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11月远在南京的蒋介石急得团团转,原来是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一路南下直扑军事要地徐州。

国民党军队都集结在津浦线附近待命,谁知粟裕真正的目标从来不是徐州而是黄百韬的第七兵团。


蒋介石与黄百韬

为了解救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蒋介石果断下令让杜聿明亲自去前线督战,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为此动用了飞机、坦克以及各种美式大炮,但效果依旧不理想。

为了进一步激发黄百韬的战斗意志,蒋介石写一份亲笔信,让人派飞机给黄百韬空投过去,信中更是庄重地写道:

“此徐淮之战乃国家存亡之关键,亦是我革命成败之关键,我希望你们第七兵团能够完成这项重大使命。”

那么这场以黄百韬开局的淮海战役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黄百韬又是何人,竟然能够引起蒋介石和粟裕两个人的重视?


淮海战役

高明的棋手

粟裕将军擅长打出神入化的“神仙仗”而被推上神坛,何谓“神仙仗”?

用林彪的话说就是:“干净干脆地吃掉敌人!”

这样的经典战役粟裕不仅打得好打得妙,而且次数还很多。

换句话说粟裕如同一个棋盘的执棋手,下一步看三步,将对手的后路堵得死死的,比如淮海战役,粟裕将军不仅是最初的制定者也是最后的落实者。

济南战役时粟裕就有此设想,那时候粟裕还在指挥十八万打援兵团配合许世友主力部队攻克济南市,由于战事进展太快粟裕的一系列围点打援的计划都没有得到开展。


济南战役

郁闷之下的粟裕拿出中国地图一寸寸地寻找新的大仗,一圈下来粟裕把目标定在华东、徐州、苏北一带。

粟裕为何如此确定这里必有一战?全是因为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早就在中原大地上站稳脚跟,尤其是陈粟、刘邓、陈谢三支大军。

与此同时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也汇聚于此,这些精锐都是强大的机动兵团,共产党军队对于这些机动兵团恨得牙痒痒却奈何不了,既“吃不掉”战略要点也“嚼不烂”那些增援兵团。

当济南战役快接近尾声时,粟裕在办公室再次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反复复盘,最后下定决心将自己关于之后的作战部署以电报的形式发给党中央。

电报共有三大方案,其中第一个方案也是粟裕最看好的就是“淮海战役”。


粟裕

发完电报后粟裕紧紧攥着自己手里的地图内心既紧张又释然,他虽然相信自己的判断,但这个决定毕竟关系到整个华中局势,马虎不得。

他的“淮海战役”方案中的淮海指的是两淮和海州地区,也是粟裕最初选定的最佳战场,兵力也集中在华东野战军范围内,是一场可控的小规模的战斗。

谁料想战场局势千变万化,每一瞬都在发生一些不可控的事情。

徐州守军惧怕华东野战军守城不出,黄百韬兵团也得到补给休养生息,并逐渐恢复战斗力。

这样看来粟裕计划中的第一步目标,迷惑敌人歼灭黄百韬就大打折扣,但淮海战役为什么后来成功了?



大战前夕

党中央收到粟裕的方案,党中央一边关注华中局势一边思考方案的可行性,而毛主席却发现粟裕这个淮海战役和他的“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思想不谋而合。

毛主席认为虽然当前局势变化很快,但淮海战役不一定局限于某一地,可以将淮海扩大到两淮甚至长江以北。

此外陇海线东侧的黄百韬兵团可以作为重点和首要的歼敌对象,一切顺利的话,解放军部队可以顺势扫清两淮、高邮、宝应、海州和连云港的国民党军队。

不过如此大的战略布局只依靠华东野战军部队肯定不行,毛主席想来想去就把中原野战军叫来打配合。

如此一来粟裕的淮海战役变成一场可以影响全国局势的大战役,这样的结果也是粟裕和毛主席最初万万没有想到的。


淮海战役

不过在淮海战役开始前,粟裕也没有闲着,他早早开始为华东野战军布局,比如他特意找来十几台大功率的电台,留下几个人拿着电台不间断地发出指令。

当然这些指令都是迷惑国民党军的,让国民党高层误以为华东野战军主力受损留在山东休养。

而粟裕带领着华东野战军早就离开山东济南,马不停蹄地奔向国民党的战略要地徐州。

不过在正式揭开淮海战役的帷幕前,粟裕将军为了提高华东野战军各纵队指战员的军命服从性,特意在曲阜召开动员会,会议上各级指战员签下绝对服从的保证书,曲阜会议后整个华野战前可谓士气高涨。

徐州国民党驻军这里却是各怀鬼胎,以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早就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如今蒋介石政府节节败退,白崇禧却想趁机篡夺领导权。


白崇禧

六天前白崇禧更是公然抗命,不仅拒绝担任总指挥还勒令自己的十万大军按兵不动,此举让蒋介石分外恼火。

不过蒋介石此时已无良将可用,骑虎难下的他不得已起用胆小怕事刘峙,刘峙本人是典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在淮海战役发生前,不仅是粟裕提前策划了“淮海战役”,国民党高层也有能人异士推测出徐州附近必有一战,他就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杜聿明。

杜聿明在被调往沈阳之前,曾经和手下制定过一个针对解放军的“徐蚌会战计划”。

该计划杜聿明一改过去国民党军被动的城市防守打法,反而大胆采用运动战,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反而以奇袭的战术瓦解共产党军队的猛烈攻势。


杜聿明

这个计划不仅大胆而且针对性极强,如果刘峙严格按照杜聿明“徐蚌会战计划”,恐怕淮海战役会迎来另一种结果,可是新上任的刘峙看不清局势,为了讨好卖乖他多次修改杜聿明的作战计划。

