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猪肉炖排骨时,牢记“1放3不放”,肉香味又正,关键还没腥味!

上周同事邀请我去他家吃饭时,我发现同事煮猪肉放了很多调料,可煮出来的猪肉,一点肉香味都没有,而且肉非常柴,吃了1个多小时,把锅里的配菜都吃完了,锅里还剩一半猪肉呢!其实很多人煮猪肉或者炖排骨时,都觉得调料放的越多,菜肴的味道才会更丰富。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只要食材新鲜,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调料,有的原汁原味就是最香的。


平时烹饪的时候,要想煮的猪肉和炖的排骨肉香味正,没腥味,一定要牢记!这样做出来的肉鲜香好吃不腥气,肉质软烂又入味。

下面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些“1放3不放”是什么意思吧!


一放:放水里泡

当我们准备制作肉排骨、猪蹄、肘子等猪肉制品时,首先要进行泡水处理。将这些食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一般建议浸泡 30 分钟至 1 小时。这个步骤的作用不可小觑,它能够有效地去除猪肉中的淤血和杂质。

猪肉在宰杀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残留一些淤血,这些淤血是腥味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浸泡,淤血会逐渐溶解在水中,从而减少血腥味。同时,浸泡还能去除猪肉表面的一些杂质,使食材更加干净卫生。

在浸泡过程中,可以适时更换几次水,以确保淤血和杂质被充分去除。这样处理后的猪肉,在后续的烹饪过程中会更加美味。


焯水是烹饪猪肉制品前的一个重要步骤。将肉放入冷水锅中,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如果直接将肉放入热水中,肉表面的蛋白质会迅速凝固,导致内部的血沫和杂质无法充分排出。

加入一些姜片和料酒,姜片具有去腥的作用,而料酒中的酒精能够溶解腥味物质,在加热过程中随着蒸汽挥发出去,进一步减少腥味。

慢慢加热至水沸腾,这个过程中,肉中的血沫和杂质会逐渐浮到水面上。血沫是猪肉中的血水和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会影响口感,还会带来腥味。及时撇去血沫,可以使猪肉更加干净。

焯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当水沸腾后,再煮 2 ~3 分钟即可。焯水后的猪肉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残留的血沫和杂质。


在炖煮猪肉制品的过程中,可以适量加入一些去腥增香的调料,如姜片、葱段、八角、桂皮等。这些调料能够为猪肉增添丰富的味道,使其更加美味可口。

姜片和葱段是常用的去腥调料,它们能够中和猪肉的腥味,同时为菜肴增添一份清新的香气。八角和桂皮则具有独特的香味,能够提升猪肉的风味。

然而,在炖煮过程中要避免使用花椒、山楂和料酒。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为什么这三种调料不宜在炖煮时使用。


三不放,不放的原因

1. 花椒:

虽然花椒具有去腥增香的作用,但在炖煮猪肉时,花椒的味道过于浓烈。它的强烈香气容易掩盖猪肉的原味,使猪肉失去原本的鲜美。

特别是在炖煮过程中,花椒的味道会逐渐渗透到猪肉中,过多的花椒会使肉的味道变得不自然,影响口感。因此,在炖煮猪肉制品时,最好不要使用花椒。

2. 山楂:

山楂确实具有软化肉质的作用,这是因为山楂中含有一些有机酸,能够与肉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使肉质变得更加柔软。

然而,加入山楂在炖煮过程中会使肉质变酸。这种酸味会影响猪肉的口感和风味,使菜肴失去原本的美味。因此,在炖煮猪肉时,不宜加入山楂。

3. 料酒:

在焯水时使用料酒可以有效地去腥,因为料酒中的酒精在加热过程中能够挥发,带走猪肉中的腥味物质。但是,在炖煮过程中不宜再放料酒。

当盖上锅盖炖煮时,料酒的酒精成分不能充分挥发,会留在肉里。这会使猪肉带有一股酒精的味道,影响肉的风味。因此,在炖煮猪肉制品时,不要在炖煮过程中加入料酒。


其他炖煮技巧

1. 火候控制:

炖煮猪肉制品时,火候的控制非常重要。开始时要用大火烧开,这样可以使水温迅速升高,让猪肉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锁住内部的营养和味道。

然后转小火慢炖,小火慢炖能够使猪肉内部的温度均匀升高,让肉质更加酥烂入味。同时,小火慢炖还能避免猪肉煮得过老,保持肉质的鲜嫩。

在炖煮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翻动一下猪肉,确保各个部位都能均匀受热。这样炖煮出来的猪肉制品口感会更好。


2. 水量和时间:

