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实案件改写,所用人名皆为化名,资料来源:
解放日报《女子手术案》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会议室里,空气凝重得让人窒息。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道斑马线般的阴影,主任医师张明远面色铁青地盯着手中的投诉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最近一个月内第三起手术中途醒来的投诉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环视一圈,目光在年轻医生李成刚脸上停留了几秒。
停顿片刻后,他又补充道:"而且这三位患者的描述出奇地相似!"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二十多名医护人员都低着头,仿佛在躲避什么。
只有李成刚神色如常,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主任,"李成刚开口道,声音平静得近乎冷漠。
"术中知觉并不罕见,根据统计,发生率在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五之间。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只是统计学上的巧合。"
张明远重重地把投诉信拍在桌上:"巧合?一个月三例,这样的'巧合'你信吗?"
一旁的副主任刘海峰轻咳一声:"小李说得也有道理,但为了医院的声誉和病人的安全,我建议还是要认真调查一下。"
李成刚是麻醉科的新晋医师,毕业于上海顶尖医学院,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医院。
他的技术确实过硬,手术配合总是恰到好处,术后评价也都不错。
但他性格有些特别,不爱与人交际,总是独来独往。
护士长王丽还记得李成刚第一天来报到的情景。
那天下着小雨,他穿着一件深灰色风衣,推门进来时没有打招呼,直接问:"麻醉科在哪里?"当时她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有些不一样,眼神太过锐利,说话的语气也缺少医生应有的温度。
"王护长,"手术室的护士小张悄悄跟她说,"你发现没有?李医生从来不参加科室的聚餐,午休时间也总是一个人。"
"是啊,"另一位护士接话,"而且他的表情永远都是那样,就算遇到急诊手术也面不改色。你们说,他该不会......"
"好了,"王丽打断了她们的议论,"专注工作就好,不要乱猜测。"但她心里也不禁犯起了嘀咕。
医院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王丽作为护士长被任命为成员之一。
副院长亲自过问此事,要求速查严办。
"这事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副院长在调查小组会议上强调,"必须给患者和社会一个交代。"
王丽仔细检查了这些投诉案例的病历记录,发现麻醉用药都很规范,剂量也完全符合标准。按理说,不应该出现术中苏醒的情况。
更奇怪的是,这些投诉病人描述的情况出奇地相似——他们都表示在手术过程中突然恢复了意识,但无法动弹,也无法说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
第一位投诉的是个36岁的女教师,因为胆结石做腹腔镜手术。
术后她情绪异常激动,坚持说自己在手术中醒来过。
第二位是位50多岁的退休干部,做的是关节镜检查。第三位则是个年轻的程序员,做的是阑尾手术。
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王丽正在整理药品记录,一位姓陈的资深护士匆匆跑来找她。
"王护长,你看这个,"陈护士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表格,"这些手术用的麻醉药,批号有问题。"
王丽凑近一看,发现在李成刚经手的几台手术中,使用的丙泊酚批号确实有些异常。
正常的批号应该是连续的,但这些记录中却出现了断层。
"我去药房查了,"陈护士压低声音说。
"那天的监控录像不见了。药房主任说是系统故障,但我问了信息科的小李,他说那天系统运行一切正常。"
王丽心里一惊。医院的监控系统是全天候运行的,录像丢失这种事很少发生。
她立即调取了手术室的监控记录,却发现在关键时段的画面也莫名其妙地模糊不清。
与此同时,投诉的病人们开始透露一些令人不安的细节。
那位女教师在术后心理咨询时说:"我记得......我听到他们在说话,但那些对话......那些对话很奇怪......"她的声音颤抖,眼神中充满恐惧,"就像是......"
每当医护人员想进一步了解情况时,李成刚总会及时出现,用他那标准的专业语气解释:"这是麻醉产生的幻觉,很常见的现象。患者的主观感受往往会与现实有偏差。"
但那位退休干部的女儿,一位律师,并不认同这种解释。
"我父亲从来不是爱抱怨的人,"她说,"但自从手术后,他就变得特别敏感,晚上经常做噩梦。这绝不是简单的幻觉能解释的。"
王丽开始留意李成刚的一举一动。很快,她就发现这个年轻医生似乎有一些奇怪的习惯。
每次参与重要手术前,他都会特意调整手术室的摄像头角度,声称这是为了"更好地记录手术过程"。
但王丽注意到,调整后的角度总是会让某些区域形成死角。
更可疑的是,在某些手术中,李成刚会找各种理由支开其他医护人员。
有时是以检查设备为由,有时则说要和病人单独谈话。
这些行为都不符合医院的标准流程。
"你们发现没有,"手术室护士小杨悄悄告诉王丽,"每次李医生值班,药品消耗的记录都特别完整,完整得不太自然。"
一些护士开始反映,他们在李成刚主刀的手术后,经常会遇到情绪异常的病人。
这些病人表现出莫名的恐惧和焦虑,但当问及原因时,又说不出具体缘由。
"那种感觉,"一位患者在心理咨询时说,"就像是经历了什么可怕的事,但又想不起来具体是什么......"
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张医生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病人虽然来自不同的背景,年龄和性别也不同,但他们描述的感受却惊人地相似。
他们都提到了一种"被注视"的感觉,仿佛在手术过程中,有人在用一种异常的眼神看着他们。
就在医院准备结束调查的前一天,一位名叫林雨晴的年轻女患者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投诉材料。
她是一名程序员,在接受微创手术时意外清醒,却无法动弹和说话。
"我当时很清醒,"林雨晴的投诉材料这样写道,"我能感觉到一切,也能听到所有的声音。但最可怕的是......"后面的内容被特意用记号笔重点标注。
王丽拿着这份材料走进档案室,准备调取相关记录。
这时,她注意到投诉材料里还附带了一个U盘。
林雨晴在材料中说明,这是她想办法保存下来的一段手术室画面。
"作为程序员,我有自己的方法,"林雨晴写道。
"我在被推进手术室前,做了一些特殊的准备。我知道这可能违反规定,但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希望这能帮助还原真相。"
王丽的手有些发抖,她把U盘插入电脑,点开了视频文件。
画面开始播放,先是一片手术室常见的景象,但很快,画面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王丽的瞳孔猛地收缩,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啪"的一声,她手中的文件夹掉在地上,纸张四处飞散。她死死地盯着屏幕,嘴唇颤抖,喃喃自语:"天啊......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