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
- 图片非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62岁的李大爷坐在凳子上,手里握着旱烟袋,一边抽一边偷瞄着对面的张翠花。
翠花瞅着李大爷,眼里透着点小警惕:“李大哥,搭伙可以,但我可不随便。”
李大爷咧嘴一笑:“放心,我李老头是讲规矩的人。”
可就在结婚前几天,李大爷却带着点羞涩找到翠花。
憋红了脸提了一个“试婚要求”。
62岁的李大爷是村里有名的“老实人”,年轻时干活卖力,日子虽苦,却从没让人挑过毛病。
可惜的是,李大爷的命不好,老婆早些年生病去世,留下他一个人带着儿子李二虎相依为命。
好在二虎争气,考上大学后留在城里,还娶了个漂亮媳妇。
儿子日子过好了,可李大爷却越来越孤单。
特别是最近这几年,他的身体不比从前,地里的活儿一天下来,腰酸背疼,有时候连晚饭都懒得做。
村里人劝他找个伴儿,他总摆手:“找啥伴?我这岁数了,凑合着过就行。”
可这次,儿子李二虎回家,看着家里破旧的锅碗和没人收拾的院子,忍不住了:“爹,您不能一个人这么过了。找个阿姨搭伙过日子,家里也能热闹点。”
李大爷被儿子说得心里一动,嘟囔着嘴说:“你城里媳妇不嫌丢人?”
二虎叹了口气:“您过得好不好比啥都重要。再说了,谁能嫌您?”
在儿子的催促下,村里的张媒婆很快给他介绍了张翠花。
翠花55岁,守寡十几年,虽说是一个人过,但把自己收拾得风韵犹存,衣服整洁利落,说话轻声细语。
村里人都说:“翠花虽然寡着,可人家比那些有男人的女人过得还讲究!”
她的女儿已经嫁到了城里,生活条件不错,逢年过节也会回来接她去住几天,可她总说:“哪儿都不如自己家自在。”
媒婆一来提亲,她也没拒绝,抿着嘴一笑:“先见见吧,这种事讲究个缘分。”
于是,媒婆约了两人见面。
“就村头槐树下,咱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李大爷说得直爽。
“行,槐树下,我看看他到底是个啥人。”张翠花笑着回道,嘴角带着一抹玩味的弧度。
见面那天,老李头特意换了件干净的白衬衫,把头发也抹得油光水滑。
张媒婆早早到了,还摆上了两杯热茶,笑眯眯地等着看戏。
张翠花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几分钟,踩着小布鞋悠悠地来了。
她穿着一件红色的小褂,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
老李头一见她,眼睛一亮,赶紧站起来:“翠花啊,你来了!”
“李大哥,让你久等了。”张翠花轻轻点了点头,坐在他对面,随手拿起一杯茶抿了一口。
两人寒暄了几句,气氛慢慢熟络起来。
“翠花啊,你这日子一个人过得还好吧?”老李头试探着问。
“凑合呗,一个人,哪有个伴儿好。”张翠花轻笑了一声,目光落在老李头手里的旱烟袋上,“你这烟袋还挺老派的。”
“嗨,这老东西陪了我三十年,抽着顺手。”老李头挠了挠头,憨憨地笑了笑,“你不嫌我抽烟呛人吧?”
张翠花抬眼看了他一眼,眼里带着几分调侃:“那得看你烟瘾有多大了。一天抽十几根的,我可受不了。”
“十几根?那不得熏死我!最多也就两三根。”老李头急忙解释,生怕她误会,“再说了,你要是真不喜欢,我就少抽点。”
张媒婆在一旁听得直乐,插了一句:“哎呦,这还没结婚呢,就开始想着改毛病了!”
老李头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张翠花则低头笑了一声,没接话。
两人聊着聊着,气氛渐渐轻松起来。
聊到最后,张翠花忽然抬头,笑着问:“李大哥,你觉得我咋样?”
老李头一愣,随即红着脸咧嘴一笑:“挺好的,实在,过日子的人。”
张翠花抿着嘴笑了笑,低头喝了一口茶。
“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吧?”张媒婆在一旁挑眉问。
张翠花点点头:“行啊,日子挑好了,你说咋办就咋办。”
老李头心里一阵高兴,忙不迭地点头:“好,好,我都听你的!”
就在婚期定下的几天前,老李头突然找到张翠花。
“翠花,我有个事儿想跟你商量。”老李头站在她家门口,手里提着一篮鸡蛋,脸上带着些羞涩。
张翠花笑着让他进屋,问:“李大哥,啥事儿啊,还这么客气?”
老李头搓了搓手,憋了半天才开口:“就是吧,咱这结婚之前,我有个要求,想……试一试。”
“试?”张翠花一愣,随即抬头看着他,脸上的笑意渐渐淡了下来,“李大哥,你这话啥意思?”
老李头挠了挠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贴在她的耳边:“这事儿……你要是真不愿意,那就算了。”
张翠花一愣瞬间脸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