上级到安抚下属,我几乎包揽了张局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是我在水利局的最后一天。

明天开始,我将踏上北上的列车,去和女儿艾米团聚。

七年前的夏天,我第一次踏入张局家门。

那是个闷热的下午,空气中弥漫着雷雨过后的湿热气息。

我穿着一身朴素的棉麻套装,手里提着简单的行李,怀着忐忑的心情按响了门铃。

"你好,我是孙秀兰,来应聘秘书的。"我对开门的中年女性说道。

那就是张局的妻子王芳,一位气质优雅的中学语文老师。

她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脸上带着礼貌而疏离的微笑:"孙女士是吧,请进。建国说过你今天会来。"

那时的我刚刚离婚,带着十五岁的女儿艰难度日。

前夫嗜赌成性,常常对我拳脚相加,离婚后更是消失无踪,不承担任何抚养责任。

为了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我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工作。

通过大学同学李芸的介绍,我得到了这份既当秘书又兼家政的工作。

"秀兰啊,张建国是我表哥,为人正直但有些古板。他妻子王芳是市一中的老师,优雅知性;儿子张晓阳在省城读大学,很少回家。"面试前,李芸这样告诉我,"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稳定,薪水也不错。以你的能力,肯定能胜任。"

初到张家,我并不适应这个看似完美实则疏离的家庭。



张局整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王老师除了教学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常常回家吃过饭就赶往医院;张晓阳则整学期都在省城,偶尔回来也是匆匆离去。

家里常常只有我一个人,偌大的房子显得格外空旷冷清。

每天,我做好饭菜等他们回来,却常常看到食物在冰箱里慢慢变质。

那段时间,我经常在深夜听到张局回来的脚步声,还有他在书房长久的叹息。

有时,我会悄悄起床,给他送上一杯热茶,却只换来一句简短的道谢。

"女儿,我在这边一切都好,你要好好学习,别担心妈妈。"

每晚,我都会给远在县城的女儿艾米打电话,报喜不报忧。

那时的她正在读高二,成绩优异,是班上的尖子生。

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我把所有的辛酸都藏在心里,只告诉她生活的美好一面。

"妈,我这次月考又是年级第一,老师说如果保持下去,明年保送重点大学没问题。"电话那头,艾米的声音充满活力。

"真棒!妈妈为你骄傲。"我强忍着疲惫,挤出笑容。

挂了电话,独自一人在房间里默默流泪。

不是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是因为不能陪在女儿身边,见证她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02

转机出现在我来张家的第三个月。

那天晚上,张局喝了酒回来,脸色异常难看。

他摇晃着身子,差点摔倒在门口。我连忙上前扶住他,引导他坐在餐桌前。

"孙秀兰,你知道吗?"他的呼吸中带着浓烈的酒气,脸上却是一片清明,"有时候,守住原则比守住位置难多了。"

我没有接话,只是默默地给他倒了杯热水,又端来了一碗事先准备好的醒酒汤。

他看了看我端来的东西,微微愣了一下,随后接过汤碗,慢慢地喝了起来。

"市里那个引水工程,有猫腻。"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有人想让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找到了我母亲那里,说要给她送养老金。"

我小心翼翼地问:"那您准备怎么办?"

张局抬头看我,眼神坚定中透着疲惫:"当然是按规矩办事。不管他们给多少好处,原则问题不能让步。我张建国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行。"

他喝完汤,站起身准备回房休息,却在门口停下脚步:"孙秀兰,你做的醒酒汤很好喝,谢谢。"

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地感谢我,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坚毅外表下的柔软一面。

从那晚起,我逐渐了解到张局的为人。

他虽然沉默,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正直与坚持。

在日益浮躁的官场中,他就像一块顽石,不随波逐流。

每当面对诱惑或压力,他总是选择坚守自己的底线。

我开始用心照顾这个家,不仅是为了工作,更是出于对张局人格的尊重。

"小艾,妈妈今天要加班,晚点再给你打电话。"



一天下午,我刚准备给女儿打电话,张局的办公室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什么?老太太晕倒了?好,我马上回来!"张局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焦急。

挂了电话,他快步走出办公室,脸色铁青:"秀兰,我母亲突然晕倒了,我得马上回去看看。今天下午的会议..."

