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我叫陈光耀,出生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贫困小村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一辈子没离开过那片黄土地,也没读过一天书。
父亲陈大明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常年累月在地里刨食;母亲李巧云虽然不识字,却有着朴素的教育理念:"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在我记忆中,父母的手总是粗糙龟裂的,脸上的皱纹比同龄人要深得多。他们省吃俭用,硬是把我和姐姐陈光美拉扯大,还坚持送我们上学。
每当看到村里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辍学在家,母亲就会拉着我的手说:"光耀,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走出这穷山沟。"
姐姐比我大四岁,从小就懂事。她读书也很用功,初中毕业时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
可高考那年,她只差十几分就能考上大学。按理说可以复读一年,但家里实在拿不出更多钱来供两个孩子同时读书。
"弟弟更聪明,让他读吧。"姐姐对父母说这话时,眼里含着泪,但语气却很坚定。
就这样,姐姐放弃了自己的求学梦想,早早嫁人。她把自己的一部分彩礼钱给了我,让我能够继续上学。每次想到这里,心里都会涌起一阵酸楚和愧疚。
"好好读书,别辜负姐姐对你的期望。"临出嫁前,姐姐拉着我的手,眼中满是期待。
那一刻,我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不负家人的期望。
高中时期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之一。家里几乎拿出了所有积蓄来供我读书,生活更加拮据。每个月的生活费只够买最便宜的挂面和咸菜,荤腥几乎无缘。饿肚子成了家常便饭,尤其是月底,口袋里的钱花光了,只能靠着少得可怜的馒头度日。
饥饿和贫困让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原本在班上名列前茅的我,慢慢掉到了中游。老师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没好意思说出真相,只说是学习方法不对。
那是高二的一个冬天,天寒地冻,宿舍的被子薄得根本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我感冒发烧了,但舍不得花钱去医院,就硬撑着。周末回家时,已经虚弱得几乎走不动路。
就在村口,我遇到了刘淑梅,当时的村支书。
三十出头,是村里有名的能人,不仅长得漂亮,做事也干练利落,把村里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按照村里的辈分,我应该叫她"淑梅嫂子",因为她嫁给了比她大十岁的村主任刘大海。
"光耀,你这是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刘淑梅一眼就看出我的不对劲,伸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天哪,这么烫!你发烧了!"
不等我回答,她就把我扶到了她家,给我倒了热水,又从药箱里拿出了退烧药。
"先吃药,我给你熬点粥。"她的声音温柔又坚定,让人不由自主地信任和依赖。
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如此香甜的粥,里面有鸡肉、香菇和枸杞,味道鲜美,温暖了我冰冷的胃和心。
"多吃点,别客气。"刘淑梅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以后在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吃完饭,她还悄悄塞给我两百块钱,说是让我买些营养品补补身子。我想拒绝,但她坚持道:"这不是施舍,是投资。村里就你最有出息,我们都等着你将来发达了回来建设家乡呢!"
02
从那以后,刘淑梅经常关照我,时不时送些吃的到学校,或者在我生活费不够时接济几十块钱。她从不张扬,总是悄悄地帮助我,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我知道,村里人都说刘淑梅嫁得不好。她丈夫刘大海虽然是村主任,但性格暴躁,爱喝酒,时常对她拳脚相加。尽管如此,刘淑梅从不在外人面前流露出一丝痛苦,总是笑脸相迎,热心帮助村里的每一个人。
她还有个女儿,比我小两岁,叫刘小雨,性格安静,很少说话,但学习很好。每次我回村,刘淑梅都会让我给小雨辅导功课,小雨对我也很尊敬,总是静静地听我讲解题目。
高中三年,刘淑梅的帮助和关怀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灰暗的求学路。她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支持,更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让我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希望。
我心中对她充满了感激,也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那时的我还太年轻,不敢确定那是什么,只知道每次见到她,心跳都会加速,脸上也会不自觉地泛起红晕。
高考那年,我尽了最大努力,但最终成绩还是差强人意,只够上一个普通的专科学校。
看着录取通知书,我心里既高兴又失落。高兴的是总算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考上了大学;失落的是没能考上理想中的本科院校,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就在我犹豫是否该去读专科时,村里来了征兵的消息。当兵入伍,这个念头突然闯入我的脑海。部队是个大舞台,或许能给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刘淑梅,她沉思片刻,赞同地点了点头:"去吧,部队是个好地方,能磨炼人的意志,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我相信你一定能在那里闯出一片天地。"
