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飞 通讯员 李露 杨帆
砰砰砰!早上6点,家住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某小区的岳某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被建水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找上了门。只因前不久打了一场官司,官司输了,一直拖欠着本该付给原告的8000元租车款,还妄想着以什么理由搪塞过去。但今天,岳某知道“难逃一劫”,只好将执行款全部付给申请人王某。夜间执行“不打烊”法官上门“秒”付款,这是云南法院开展涉民生案件及小标的案件集中执行专项行动的一道缩影……
开展专项行动 锚定“小标的”背后的“大民生”
“民生案件无小事,‘小标的’案虽然双方当事人诉争金额较小,案情较为简单,但却事关群众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臧庆星这样说。
“小案”连着民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切实破解“基数大”“财产查控难”等难题,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锚定涉民生案件和其他小标的案件,开展集中执行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2024年云南法院5万元以下小标的执行案件在首次执行案件中占比达57.83%,执结小标的案件14万余件,执行到位13亿元。
千里夜奔追“执” 只为群众“血汗钱”
“谢谢执行法官帮我们追回了血汗钱,让我们能和和美美过个节。”申请人沈某激动地说。
1.4万元!元旦前,楚雄州姚安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为申请人追回劳务报酬,用特殊的方式为申请人送上暖心的元宵节“礼物”。
姚安法院受理的原告沈某与被告王某劳务合同纠纷案,在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但在协议确定的履行义务期限届满后,王某未履行义务。
“我向沈某要了很多次,到最后都不接我的电话了。辛苦干完活,钱却结不到。我很着急,便向姚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人沈某讲述道。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通过电话、上门查找等方式,一直未能联系上被执行人王某。正愁着案件如何执行时,执行法官得到“王某凌晨入住了红河州泸西县某酒店”的消息。
正值元宵佳节,姚安法院执行干警深知,线索就是命令,执行贵在神速,于是放弃和家人团圆的机会,整装直捣被执行人入住的酒店。
看到执行法官站到自己房间门口,王某还企图逃避履行义务,执行法官决定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王某见法院“动真格”了,立马筹款转账,至此,该案圆满执结。
为严厉打击规避、抗拒执行行为,全省法院通过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等单位的协调配合,传统节假日持续开展“夜间执行”“周末攻坚”等专项活动,对平时行踪不定,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重拳出击,通过用足用好拘传、拘留、罚款、搜查、悬赏举报等强制执行和信用惩戒措施,切实有效地对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进行打击震慑,全力推动胜诉权益高效兑现和矛盾纠纷实质化解。2024年,全省法院累计纳入失信人数6.9万余人,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线索143条。
健全“执行+N” 破解被执行人“隐身术”
在李某等15人与杜某劳务纠纷一案中,杜某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李某等人申请执行后,杜某玩起了“隐身术”。
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前往杜某居住地进行调查,得知杜某已经搬离了。依法通过网络查控、传统调查手段,未发现杜某有财产可供执行,亦未查找到被执行人的下落。
这让执行法官犯了难,胜诉当事人的权益如何保障?最终走访了辖区内网格员,决定充分发挥网格员熟悉当地情况和人员的优势,向网格员提出协查请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网格员得知杜某的下落后,及时通报给执行法官,随后执行法官赶至杜某现居住地法院,在兄弟法院的配合下,当面告知其劳务合同纠纷已经立案强制执行,要是不履行执行义务将采取强制拘留措施。
在执行法官、社区网格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批系列案件以当事人履行支付义务而执行完毕。
近年来,全省各级法院聚焦执行领域“人难找、车难扣、事难行”等问题,建立健全“执行+N”工作机制,不断扩大执行联动的“朋友圈”,加强与公安、人社、住建、基层组织等协作联动,拓宽查人找物渠道,开展联合信用惩戒,积极借助各执行联动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加强信息共享和执行协作,打好执行权益兑现组合拳。
下一步,云南法院将以小标的案件执行为抓手,继续探索创新小标的案件执行相关举措,推动小标的案件执行工作迈上新台阶,助力云南法院审执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