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之战作为1944年远征军入缅参战前在滇西的重要一战,此仗不但旷日持久,国军还损失巨大。
那为什么国军一定要拿下日军经营多年的松山要塞呢?
难道就不能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吗?
不行,战役目的决定了不可能对松山围而不攻。
1944年5月民国政府下令驻扎在云南的远征军进攻滇西,与驻印军南北对进打通滇缅公路,确保外国援助抗战的物资可以从印度经由缅甸输送到中国。
要达成这一战略目的,滇西的龙陵、腾冲两地就必须拿下。
于是从6月开始,远征军以第11集团军进攻龙陵,第20集团军进攻腾冲,而进攻龙陵的远征军面对的第一个关卡就是松山。
松山并不是一座山,它是滚龙坡(日军称本道阵地)、大垭口(日军称中间阵地)、松山、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日军称横股阵地)、马鹿塘等七个山头,组成的一个两公里长的小山脉。松山扼守着南下龙陵的公路,是龙陵的北方门户,欲下龙陵必取松山。
然而松山上日军精心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国军进攻屡屡受挫。由于无法快速地解决掉松山的日军,于是国军便试着绕过松山直接进攻龙陵,国军也出日军不意一度攻进了龙陵县城中。可攻进龙陵的国军因为补给跟不上而陷入了停滞,随后日军援军赶来将国军逐出了龙陵城。
由于松山尚未攻克,所以无法使用公路向龙陵运送补给,补给只能通过骡马小道运送。这种蚂蚁搬家式的补给方式,使得进攻龙陵的国军一直得不到充足的补给,遂与据守龙陵的日军陷入了对峙。
这时不但龙陵陷入了僵局,进攻腾冲的国军一样也被堵在了城外。原本民国政府给远征军的命令是6月就得拿下腾冲和龙陵,然后杀入缅甸与英美盟军会攻缅北日军据点。
可是远征军在滇西的攻势却一直在没有进展,这令民国政府在盟友面前大丢颜面,因此民国政府勒令远征军发起强攻尽快拿下龙陵和腾冲。
而之前的经验已经说明,想要拿下龙陵就必须要给军队充足的补给和弹药,这意味着必须先拿下松山打通到龙陵的公路运输线。在这种情况下,国军不可能再将松山晾在一边,只能硬着头皮去攻击松山日军坚固的工事。
尽管获得了美国陆军航空兵的支援,但是国军进攻作战水平太差。因此对松山日军要塞的强攻从6月4日一直持续到了9月7日,历时95天在国军付出了6倍于日军守军的伤亡后(这还只是国军承认的伤亡),才得以完全清除松山的日军。
尽管拿下了松山打通了公路补给线,可是进攻龙陵的国军依旧乏善可陈,最终在攻克腾冲的国军增援下,迟至11月3日才拿下了龙陵县城。
滇西反攻的目的是为了打通滇缅公路,从这个战略目的考量,扼守滇缅公路的松山也是必须拿下的。
因此无论出于什么考量,松山都是必须尽快拿下的目标,所以国军也就不可能对它围而不攻了。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