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夕阳西下,赵军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手里摩挲着那本磨得起毛的退伍证。
村里传来农用车的轰鸣声,三年前他告别军营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个小山村过上与从前截然不同的生活。
退伍军人、修理工、待业青年,这些身份如今都归于他一人。
就在他以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已成过往云烟的时候,一通来自团长的电话却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01
“军子,吃饭了!”母亲的喊声将赵军的思绪拉回现实。
赵军将退伍证收进口袋,起身走进屋内。饭桌上,母亲端着刚炒好的青菜,父亲已经坐在主位上,一边倒茶一边打量着儿子。
“李家小子上个月考上了公务员,”父亲吹了吹茶叶,状似无意地说,“听说一个月有五六千呢。”
赵军低头扒饭,没有接话。自从退伍回来,父亲几乎每次吃饭都会拿村里的年轻人来比较,言语间满是失望。
“爸,我知道您的意思,”赵军放下碗筷,“我已经联系了县城的电子厂,下周去面试。”
“就是上次三叔提的那个?”父亲皱了皱眉,“听说那厂子待遇不怎么样啊。”
“总比在家闲着强。”赵军苦笑。
母亲心疼地看着儿子:“军子,不是妈催你,你今年都29了,该找个对象成家了。村里王四叔家的闺女就不错,听说在镇上医院上班,人勤快又懂事。”
“妈,等我工作稳定了再说吧。”赵军敷衍道。
饭后,赵军帮父亲修理院子里的拖拉机。老旧的机器发出阵阵不规律的声响,就像赵军这些年来起伏不定的心情。
“当年你非要去当兵,”父亲递给赵军一把扳手,语气中带着几分埋怨,“我跟你妈还以为你能在部队出人头地,当个军官什么的。”
赵军的手停了一下,但很快又继续工作。“爸,部队不是每个人都能提干的。名额有限,比我优秀的人太多了。”
“我知道,我知道,”父亲叹了口气,“你在部队表现也不差,每年都有立功,就是没赶上好时候。”
赵军没有说话。八年军旅生涯,他从一名懵懂的新兵成长为技术精湛的老兵,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军官。那种遗憾,只有他自己能体会。
“好了,应该没问题了。”赵军擦了擦手上的机油,发动拖拉机。随着熟悉的轰鸣声响起,父亲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还是你行!”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这是他少有的夸奖。
夜深人静,赵军躺在床上辗转难眠。透过窗户,月光静静地洒在房间的地板上。他想起了入伍第一天的紧张,第一次站岗的兴奋,第一次获得三等功的喜悦……每一个瞬间都那么清晰,每一段记忆都那么珍贵。
“赵军,提干不是你的终点。”临别时,马团长的话言犹在耳,“无论在哪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赵军终于沉沉睡去。
02
清晨五点,赵军准时睁开眼睛。多年的军旅生活让他养成了雷打不动的作息习惯。简单洗漱后,他来到村头的空地开始晨练。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赵军低声数着节拍,军体拳的动作行云流水,不一会儿额头上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赵军,这么早啊!”村里的李大爷推着自行车经过,笑着打招呼。
“李大爷早!”赵军停下动作,礼貌地回应。
“你这身手,在村里可找不出第二个。”李大爷竖起大拇指,“对了,我家电视又出问题了,有空帮我看看呗?”
