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秋天,武汉城陷入一片火海,长江和汉水交汇处硝烟弥漫。作为华中地区的重镇,武汉一直有着“九省通衢”的称号,可这会儿,它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大灾难。武汉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还是军事战略要地。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就盯上了它,把这里当成重点打击目标。在津浦、平汉铁路沿线和淞沪战场,日军展开地面进攻,与此同时,他们的航空部队也在谋划着对中国后方城市展开系统的摧毁行动。在东京大本营的作战地图上,武汉被标注为“支那中枢神经”。在日军看来,只要摧毁武汉军民的意志,侵华战略就能顺利推进。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的第十二天,日军就开始对武汉进行空中打击。1937 年 7 月 19 日,卢沟桥的枪声还没彻底消散,日军侦察机就首次出现在武汉上空。三周后的 8 月 21 日,趁着夜色,三架九六式陆攻机偷偷摸摸地袭击了武昌,把两枚 250 公斤重的炸弹,扔向张公祠附近的居民区。这次试探性的攻击,一下子就暴露了中国防空力量的薄弱,也为之后日军更大规模的屠杀开了个头。随着上海战事陷入胶着,日本海军第三舰队航空队开始频繁空袭武汉,目标也从一开始的军事设施,慢慢转向平民聚集区。
9 月,长江流域还处在秋老虎的笼罩之下,武汉市民被高温折磨得够呛,可谁也没想到,死亡的阴影已经悄悄降临。14 日下午四点,汉阳铁厂上空突然拉响防空警报,紧接着,数十架日军轰炸机排着雁形编队,从东南方向飞了过来。第一轮轰炸主要集中在汉阳铁门关到襄河沿岸,这里住的大多是传统手工业者和码头工人,眨眼间,这片城区就变成了人间炼狱。兴仁里巷子里的砖木结构房屋,在燃烧弹的烧烤下,就像纸糊的一样,瞬间被点燃。双街原本商铺林立,可在重磅炸弹的轰炸下,很快就被夷为平地。林寿记商行的青砖墙轰然倒塌,当时在店里避难的林家九口人,只有一人从废墟里爬了出来。经营米铺的杨益田一家九口,连人带货物,被爆炸的气浪直接掀进了汉江。



这场空袭持续了三个小时,造成 2000 多人死亡,还有 350 多名伤者,因为缺少医疗物资,只能在痛苦中呻吟。日军的作战记录显示,当天一共投下 78 枚炸弹,其中三分之一是专门用来对付木质建筑的九八式烧夷弹。日军飞行员在飞行日志里还得意地写道:“投弹区域升起黑色烟柱,估计摧毁效果很不错。”
日军的暴行并没有就此打住,反而越来越严重。9 月 17 日,武昌沿江地区成了新的屠杀场所。80 多枚炸弹沿着张江陵路到胭脂坪的弧形区域精准落下,新桥头茶馆里,上百名正在听评书的茶客,被气浪直接掀进了长江。解放路百货公司的钢筋水泥大楼,在炸弹的连续攻击下,扭曲变形,最后轰然倒塌。500 多栋民宅被烧成了焦土。医疗队在现场看到,很多遇难者都保持着互相搀扶的姿势,他们的耳鼻都渗出黑色血块,这是内脏被冲击波震碎的症状。三天后的 24 日,13 架九六式轰炸机分成三波,对汉口发动空袭,武圣路机场周边成了主要目标。第一枚 500 公斤的穿甲弹穿透航站楼的穹顶时,正在候机的 112 名平民,瞬间被气浪撕成碎片。邻近的修德里弄堂里,燃烧弹引燃了煤油,煤油顺着排水沟蔓延,形成了一条长达百米的火龙。



面对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武汉当局赶紧启动战时应急机制。武昌市政处连夜组织了 500 多名防护团员和码头工人,用手推车把伤者送到同仁医院和普爱医院。在汉阳双街的联兴米厂,临时搭建了收容所,接收了 162 名失去家园的难民,其中 58 名儿童因为受到过度惊吓,都不会说话了。工程队日夜不停地清理街道,光是武圣路地区,就运走了 300 多车瓦砾。工作人员在倒塌的永安当铺下面,发现了 21 具紧紧抱着钱箱的焦尸。根据《汉口市办理救济难民概况》记载,到 1938 年 8 月,全市一共设立了 48 处难民收容所,安置了 12.7 万人,这还不算逃到周边乡镇的人。
在军事方面,虽然 9 月 21 日,中国空军击落了日军“四大天王”之一的潮田良平,但因为整体上丧失了制空权,防空预警系统就跟摆设一样。汉口市政府没办法,只能实行灯火管制,把江汉关钟楼改成防空瞭望塔,还在龟山、蛇山设置了防空警报器。这些措施在后来的空袭中,确实减少了一些伤亡,可根本阻止不了日军航空队对平民区的无差别轰炸。统计数据显示,从 1937 年 7 月到 1938 年 10 月武汉沦陷前,日军一共发动了 72 次空袭,投下 3080 枚炸弹,造成 8600 多人死亡,1.2 万多人受伤。



这场长达十五个月的空袭,彻底改变了武汉的面貌。曾经热闹繁华、商贾云集的汉正街,如今成了一片废墟。汉阳铁厂的钢铁骨架扭曲着,像怪物的爪子一样刺向天空。长江轮渡码头的木质栈桥,在燃烧弹的大火中,沉入江底。更可怕的是,日军针对平民的恐怖轰炸,开创了现代战争中无差别战略轰炸的恶劣先例,这种轰炸带来的心理恐惧,比实际的物理破坏更持久。1938 年 10 月 25 日,武汉最终沦陷。这座原本有 200 万人口的大城市,只剩下不到 50 万在战火中苦苦挣扎的市民。那些被烧焦的梁柱间,仿佛还飘荡着冤魂,它们在无声地诉说着人类战争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
主要参考资料:
1.《武昌区黄鹤楼街居民控诉书》,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二四) ZN6-1-32。
2.《林金英等见证书》,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一)119-8-16。
3.王厚斌口述、杨德贵回忆,原件存中共湖北省武昌区党史办公室。
4.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湖北省境内敌机空袭统计第一集.湖北省 各地敌机投弹伤亡统计表》,1939年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全 宗号六,目录号四,案卷号63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