"您先回去吧,会议的事我来安排。"我迅速接过话茬,拿起电话本,"我会通知各科室负责人,把会议推迟到明天。"

张局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匆匆离去。

那天晚上,我加班到很晚,把所有工作都处理妥当才回到张家。

推开门,发现屋里静悄悄的,只有书房亮着一盏台灯。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看到张局伏在桌上,似乎睡着了。

"张局,您该休息了。"我轻声提醒道。

他猛地抬起头,脸上满是疲惫:"啊,你回来了。"

"老太太怎么样了?"我关切地问道。

"没大碍,就是血压有点高,医生说注意休息就行。"他揉了揉太阳穴,"谢谢你今天帮我处理工作。"

"这是我应该做的。"我递给他一杯温水,"您也别太累了,身体最重要。"

他接过水杯,突然问道:"你女儿还好吗?"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关心这个:"挺好的,学习很用功,准备考大学。"

"你为了工作,牺牲了很多陪伴她的时间吧?"张局的眼神中带着理解。

我点点头,眼眶微热:"是啊,但为了她能有更好的生活,这些都值得。"

"你是个好母亲。"张局简单地评价道,随后又回到了公事公办的语气,"明天早上七点半,我要去看望几个受灾群众,你准备一下相关材料。"

慢慢地,我融入了张家的生活。

王老师的母亲病情加重后,我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张晓阳回家的日子,我会做他最爱吃的红烧肉和糖醋排骨;就连张局的饮食习惯,我也了如指掌——少油少盐,不吃辣,爱喝菊花茶。

一年春节,艾米难得从学校回来,我特意请了三天假,带她去了游乐园和电影院,弥补平时的亏欠。

分别前,她紧紧抱住我:"妈妈,我知道你很辛苦。等我考上大学,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听着女儿的话,我既感动又心酸。那一刻,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撑下去,为了女儿,也为了自己。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我不仅是张局的秘书,也成了张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当张局应酬回来,我都会准备好醒酒汤;每逢节假日,我会精心布置家里,让这个缺少温度的家多一些烟火气。

王老师甚至开玩笑说:"秀兰,你比我更像这个家的女主人。张晓阳回来时,眼睛都是盯着你做的菜看的。"

"王老师,您别取笑我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应道,"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秀兰,说实话,你来了之后,我们这个家才有了家的样子。"王老师难得地表露心声,"以前的我们,各忙各的,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吃顿饭。现在每天回家,看到你准备的饭菜,就感觉心里暖暖的。"

听着王老师的话,我的心中涌起一丝幸福感。这种被需要、被感激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03

第二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平静。

那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突然接到医院电话,说王老师的母亲病危。

我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到医院,看到王老师一个人站在病房外,脸色苍白。

"王老师,您还好吗?老人家情况怎么样了?"我急切地问道。

"医生说可能挺不过今晚了。"王老师的声音中带着颤抖,"张建国出差了,我联系不上他。晓阳在准备期末考试,我不想打扰他。"

我握住她的手:"别担心,我已经通知张局了,他正在赶回来的路上。您先去照顾老人,这里有我。"

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住在了医院。

老人的情况时好时坏,医生说可能撑不过这个月。

我一边照顾老人和王老师,一边协调张局的工作。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准备好一天三餐的饭菜,送到医院给王老师,然后赶回水利局处理公务。

晚上九点下班后,再回到医院,陪伴到深夜才回家休息。

这期间,我几乎没有时间给艾米打电话。

直到有一天晚上,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我抽空给女儿打了个电话。

"妈,你最近怎么了?三天没联系我,我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艾米的声音中满是担忧。

"对不起,宝贝。妈妈这边有点忙。"我强打精神,不想让女儿担心,"你复习得怎么样了?"