“现在就行,我练完了。”赵军擦了擦汗,跟着李大爷往他家走去。
自从退伍回来,赵军凭借在部队学到的电子技术,成了村里的“万能修理工”。从电视机到摩托车,几乎没有他修不好的东西。
“你看,这电视一开机就这样,闪几下就黑屏了。”李大爷指着老旧的电视机说道。
赵军蹲下身,熟练地打开电视机后盖,检查起内部线路。“应该是电容老化了,我去拿工具箱,很快就能修好。”
一小时后,李大爷家的电视恢复了正常。老人家非要塞给赵军一百块钱,被他婉拒了。
“你这孩子,”李大爷感叹道,“要是我孙子有你一般懂事,我做梦都能笑醒。”
赵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李大爷,您过奖了。”
正准备告辞,赵军的手机响了起来。是三叔打来的电话。
“军娃,在哪呢?”电话那头,三叔的声音洪亮。
“在李大爷家帮忙修电视。”赵军回答。
“那你忙完了来我家一趟,有事跟你说。”三叔说完就挂了电话。
三叔名叫赵建国,是村里为数不多出去打过工的人,见多识广,在村里很有威望。赵军的父亲是他的堂兄,两家关系一直很好。
十分钟后,赵军来到三叔家。三叔正在院子里修剪果树,看到赵军来了,放下剪刀招呼他进屋。
“军娃,听说你想去县城找工作?”三叔给赵军倒了杯茶。
赵军有些惊讶:“您怎么知道的?”
“你爸昨晚跟我提了。”三叔点燃一支烟,“县城电子厂正好缺人,厂长是我以前的工友,我已经帮你问过了,下周一去面试。”
赵军眼前一亮:“真的吗?那太感谢三叔了!”
“不过,”三叔顿了顿,“厂里工资不高,一个月也就四五千,你能接受吗?”
“能。”赵军毫不犹豫地回答,“总比在家闲着强。”
“那行,下周我陪你去。”三叔满意地点点头,“对了,你打算啥时候成家?村里王四家闺女不错,要不要我帮你引见一下?”
赵军苦笑:“三叔,等我工作稳定了再说吧。”
“行吧,你自己拿主意。”三叔拍拍他的肩膀,“年轻人嘛,要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别让你爸妈等太久,他们不容易。”
告别三叔,赵军心情复杂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电子厂的工作虽然算不上多好,但至少是个开始。或许在那里,他能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回到家,赵军把三叔说的事告诉了父母。母亲立刻喜笑颜开,父亲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眼神中的欣慰却藏不住。
“那你好好准备准备,下周去面试。”父亲说,“别太着急,不行咱就换个地方试试。”
“嗯,我知道了,爸。”赵军点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赵军一边帮村里人修理各种电器,一边为面试做准备。虽然只是一家普通的电子厂,但他希望能给厂长留下好印象。
“赵军,帮忙看看我家的水泵!”
“赵军,我的摩托车启动不了了!”
“赵军,收音机没声音了,能修吗?”
村里人络绎不绝地找他帮忙,他也来者不拒。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他找回了一些在部队时的成就感。
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周日晚上就到了。赵军开始收拾第二天面试要穿的衣服。
从衣柜深处,他翻出了那套珍藏的军装,轻轻抚平上面的褶皱。八年的军旅生涯,这套军装见证了他的成长与蜕变。
收拾完毕,赵军坐在床边,思绪万千。明天,他将踏上新的旅程,迎接人生的下一个挑战。不管前路如何,他都会像在部队那样,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打断了赵军的思绪。他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号码让他瞬间愣住——这是他曾经的团长,马团长的号码!
03
赵军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犹豫了几秒钟才接通电话。
“喂,团长?”赵军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仿佛团长就站在他面前。
“赵军啊,是我。”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退伍这么久了,过得怎么样?”
“还不错,团长。”赵军努力保持平静,“您最近好吗?”
“老样子,忙得很。”马团长笑了笑,“赵军,还记得你退伍前那次出差吗?”
赵军思索片刻,回忆起三年前的那次经历:“记得,去北京参加装备交接会议那次?”
“对,就是那次。”马团长的声音变得严肃,“你在火车上帮助的那位老人,记得吗?”
赵军恍然大悟:“记得!那位摔倒的老人,我帮他找到了家人。”
那是赵军退伍前最后一次出差。在返程的火车上,一位老人突然晕倒,赵军立即上前施救,并帮助联系了老人的家人。当时,马团长还专门表扬了他。
“嗯,那位老人一直记得你。”马团长顿了顿,“赵军,我想交代你一个任务。”
赵军猛地站起身:“什么任务,团长?”
