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解放战争时期的三野,那可真是响当当的一支劲旅。而说起三野,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那位"战神"粟裕。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支威名赫赫的队伍里,还真有人敢对这位"战神"说不。这位"刺头"就是宋时轮,一个倔得像座山的老革命。
然而,后来宋时轮是如何从不服粟裕,变成了生死相护呢?
军旅传奇
宋时轮这人,入党参军的经历简直能写成一部小说。在白色恐怖最凶的时候,不少人都在往出门逃,这位倔老头却偏偏往里闯。
他在家乡搞革命武装,就跟现在的创业者似的,从零开始打拼。直到1929年,他的队伍才正式编入红军第六军,算是给自己挂上了"正牌"。
说起这位宋参谋长,那可是黄埔出来的高材生。但人家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而是实打实在游击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
讲起课来那叫一个生动,门口经常挤得跟春运火车站似的。这种受欢迎程度,放在今天就是个"网红教授"级别的。
宋时轮这人有个特点,那就是实在。在红军大学当老师的时候,他讲课从来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专讲实战经验。他那些课,就跟现在的"干货分享"似的,听完就能用。
但有意思的是,这么一个能力出众的将领,却跟粟裕处不到一块去。
指挥之争
这两位将军之间的"不和",可不是因为谁抢了谁的位子,也不是谁给谁甩脸子,而是实打实的军事观点之争。
宋时轮这人,性格直得跟竹竿似的,说话办事从来不拐弯。
1946年的时候,军队重组,粟裕负责华中野战军,宋时轮在山东野战军当参谋长。后来华东野战军成立,两支部队合到一块了,宋时轮就成了粟裕的手下。
宋时轮指挥第十纵队的时候,那可真是打出了名堂。但有意思的是,这位老将军打起仗来特别擅长打阻击战。阻击战是啥?就是挡在敌人前面,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的活儿。
更让宋时轮憋屈的是,他的部队常常被安排打"后手仗",就是别人把仗打完了,他们去"喝汤"。
这种感觉,就跟去饭店吃饭,别人都吃上菜了,你还在喝汤似的。虽然最后大家功劳都一样,但这个"待遇"确实让人心里不痛快。
宋时轮这人吧,最看重的就是军人的荣誉感。每次看到自己的部队付出巨大牺牲,却只能当"替补队员"。
从抗命到生死相护
这两位将军,一个刚直如铁,一个大度如海,搁一块就跟油和水似的,但偏偏又离不开对方。
宋时轮这人脾气倔得很,居然敢两次抗命,这在军队里可不是小事。要搁别人,这罪过都够枪毙好几回的。但有意思的是,粟裕不但没有借机整他,反而一直把他当自己人。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当毛主席要撤掉宋时轮的时候,粟裕二话不说就站出来挡刀。
这操作,就跟现在的领导给员工背锅似的,属实不多见。粟裕这份胸襟,可以说是把宋时轮给"感动"了。
宋时轮虽然是个"倔驴",但也是个明白人。看到粟裕这么护着自己,他那颗石头心总算是软了点。特别是在淮海战役和豫东战役这两场生死攸关的大仗中,宋时轮可算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打得那叫一个漂亮。
但有意思的是,宋时轮这人就是嘴上改不了"损"的毛病。明明心里已经服气了,可一说起打仗的事,那张嘴还是忍不住要跟粟裕"抬杠"。
更逗的是,这两位将军吵完架之后,还能坐一块喝酒吃饭。只不过宋时轮有时候会摆个臭脸,就跟闹别扭的孩子一样。
粟裕对这些小动作倒是一点都不在意。在他眼里,宋时轮就是个"别扭"的好战友。建国后,宋时轮遇到了麻烦,粟裕二话不说就出面帮忙,还请动了周总理。
后来,粟裕离世时,在追悼会上,宋时轮哭得像个孩子,他说:“粟将军保了我很多次,可他这次真的走了……”
两个性格迥异的将军,因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最终成就了一段传奇的战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