"挺好的,学校组织了模拟考,我考了全级第二。"艾米略带兴奋地说道,随后又压低了声音,"妈,你是不是很累?听你的声音都变了。"

我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没事,就是这两天张局家老人病了,我要照顾一下。你安心学习,别担心妈妈。"

挂了电话,我独自坐在寂静的走廊里,任由泪水滑落。

不知何时,一只手轻轻搭在我的肩膀上。

我抬头一看,是刚回来的张局。

"秀兰,辛苦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这些天,多亏有你。"

我连忙擦干眼泪,站起身来:"张局,您回来了。王老师在里面,老人家情况不太好。"

张局点点头,眼圈微红:"这几天,你照顾母亲和王芳,还要处理我的工作,真是难为你了。"

我摇摇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你的女儿...她还好吗?"张局突然问道。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记得这件事:"她快高考了,成绩很稳定,应该能考上好大学。"

"高考期间,你要不要请几天假,去陪陪她?"张局提议道,"那是人生中重要的时刻,家人应该在一起。"



听到这话,我的眼泪再次涌出:"谢谢您,张局。如果可以的话,我确实想陪她几天。"

张局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排吧,工作上的事我会处理。你已经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该轮到我们来支持你了。"

就这样,在艾米高考的日子里,我请了一周假,回到县城陪她。

看着女儿在考场门口自信满满的背影,我的心中充满了骄傲。

这次高考后,艾米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录取,实现了她的梦想。

老人最终还是离开了。

在葬礼上,张家人恪守传统,简朴而庄重地送别了老人。

我站在后排,看着张局一家三口相互扶持的背影,心中涌起一丝莫名的情感。

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个家庭,不仅仅是因为工作,更是因为真挚的情感。

"秀兰,今晚你留下来吃个饭吧。"葬礼结束后,王老师邀请道,"这些天,多亏了你的帮助。"

我点点头,帮着张家收拾完后事,一起回到他们家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餐。饭桌上,气氛沉闷,直到张晓阳开口:"孙阿姨,听说艾米姐考上北大了?真厉害!"

"是啊,孩子争气,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我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秀兰,你独自把女儿培养得这么出色,很了不起。"王老师由衷地赞叹道,随后轻声问道,"孩子她爸...还有联系吗?"

我摇摇头:"离婚后就再没见过,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但没关系,我们母女俩挺好的。"

"以后艾米去北京上大学,你要不要考虑也往那边发展?"张局突然问道,"北京机会多,说不定能找个更好的工作。"

我愣了一下:"现在这份工作挺好的,我还没想那么远。"

"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支持你。"张局的语气格外真诚,"艾米是个好孩子,值得你为她做任何事。"

那晚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张局的话。

北京,那是一个多么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啊。但女儿会在那里开始她的新生活,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去陪她?

思绪未落,生活的轨迹又一次被改变。

04

那天晚上,张局加班到很晚。我按照惯例,留下来整理第二天的会议材料。

当我走进他的办公室送咖啡时,无意中看到桌上摊开的文件——那是一份关于市里新建水库工程的招标文件。

文件上有几处明显的涂改痕迹,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数字符号。

我本想装作没看见,却在转身离开时被张局叫住。

"看到了?"他的声音异常平静。



我点点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失望,原来正直如张局,也会在利益面前妥协吗?

张局长叹了口气:"秀兰,有些事情,知道越少越好。"他走到窗前,背对着我,"这个项目中标的公司,是副市长李刚的亲戚开的。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我的心一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张局一向廉洁自律,怎么会参与这种事情?

看出我的担忧,张局转过身来:"别误会,我不是要参与其中。这些涂改痕迹,是我找出来的证据。我打算向市纪委反映情况。"

听到这里,我长舒一口气,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张局,这样做会不会有风险?李副市长的势力..."我担忧地问道。

"做人做事,总要有自己的底线。"张局的眼神坚定,"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悔。秀兰,我告诉你这些,是因为信任你。但也希望你保密,为了你自己的安全。"

那一刻,我对张局的敬重更深了一层。

在当今社会,像他这样坚守原则的人并不多见。

我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度过这个难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着这件事。

张局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而我,作为他的秘书,能做什么呢?

那段时间,张局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办公。

我也不自觉地延长了工作时间,尽可能地分担他的压力。

有一天晚上,张局接了个电话后,脸色突变。

"李副市长约我明天早上谈话。"他放下电话,语气凝重,"看来风声已经传出去了。"

"张局,您要小心。"我担忧地说,"要不要准备些什么?"

张局摇摇头:"实事求是就好。秀兰,明天你不用跟我一起去。这件事涉及高层,我不想连累你。"

"不,我应该在场。"我坚定地说,"作为您的秘书,我有责任记录会议内容。"

张局看了我一眼,微微点头:"好吧,那明天早上七点半,市政府二楼会议室见。"

第二天的会面异常紧张。

李副市长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张建国,听说你对水库工程的招标有意见?"

