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妈,这是我女朋友,晓晴。”儿子笑着介绍道,眼里满是期待。
“阿姨好。”门口站着的女孩怯生生地打着招呼。
我瞪大了眼睛,手不自觉地捂住了嘴巴:“怎么会是你!”
女孩也愣住了,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您...您是...”
屋外鞭炮声四起,大年三十的夜晚,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仿佛停滞了转动。
01
一九年前的春天,天是阴沉的。
我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手里捏着一张薄薄的存折。六岁的李明躺在我怀里,睡得正熟,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父亲这个角色了。
李国强走了,走得突然,走得让我措手不及。那天早上他还笑着说要买两条鱼回来,可到了晚上,却只等来了一纸事故报告。
对面的手术室已经关了灯,我望着那扇厚重的门,眼前浮现出丈夫那张总是带着笑容的脸。十年夫妻,从贫穷到依旧贫穷,我们却相濡以沫,不曾有过太大的争执。
李国强是个踏实的人,在砖厂做工,每月工资不高,却从不缺席一家三口的生活。
是我让他去买鱼的,是我说想改善一下伙食的,如果那天我没有提这个要求,他是不是就不会出车祸了?
眼泪一滴一滴落在李明的脸上,他皱了皱眉,在睡梦中咂咂嘴。我赶紧用袖子擦干脸上的泪水,深吸了一口气。
再难的日子也得过,孩子还小,我不能倒下。明天,我要去找工作了,哪怕是扫大街,也得把李明养大。
回到家,我把李明放在床上,自己坐在桌前,借着昏黄的灯光算了一笔账。李国强留下的积蓄不多,安葬费用已经花去了一大半。
保险公司给的赔偿金勉强够还清之前看病欠下的债,房子是租的,每月还要交房租。我不由得叹了口气,未来的路看不到头,但我知道,我必须坚强。
第2天, 我早早地起床,把李明送到幼儿园,自己则开始在街上找工作。
第3天, 工厂需要有文凭,商店要求有经验,餐馆嫌我年纪大了不够灵活。我拿着简历走了一圈又一圈,却只收获了一连串的拒绝。
傍晚,我失魂落魄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一个穿着花衬衫的中年男人走过来,递给我一张名片:“看你像是在找工作,我们KTV正缺服务员,工资不高,但有提成。”
我犹豫了一下,但想到家里只剩下不多的积蓄,还有李明每天的饭钱和幼儿园的学费,我咬了咬牙,接过了名片。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KTV做服务员的日子。每天晚上六点上班,凌晨三点才能下班。工作内容是端茶倒水,收拾包厢,有时还要陪客人唱歌。
第一个月,我拿到了一千五百块钱的工资,足够支付房租和李明的幼儿园费用,还能剩下一点钱买菜。虽然辛苦,但总算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李明很懂事,知道爸爸不在了,妈妈要养家。每天早上,他都会自己穿好衣服,等我从夜班回来,再一起去幼儿园。
晚上,我把他接回家,做好饭菜,哄他睡着后,再去上班。有时候太累了,会在他睡着后坐在床边发呆,看着他熟睡的样子,心里既酸楚又温暖。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以为能就这样坚持下去,直到有一天,一个醉酒的客人对我动手动脚。
我挣扎着推开他,却被他一把抓住手腕:“装什么清高?还不是为了钱?”