炖煮时水量要一次加足,中途不宜加冷水。如果中途加入冷水,会使猪肉的温度突然下降,导致肉质收缩,影响口感。

水量的多少要根据猪肉的种类和大小来调整。一般来说,水量要没过猪肉,确保猪肉在炖煮过程中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和调料的味道。

炖煮时间根据肉的种类和大小调整,一般需要 1 -3 小时不等。肉排骨和猪蹄相对较容易煮熟,炖煮时间可以稍短一些;而肘子等较大的食材则需要较长的炖煮时间,以确保肉质酥烂。

在炖煮过程中,可以用筷子轻轻插入猪肉,如果能够轻松插入,说明猪肉已经煮熟;如果感觉有一定的阻力,则需要继续炖煮一段时间。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道我家经常烹饪的美味:山东把子肉。作为一道传统鲁菜,把子肉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我们全家的喜爱。

1. 准备肉块:

将1000克五花肉洗净,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五花肉表面可能会有一些杂质和血水,清洗干净能够确保菜肴的卫生和口感。

切成约两厘米厚、十厘米长的块状。这样的大小既方便入味,又能在烹饪过程中保持形状。切肉时要注意刀具的锋利度,确保切口整齐,避免肉块破碎。


2. 焯水处理:

将切好的肉块放入冷水中,加入几片姜和一些料酒。冷水下锅能够使肉块中的血水和杂质慢慢渗出,从而达到去腥的效果。姜和料酒的加入能够进一步增强去腥的作用。

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浮沫是肉块中的血水和杂质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及时撇去浮沫能够确保菜肴的干净和口感。

焯水大约 2 3 分钟,然后捞出肉块,用清水冲洗干净。焯水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肉块中的营养成分流失。用清水冲洗能够去除肉块表面残留的浮沫和杂质。


3. 炒糖色:

锅中放入少量油,加入冰糖。油的用量不宜过多,以免糖色炒糊。冰糖的用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喜欢甜一点的可以多放一些。

小火慢慢加热至冰糖融化并呈现红棕色的糖色。这一步需要耐心和细心,火不能太大,否则冰糖容易烧焦。当冰糖完全融化并变成红棕色时,糖色就炒好了。


4. 炒肉块:

将焯水后的肉块放入锅中,快速翻炒使肉块均匀裹上糖色。翻炒的速度要快,以免糖色不均匀。裹上糖色的肉块不仅色泽红亮,而且味道更加鲜美。

5. 调味:

加入黄豆酱、生抽、老抽(用于上色)、八角、桂皮、香叶、大料、葱姜蒜和小茴香(如果使用)。这些调料的用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喜欢浓郁味道的可以多放一些。

翻炒均匀,使调料充分混合,让肉块吸收调料的味道。翻炒的过程中要注意火候,避免调料烧焦。


6. 炖煮:

加入足够的开水(水量要没过肉块)。开水能够使肉块更快地煮熟,同时也能使调料更好地渗透到肉块中。水量要足够,确保肉块在炖煮过程中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和调料的味道。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约 1 小时。炖煮的时间可以根据肉块的大小和个人口味进行调整,喜欢软烂口感的可以适当延长炖煮时间。

期间可根据口味调整盐分。在炖煮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尝一下汤汁的味道,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进行调味。

7. 收汁:


待肉块炖至软烂,汤汁浓稠时,开大火收汁。大火收汁能够使汤汁更加浓稠,包裹在肉块上,使肉块表面更加光亮。

让肉块表面更加光亮,汤汁粘稠即可。收汁的过程中要不断翻动肉块,以免糊底。当汤汁变得浓稠,能够挂在肉块上时,收汁就完成了。


三、注意事项

1. 炒糖色时要小心,避免糖色炒糊,影响口感和颜色:

炒糖色是制作把子肉的关键步骤之一,需要掌握好火候。火不能太大,否则冰糖容易烧焦,影响菜肴的口感和颜色。如果糖色炒糊了,可以重新开始炒糖色,或者加入一些开水稀释糖色,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 炖煮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量和时间,确保肉块炖至软烂入味:

炖煮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量和时间。如果水量过少,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开水,但要注意水温不能太低,以免影响肉块的口感。如果炖煮时间不够,肉块可能不够软烂入味,可以适当延长炖煮时间。


3. 收汁时要不断翻动,防止糊底:

收汁时,由于汤汁变得浓稠,容易糊底。因此,要不断翻动肉块,确保汤汁均匀地包裹在肉块上,同时也能避免糊底。如果发现汤汁已经变得非常浓稠,可以及时关火,以免烧焦。

这道把子肉的关键在于火候的掌握和调味料的搭配。做好后色泽红亮,肉质酥烂,非常下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