张局冷静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材料:"李副市长,这份招标文件中有明显的问题。中标公司的资质不符合要求,报价也明显高于市场行情。作为水利局局长,我有责任向上级反映情况。"

李副市长的脸色阴沉下来:"张建国,你知道这个项目有多重要。有些事情,不是你一个局长能决定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好好考虑考虑吧。"

"抱歉,李副市长。作为水利局局长,我必须对市民的水利安全负责。这个项目如果由资质不足的公司承建,后果不堪设想。"张局的语气坚定不移。



会议不欢而散。回去的路上,我忍不住问道:"张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不知道。"他简短地回答,眼神却异常坚定,"但无论如何,原则问题不能让步。"

接下来的日子,风波不断。

张局因为坚持原则,多次被李副市长约谈。

市里的一些领导开始疏远他,甚至有传言说他要被调离水利局。

面对这些,张局始终保持着沉默与坚定。

而我,也一如既往地站在他身边,处理着日常工作,尽可能地减轻他的负担。

有一天晚上,张局一个人在办公室喝闷酒。我端着醒酒汤进去时,看到他正在写一份材料。

"张局,喝点汤吧,对胃好。"我轻声说道。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脸上带着疲惫的笑容:"秀兰,你知道吗?有时候我在想,坚持原则到底值不值得。为了这个水库项目,我得罪了不少人,家里也受到了影响。王芳说学校里有人开始议论她,晓阳在省城的实习单位也突然变卦了。"

我心中一紧,没想到事情已经影响到了张家的生活。

"但是,"张局继续说道,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不后悔。做人做事,总要有自己的底线。如果连这个都守不住,那我张建国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张局,我支持您。"我真诚地说,"您做的是对的事情。"

他看了我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感动:"谢谢你,秀兰。这段时间,如果没有你,我可能撑不下来。"

这场风波持续了近半年,最终以李副市长的妥协而告终。

原来,张局早已将证据上报到了省纪委,省里派人来调查后,发现问题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李副市长不仅在水库项目上有猫腻,还涉及多个工程的贪腐问题。

在一次市委会议上,市委书记公开表扬了张局的正直与担当,宣布了对李副市长的处分决定。

风波过后,张局的威信反而更高了。

市里的干部群众都敬重他的为人,同事间也更加团结。

我在水利局的地位也随之稳固,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秘书,而是张局最信任的助手。

与此同时,艾米在北京的大学生活也渐入佳境。

她不仅学习优秀,还参加了多个社团活动,开始展现出独立自主的一面。

每次通话,她都会详细告诉我她的新发现和新想法,让我感受到她的成长。

"妈,我找到实习了!是在一家外企的人力资源部,虽然只是做些基础工作,但薪水还不错。"一天晚上,艾米兴奋地在电话里告诉我。

"真的吗?太好了!"我由衷地为她高兴,"那你平时注意安全,北京那么大,地铁上人多,你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妈,你又开始唠叨了。"艾米的声音中带着笑意,"我都二十岁了,不是小孩子了。"

我这才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我时刻牵挂的小女孩,而是一个正在逐渐独立的成年人。

这个认知让我既欣慰又有些失落。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错过了她生命中太多重要的时刻。

工作与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但我的心却开始不安起来。

女儿艾米已经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了两年,每次通话都希望我能去北京陪她。

我在张家虽然受到尊重,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

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渴望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05

第五年的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想法。

张局的妻子王老师在学校组织了一场亲子活动,邀请我一起参加。

我本想拒绝,毕竟我不是张家人。但王老师坚持让我去:"秀兰,你对这个家的付出不比任何人少。你也是我们家的一部分。"

在活动中,我看到许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突然意识到自己与女儿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时光了。

看着那些父母牵着孩子的手,一起参与游戏、一起欢笑,我的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酸楚。

"秀兰,你有没有想过,人这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回家路上,王老师突然问我。

我愣了一下:"可能是为了家人吧。"

"是啊,家人。"王老师微微一笑,眼神中带着一丝遗憾,"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能多陪陪晓阳,他是不是就不会这么叛逆了。我和建国都太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更多时间,晓阳却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