我狠狠地甩开他的手,打翻了桌上的酒杯。经理赶来后,不分青红皂白地让我向客人道歉,还扣了我一周的工资。
那晚回家后,我坐在黑暗中痛哭。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也不是我希望李明看到的母亲。我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下去,那会毁了我,也会毁了李明对生活的信任。
第二天,我辞去了KTV的工作,转而去找新的出路。经人介绍,我去了一家酒吧应聘保洁员。
第三天,工作时间是晚上七点到凌晨两点,虽然工资比KTV少,但环境相对安全一些。每天,我负责打扫卫生间和公共区域,收拾垃圾,擦拭桌椅。
工作很累,但至少不用面对那些醉醺醺的客人。
在酒吧工作的日子里,我认识了几个同样是单亲妈妈的清洁工。我们经常在休息时间交流育儿经验,分享生活中的苦与乐。
有一次,一个叫小芳的女人对我说:“秀兰,你知道吗?我有时候觉得,我们这样的人,一辈子都走不出贫穷的泥潭了。”
我沉默了片刻,回答道:“只要能让孩子有书读,有饭吃,将来不像我们这样,就值得了。”
小芳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但这个社会太现实了。你看那些酒吧里的公子哥儿,一晚上花的钱比我们一个月的工资还多。我们拼死拼活,却连孩子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
02
她的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确实,我们像蚂蚁一样勤劳,却依然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我不甘心就这样认命,我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有出路的。
李国强去世一年零三个月后,我辞去了酒吧的工作,开始靠拾荒为生。这个决定看似荒谬,但实际上却给了我更多的自由和时间。
我可以自己安排工作时间,不必再忍受那些夜班带来的疲惫和酒吧环境的嘈杂。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李明。
拾荒的第一天,我早早地起床,戴上口罩和手套,推着一辆从废品站借来的三轮车,开始在街头寻找可回收的垃圾。
塑料瓶、纸板、金属罐…任何能卖钱的东西,我都不放过。到了下午,我收获了一车的废品,卖了二十多块钱。虽然不多,但已经够买一天的菜钱了。
刚开始拾荒时,我常常会羞于见人,特别是当遇到认识的人时,我总是低着头快速走过。但很快,我就放下了这种自尊心。
为了生存,为了李明,我不能再在意别人的眼光。渐渐地,我学会了在哪里能找到最多的废品,什么时间段去哪个地方最合适,如何与其他拾荒者和平共处。
李明也很快适应了这种变化。有时候,他放学后会来找我,推着三轮车跟我一起走。
每当这时,我都会感到一丝愧疚,一个七岁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地玩耍,却要陪着母亲在街头捡垃圾。但李明从不抱怨,反而总是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有一次,我问他:“明明,你不嫌弃妈妈捡垃圾吗?”
李明认真地看着我,摇了摇头:“不会啊,我妈妈是最勇敢的妈妈。爸爸不在了,你还要照顾我,我很感谢你。”
他的话让我泪流满面,我蹲下身抱住他,心中既心酸又骄傲。我的儿子,这么小就这么懂事,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拾荒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天,我在一家餐馆后面的垃圾桶里发现了一个几乎完好无损的书包。
我把它带回家,洗干净,送给了李明作为生日礼物。虽然不是新的,但李明却高兴得跳了起来,搂着我的脖子说这是他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
除了物质上的收获,拾荒还让我认识了许多和我处境相似的人。他们中有的是老人,有的是残疾人,还有一些是像我一样的单亲妈妈。
我们在街头碰面,互相打招呼,有时候还会交换信息,告诉对方哪里有好东西可捡。这种简单的人际关系,让我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也渐渐长大,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压力增大了,但他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每次拿到好成绩,他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知道,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我的付出。
但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李明上初中的第二年,我生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卧床不起。那段时间,是李明照顾我。
他煮粥、买药,还要照顾自己的学习。邻居们看不过去,也会来帮忙,但大部分时间还是李明一个人承担。
病好后,我心里充满了愧疚。我不能倒下,至少在李明成家立业之前,我必须坚强地活着。为了增加收入,我开始扩大拾荒的范围,甚至去一些郊区的工厂附近寻找废品。那里的收获通常比市区好,但路途远,时间成本高。
有一次,我在一家电子厂附近发现了一堆废弃的电脑配件。我不懂这些东西的价值,但还是全部装进了三轮车。
回到市区,找到一家回收电子垃圾的店铺,没想到卖了近五百块钱。那天晚上,我破例带李明去了一家小饭馆,点了他最爱吃的红烧肉和鱼香肉丝。
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心里暖暖的,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拾荒的第八年,我攒下了一些积蓄,在家附近租了一个小店面,开了一个小型废品收购站。
虽然规模不大,主要还是靠我自己拾荒为主,但至少有了固定场所,不用再风吹日晒地在街头游荡。这个改变让我的收入稳定了许多,生活也逐渐好转。
李明也从小镇中学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成绩名列前茅。学校离家远,需要住校,每周末才能回家一次。
虽然舍不得,但我知道这是好事,好学校意味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
03
送李明去学校的那天,我特意做了他爱吃的菜,给他准备了足够的生活费。