“具体的电话里不方便说,”马团长压低声音,“但我可以告诉你,这个任务只有你能胜任。记住,我们需要你,国家需要你。”
赵军心跳加速,军人的本能让他立刻回应:“团长,我随时听候指令!”
“很好,”马团长似乎松了口气,“三天后,你来部队一趟。到时候我会详细告诉你任务内容。记住,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包括你的家人。”
“明白,团长!”赵军郑重承诺。
挂断电话后,赵军久久站在原地,手心冒汗。三年了,他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回归普通人的生活,没想到命运会以这种方式将他重新拉回军旅轨道。
什么样的任务需要一个已经退伍三年的老兵?那位老人究竟是什么身份?这一切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赵军躺回床上,但此刻已经毫无睡意。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团长的话,猜测着可能的任务内容。
是紧急情况需要他的技术支持?还是与那位老人有关的任务?各种猜测让他辗转反侧,直到东方泛白。
第二天一早,赵军和父母说明了自己需要出趟远门的事,只是隐瞒了真实原因,说是去城里有朋友介绍工作。
“这么突然?”母亲有些担忧,“不是说好今天去县城电子厂面试吗?”
“妈,那边工资太低了。”赵军随口编了个理由,“朋友说城里有更好的机会。”
父亲皱了皱眉:“什么工作这么神秘?”
“到时候定下来我再告诉您。”赵军转移话题,“爸,我不在家这段时间,您记得按时吃药。”
父亲叹了口气,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去吧,记得常联系。”
赵军来到三叔家,向他解释了自己无法去电子厂面试的情况。
三叔放下手中的茶杯,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突然有事?该不会是部队找你了吧?”
赵军一惊:“三叔,您怎么知道?”
三叔笑了笑:“我猜的。你那团长是个好人,知道你没提干心里不舒服,估计是给你找了个好机会。”
赵军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不透露任务的事:“三叔,电子厂的事麻烦您跟厂长解释一下,我可能要过段时间才能去了。”
“行,你自己拿主意。”三叔点点头,“不过记住,无论做什么,安全第一。”
收拾好行李,赵军骑上摩托车离开了村子。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团长的话。
军人的本能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无论任务是什么,他都会全力以赴,不辜负团长的信任。
04
六个小时后,赵军抵达了熟悉的军营。站在大门前,曾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八年的军旅生涯,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同志,请出示证件。”哨兵拦住了赵军。
赵军掏出身份证和团长发来的电子通行证:“我是来见马团长的。”
哨兵核对无误后,让另一名战士带赵军去团部。
路上,赵军看到许多新面孔,但军营的一切依然那么熟悉:整齐的队列,嘹亮的口号,飘扬的军旗……这一切,都让他倍感亲切。
团部办公室外,赵军整理了一下衣着,然后敲响了门。
“进来。”熟悉的声音响起。
赵军推门而入,看到马团长正坐在办公桌前翻阅文件。三年过去了,马团长的鬓角添了几分银白,但精神依旧矍铄。
“团长好!”赵军立正敬礼,八年的军旅生涯让这个动作成为了本能。
马团长放下文件,站起身回了个礼:“赵军,你来了。坐吧。”
赵军在会客椅上坐下,马团长则示意秘书给他倒了杯水。
“三年不见,你变化不大。”马团长微笑着说,“还保持着军人的作风。”
“谢谢团长。”赵军有些拘谨,“团长,您说的任务是……”
马团长的表情变得严肃:“赵军,在告诉你任务详情之前,我需要确认一下,你是否准备好重新为国家服务?这次任务可能会有一定风险,但这也是你的机遇。”
赵军毫不犹豫地回答:“团长,我从未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准备服务!”
马团长满意地点点头:“好,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赵军面前,“先看看这个。”
赵军打开文件,里面是一份保密协议。他二话不说,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马团长的声音低沉而郑重,“现在我可以告诉你具体任务,那位老人的身份可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