这段对话让我思考良多。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为了生活,我放弃了陪伴女儿成长的时光;为了工作,我几乎忘记了自己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回到家中,我拿出艾米上高中时的照片,那时她瘦小的身影让我鼻子发酸。

一晃眼,那个需要我保护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信的年轻女性。

我错过了太多,但或许,现在还不算太晚。

就在这种思绪萦绕之时,女儿艾米打来电话,声音中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妈,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啊?说来听听。"我微笑着问道,女儿的快乐总能感染我。

"我被提拔为部门主管了!比我大五岁的同事都没选上,主管说看中了我的执行力和创新思维。"艾米的声音中充满自豪,"而且,公司还要派我去美国总部培训三个月。"

"真的吗?太棒了!我的女儿真厉害!"我由衷地为她高兴,同时心里却涌起一阵失落——又要三个月见不到她了。

仿佛读懂了我的心思,艾米接着说:"妈,培训前我有两周假期,你能来北京吗?好久没见你了,我好想你。"顿了顿,她的声音变得柔软而坚定,"其实,我一直想说,你在那边兢兢业业这么多年,也该为自己活一活了。我在北京买了房子,虽然不大,但足够我们两个人住。你来北京吧,陪陪我,也让我陪陪你。"

电话那头,女儿的声音充满期盼。我的眼眶湿润了,心中五味杂陈。

张家给了我温暖与尊重,但血浓于水,女儿终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

或许,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妈妈再考虑考虑,好吗?"我尽量让声音保持平静,不想让女儿担心。

"好,你慢慢考虑。不过妈妈,你先答应我,至少来北京住两周,好吗?"艾米轻声请求道。

"这个当然可以,我去跟张局请假。"我欣然答应。



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向张局请了两周假,说要去北京看女儿。

张局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还嘱咐我带些土特产给艾米。

王老师也给了我一条她亲手织的围巾,说是送给艾米的礼物。

"秀兰,你去北京好好放松一下。这些年,你为我们家付出太多了。"临行前,王老师拉着我的手真诚地说,"如果...如果你有其他打算,也别有顾虑。你应该为自己考虑。"

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回应。王老师是如此敏锐,她似乎看穿了我内心的挣扎。

北京之行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我们一起逛街、看电影、品尝各地美食,弥补着多年来缺失的母女时光。

"妈,你看我现在过得多好。"一天晚上,艾米搂着我的肩膀,靠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夜景,"如果你来北京,我们母女俩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不用再那么辛苦。"

我看着女儿自信的笑容,想到了自己日渐老去的容颜和越来越疲惫的身体。

十几年的辛勤工作,让我错过了女儿生命中太多重要的时刻。

也许,是时候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选择了。

"妈妈会认真考虑的。"我轻抚女儿的头发,心中已有了决断。

北京的两周时光转瞬即逝。

回到市里后,我开始默默地为离开做准备。

我整理了这些年的工作笔记,培训了可能接替我的小李,甚至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来照顾张家的起居。

我以为自己做得很隐秘,却不知这些细微的变化早已被张局察觉。

一天晚上,张局下班后没有立即回家,而是请我去了办公室旁边的一家茶馆。

他坐在窗边的位置,点了两杯茉莉花茶,静静地望着窗外的行人。

"秀兰,有心事?"他开门见山地问道,目光落在我脸上。

我一怔,随即低下头:"张局,我...我想辞职。"说出这句话时,我的声音有些颤抖。七年来,这是我第一次提出离开的想法。

他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是为了艾米吧?她在北京工作,希望你能过去陪她。"

"嗯。"我小声解释道,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她最近升职了,还要去美国培训。我想...我想在她离开前多陪陪她。"

"秀兰,抬起头来。"张局的声音温和却坚定,"你跟了我七年,任劳任怨,从来没有提过一个额外的要求。现在你想离开,我虽然不舍,但更多的是祝福。"

我抬起头,看到张局脸上带着真诚的微笑。

"其实我早有准备,看到你从北京回来后的变化,就猜到了。"他轻叹一口气,"我已经跟市里打了招呼,给你办了提前退休,退休金按正常标准发放。还有,市政府准备授予你'优秀公务员'称号,以表彰你这些年的贡献。"

我惊讶地看着他:"张局,这..."