得到她的支持,我下定决心应征入伍。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我成功入选,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临行前一天,刘淑梅特意来家里送行,给我带了一些她亲手做的点心和几双手工缝制的袜子。
"部队生活苦,但吃得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她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在哪里都要好好表现,不要辜负家人的期望。"
我郑重地点头,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部队的生活果然如刘淑梅所说,十分艰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训练,风雨无阻,严寒酷暑坚持不懈。
但这种严格的训练和规律的生活,让我很快适应了军营的节奏,也锻炼了我的意志力和执行力。
入伍第一年,我就被评为优秀士兵;第二年,成为班长;第三年,被提拔为排长助理。我的表现得到了连队领导的肯定,也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
空闲时间,我坚持自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刘淑梅的话:"吃得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成了我前进的动力,支撑我渡过一个个难关。
部队五年里,我只回过两次家。第一次是因为父亲生病,请了探亲假回去看望;第二次是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后的奖励假期。
每次回家,我都会去看望刘淑梅,给她带一些部队的小纪念品,向她汇报我在部队的进步和成长。
03
第二次回家时,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变化:刘淑梅的丈夫刘大海因酒后驾车出了车祸,已经去世两年多了。刘淑梅成了寡妇,一个人抚养女儿,还兼任着村支书的职务,把村里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村里人都夸她能干,说她把村子治理得比以前更好了。但我看到的,是她眼角新添的皱纹和略显憔悴的面容。尽管如此,她依然保持着优雅和坚韧,在村民面前从不露出疲态。
"嫂子,你太辛苦了。"我忍不住心疼地说。
"习惯了,"她淡淡一笑,"小雨明年就高考了,我得撑住。"
我看着眼前这个坚强的女人,心中的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越发强烈。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在部队有所成就,将来回来好好照顾她和小雨。
回到部队后,我更加刻苦训练和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比武竞赛和技能考核,多次获得嘉奖和表彰。军营里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我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积极的心态。
第七个年头,我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提干。这意味着我从此成为一名军官,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责任。
提干仪式上,我庄重地穿上军官制服,接过上级颁发的任命书,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感恩。这一刻,我想到了含辛茹苦抚养我的父母,想到了为我放弃读书机会的姐姐,也想到了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刘淑梅。
"提干后,有什么打算?"连长在庆功宴上问我。
"春节回家看看父母,顺便......"我犹豫了一下,没有说出心里话。
"顺便什么?"连长笑着追问。
"没什么,就是想看看家乡的变化。"我含糊地回答。
实际上,我已经做好了决定:这次回家,我要向刘淑梅表白,告诉她我心中的感情,希望能娶她为妻,好好保护她和小雨。尽管她比我大十岁,尽管村里人可能会有闲言碎语,但我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在我眼里,刘淑梅永远是那个温柔坚强、美丽聪慧的女人,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人。
提干后的工作更加繁忙,每天都有各种会议和训练任务。我全心投入,希望能尽快适应新的职责和要求。转眼间,春节临近,我开始准备回家的行李和礼物。
"小陈,过来一下。"一天下午,连长突然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连长,什么事?"我站得笔直,恭敬地问道。
连长神秘地笑了笑:"告诉你个好消息,新来的副营长对你挺有意思的。"
"啊?"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
"就是男女之间的那种意思,"连长拍了拍我的肩膀,"人家条件不错,军校毕业,家境好,长得还挺漂亮。这样的女军官看上你,你小子运气不错啊!"
我有些尴尬地笑了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实际上,我心里早已有了刘淑梅,对其他女性没有兴趣。
"人家明天就到我们连队视察,"连长继续说道,"你好好表现,别错过这个好机会。"
我敷衍地点了点头,心想这种事情随缘就好,没必要刻意去追求。
04
第二天下午,我正在整理文件,连长急匆匆地跑来:"副营长来了,在会议室等你呢!快去!"
我整理了一下军装,大步走向会议室。推开门的一瞬间,我整个人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