看着他背着书包,站在校门口向我挥手告别,我的眼泪忍不住落下来。儿子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我照顾的小男孩了。
回到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房子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显得格外空荡。但我很快调整了心态,告诉自己要以李明为榜样,坚强地生活。
白天,我在废品站里工作;晚上,我看看电视,或者读一些从废品堆里捡来的旧书。周末,我会早早地做好饭菜,等着李明回家。
高中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李明已经高三了。这一年,他比以往更加刻苦,常常熬夜到凌晨复习功课。
我心疼他,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帮他分担压力。只能在他回家的时候,做好可口的饭菜,给他补充营养。
高考那天,我早早地起床,熬了一碗鸡汤,送李明去考场。路上,他看起来很平静,甚至还安慰我说:“妈,别紧张,我已经准备好了。”
我微笑着点点头,不敢多说话,怕自己忍不住哭出来。这孩子,从小就这么懂事,让我又爱又心疼。
高考结束,李明回到家里,脸上带着疲惫但满足的笑容。他说考得不错,有希望上一所好大学。我虽然不懂那些大学的等级,但看到儿子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起来。
等待成绩的日子比考试更煎熬。每天,李明都会查看各种预估分数线,计算自己可能被哪些大学录取。我则默默地在一旁祈祷,希望儿子能圆梦。
终于,成绩公布了。李明考了六百三十分,足以上一所重点大学。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回来时,我第一次看到他流下了眼泪。
那个总是坚强的男孩,在实现梦想的那一刻,终于卸下了所有的防备。
我把他拉进怀里,轻拍着他的背,像他小时候那样,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欣慰。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我的儿子终于要走出这个小县城,去追求更广阔的天空了。
李明选择了一所位于北京的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临行前,我把这些年攒下的钱几乎全部给了他,嘱咐他好好学习,不要辜负自己的努力。
他紧紧地抱住我,说:“妈,您放心,等我毕业了,一定让您过上好日子。”
我笑着拭去眼泪,把他推向站台,不舍地看着列车缓缓驶离。那一刻,我感到既失落又充实,儿子长大了,我的使命也算完成了一半。
李明走后,我的生活变得更加规律。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打扫废品站,然后出去收废品,晚上回来整理一下账目,看看电视就睡觉了。
日子平淡而充实,唯一的期待就是李明的电话和放假回家。
大学四年,李明每个假期都会回家,但时间不长,通常只有一两周。
每次回来,他都会带一些小礼物给我,有一次是一条围巾,有一次是一双保暖手套,还有一次是一台小型电热毯。这些东西不贵,但都是他精心挑选的,每一样都让我感动不已。
李明大三那年,告诉我他找了一份实习工作,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工资不高,但足够他自己的生活费,不需要我再给他钱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五味杂陈,欣慰中带着一丝不舍。儿子真的长大了,不再需要我的支持了。
大学毕业后,李明留在北京工作,进了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他开始给我寄钱,每月三千块,比我废品站的收入还高。
我劝他留着自己花,北京生活成本高,他还年轻,应该多为自己考虑。但他坚持说:“妈,我现在能照顾您了,您辛苦了这么多年,该享福了。”
我默默地把钱存了起来,心里打算等他结婚的时候再拿出来给他做彩礼。毕竟在我心里,他永远是那个需要我照顾的小男孩。
时间一晃又是三年。这三年里,李明的工作越来越稳定,职位也有所提升。他开始劝我不要再做废品收购的生意,说他的工资足够我们两个人生活了。
但我拒绝了,我还不到五十岁,身体还好,不想就这样闲下来,何况这个废品站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李明每年都会回来看我两三次,春节一定会回来。他说北京虽然机会多,但生活节奏太快,还是家里安静。
每次看到他疲惫的样子,我都会心疼不已,但我知道,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我能做的就是支持他。
04
今年春节,李明提前打电话告诉我,他要带一个朋友回家。
“什么朋友啊?”我好奇地问。
电话那头,李明的声音有些犹豫:“就是…一个女孩子。”
我一下子明白了,笑道:“是女朋友吧?怎么不早说,我好准备准备。”
李明似乎松了一口气:“嗯,是女朋友,叫周晓晴,在同一个公司工作,是设计师。妈,您别太紧张,她很好相处的。”
挂了电话,我心里又是高兴又是紧张。儿子终于有了女朋友,而且要带回家见我,这是好事。
但转念一想,我这简陋的小家,会不会让那姑娘看不上?我这老旧的废品站,会不会让她嫌弃?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打扫房子,添置新的床单被罩,还特意去市场买了一些过年的装饰品。虽然家具还是那些老旧的家具,但至少干净整洁。
我还自己做了一些腊肉和炖大骨,希望能让儿子和他的女朋友吃得开心。
大年三十这天,我早早地起床,去市场买了新鲜的肉和菜,准备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下午,我接到李明的电话,说他们已经到县城了,再有两个小时就能到家。我立刻加快了做饭的速度,心脏怦怦直跳,既期待又紧张。
终于,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接着是李明熟悉的敲门声。我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走过去开门。
门外,李明正牵着一个年轻女孩的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女孩很漂亮,皮肤白皙,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看起来温柔又有教养。
“妈,这是我女朋友,晓晴。”李明笑着介绍道,眼里满是期待。
“阿姨好。”女孩怯生生地打着招呼。
当我看清女孩的面容后,我瞪大了眼睛,手不自觉地捂住了嘴巴:“怎么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