"别担心,这是你应得的。这些年,如果没有你,我的工作和家庭都不会这么顺利。"张局真诚地说,"王芳知道你要走,特意嘱咐我,一定要好好感谢你,说你不仅是我们的员工,更是我们的家人。"

听到这些,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七年来,我付出了太多,但收获的也不少。张家给了我温暖与尊重,让我在最困难的时期有了依靠。

"张局,谢谢您和王老师这些年的照顾。"我哽咽着说,"如果不是你们,我和艾米可能撑不过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秀兰,缘分让我们相聚,也会让我们再次相见。"张局难得地表露感情,"无论你在哪里,我们永远是你的后盾。"

就这样,我的离职变得顺理成章。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开始交接工作,安排后续的事宜。张局和王老师对我的离开表示理解,还帮我联系了北京的一些资源,希望能对我的新生活有所帮助。

06

离职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的心情却越来越复杂。

七年的时光,让我与张家建立了超越雇佣关系的情感纽带。

张局的为人、王老师的温柔、张晓阳的成长,都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应该留下来,继续这种安稳的生活。

"秀兰,人生短暂,要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天午休时,一向沉默的李主任突然对我说,"你女儿需要你,你也需要她。这个选择,不会错。"

李主任的话坚定了我的决心。

是啊,人生苦短,我已经错过了女儿童年和青春期的大部分时光,不能再错过更多了。

而且,我也应该为自己活一次,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后一天,水利局的同事们为我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欢送会。

"孙秘书,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希望你在北京生活愉快。"会议结束后,办公室主任李强递给我一个精致的礼盒,里面是一条纯金项链,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谢谢大家,我会想念你们的。"我哽咽着说,环顾四周,却没有看到张局的身影。

李强告诉我,张局临时被叫去开会了,让我下班后去他办公室一趟。

下午五点,我收拾好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办公桌,最后一次走进了张局的办公室。七年来,我几乎每天都会在这个时间点进来,汇报工作,聆听指示。今天,却是永别。

张局站在窗前,背对着我。听到我的脚步声,他转过身来,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坐吧,秀兰。"

我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感觉有些不自在。平日里的从容镇定此刻全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七年了。"张局开口道,声音低沉,"记得你刚来的时候,连茶都泡不好。"

我笑了笑,回忆起那段青涩的日子:"是啊,那时候真的什么都不懂。您和王老师教了我很多。"

"现在不一样了,你已经是最优秀的秘书,没有之一。"张局的眼神中带着欣赏与不舍,"这些年,谢谢你。不仅是工作上的支持,更是生活中的照顾。如果没有你,我可能早就倒在那些风波里了。"

简单的话语,却让我瞬间红了眼眶。



我低下头,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是我该谢谢您和王老师,给了我一个家的温暖。在最困难的时候,是您们给了我依靠。"

张局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红木盒子,推到我面前:"这是我和王芳的一点心意,希望你别嫌弃。"

我看着那个红木盒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从外表看,那应该是装钱的——离职红包,在体制内再正常不过。

虽然我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张局和王老师的这份情谊,仍然让我感动不已。

"张局,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我推辞道,心中却已经在猜测里面的金额——按照惯例,可能是几万块钱,或者是一些贵重的首饰。

这些年来,我从未因为金钱而工作,但此刻,这笔钱确实能帮助我在北京安顿下来。

"收下吧。"张局的语气不容拒绝,"你对我们张家的付出,不是金钱能衡量的。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心意,代表我们的感激和祝福。"

在张局的坚持下,我最终接受了这份礼物。

临别前,我们简单地拥抱了一下,无需过多言语,七年的情谊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路上小心,到了北京给我们打电话。"张局最后叮嘱道,"记住,无论何时何地,有困难就联系我。"

我点点头,转身离去,生怕再多停留一秒,眼泪就会夺眶而出。

走出水利局大楼,夕阳的余晖洒在我身上,给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七年的时光,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我拿着那个红木盒子,心中既有离别的不舍,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

07

回到家后,我开始整理行李。明天一早,我就要乘坐高铁前往北京,开始新的生活。

收拾完毕,我坐在床边,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张局送给我的红木盒子,想看看里面到底有多少钱。

然而,当盒子打开的那一刻,我愣住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