除此以外刘峙还喜欢胡乱指挥,比如他命令军队以一字长蛇阵迎战解放军,结果可想而知这支部队被解放军轻而易举冲破和分割,刘峙的这些操作硬生生将杜聿明之前留下的战斗优势给耗没了。

如火如荼的战役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淮海战役的决定,出动一部分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共同推进淮海战役。

加上地方部队此次参战的解放军竟然达到前所未有的60万人,粟裕将军被党中央选入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五人组,负责指挥这场大战。



从11月5日开始,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就陆续收到解放军扑向徐州的行动汇报,刘峙依据蒋介石的指示让所有部队果断向徐州淮河附近有序撤离,其中黄百韬兵团因为要等待西撤回来的第100军和第44军推迟了一两天。

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被华东野战军率先追上,另有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出击截断了黄百韬西撤的退路,黄百韬强行渡过大运河后一时间犹豫不决该如何行进。

这时黄百韬意外看到碾庄留下的原第13兵团留下的军事工事马上有了新主意,原来是自信的黄百韬认为凭借这里的阵地防御和国民党的空中优势,绝对可以给身后的解放军一个血的教训。

碾庄由几十个零散村落组成,这里有两道约两米高的圩墙,圩墙之间还有一条水壕,配合强大的火力,这片地界易守难攻。



黄百韬的建议也得到了国民党国防部的支持,黄百韬,又名黄伯韬是国民党高层里少有的敢打硬仗的军官,他最早效忠奉系军阀,后来随大流投了蒋介石。

他虽有一身才华却因为出身问题始终得不到蒋介石重用,后来黄百韬凭借自己军事指挥才能多次立下战功,加上顾祝同的极力推荐,蒋介石才开始重用黄百韬。

至此国共双方都把这次碾庄之战当作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主力第七兵团之间的一场对决,黄百韬不愧是能力出众的将领,短短时间内他就把兵团各守军的职责安排得恰到好处。

他以第100军驻守西部彭庄、贺台子一片,以第44军把守南部碾庄圩车站附近,以第64军占据东部大院上和吴庄,以第25军固守北部小牙庄、万家湖,最后他以烧酒厂作为此次会战的指挥部。



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一路追击,并根据地图和一路上的战斗线索推测黄百韬可能从碾庄向西或者西南两个方向逃窜,粟裕提前安排附近的第 2、12纵队提前在双沟附近追击,第6、7、11纵队则坚守在单集、双沟、占城、寺山一带。

同时国民党的59军和77军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积极努力下接连起义,两支队伍组成了拦截黄百韬兵团退路的双保险。

至此粟裕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之势正式形成,但是粟裕将军没有料到的是黄百韬兵团已经选择固守碾庄,并和国民党高层开始策划如何打击华东野战军,所以在战争一开始蒋介石就自信地认为以逸待劳的黄百韬一定会给予粟裕致命一击。

碾庄大战初期,黄百韬兵团利用优势地形、刁钻的火力点等手段给华东野战军造成很大的损伤,这样惨烈的战果完全在粟裕的意料之外。


碾庄圩

粟裕手下的兵将多是热血参军的新兵,军队素质、武器装备、人员数量都远远低于黄百韬兵团,粟裕虽然伤感士兵伤亡数量,但他对于歼灭黄百韬兵团却有着十足的信心。

粟裕多次激励士兵:“如今的形势,国民党比我们更加输不起,所以我们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来。”

粟裕那时候旧伤未愈,尤其是头疼的毛病一直折磨着他,粟裕为了保持冷静的头脑,多次跑到司令部外围用冷水给自己的脑袋降温,冷静下来后粟裕想起自己有一些从日寇和国军手里缴获而来的坦克。

黄百韬自杀

一直以来小米加步枪是共产党军队的标配,所以大家潜意识里不会把坦克和共产党挂钩,甚至绝不认为共产党内部有人会使用坦克,这样的固有观念直接导致黄百韬兵团的覆灭。



根据粟裕指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的坦克大队派出6辆坦克协助剿灭龟缩在坚固堡垒里面的25军和64军,坦克一出现所有的国民党基层军官都以为是友军过来接应他们的,阵地和碉堡甚至停止射击达十几分钟。

最让他们信服的还是解放军从国军手里缴获的美式M3A3式坦克,不少人纷纷走出阵地和坦克上的解放军亲切会谈。

就这样坦克部队轻松摧毁了敌人8个地堡,并一步步摧毁碾庄残存的工事和火力点,赶来支援的邱清泉和李弥兵团虽然离黄百韬兵团仅仅十几公里,但还是眼睁睁地看着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消灭。

22日上午,黄百韬和第64 军军长刘镇湘失去最后一个据点,不得不率残部逃到附近的小费庄,这时候已经预料到自己结局的黄百韬冷静说道:


刘镇湘

“我死路一条,你带着队伍赶紧逃吧,我又老又弱,即便是成为俘虏也够难为情的,如果我的牺牲能够让醉生梦死的国民党人醒悟过来,也许党国还有希望。”

随后黄百韬举枪自杀,刘镇湘忍痛安葬了黄百韬,随后刘镇湘和残部成为解放军的俘虏,战败的消息最终传到蒋介石这里,蒋介石拍着桌子大呼:

“耻辱呀,这一战真是奇耻大辱呀!”

身患头痛的粟裕听闻黄百韬自杀,终于松了压在心里那根弦,最后直挺挺地晕倒了,没人知道粟裕顶着多大的压力指挥这场意义重大的战斗,尤其粟裕一直爱惜士兵的生命,碾庄之战的一开始就损失了那么多战士的性命,粟裕心里苦却不得不咬牙坚持下去。

后来根据粟裕的妻子楚青的回忆:“那场战斗,他经历身体和心理双重的痛苦,却不敢向毛主席透露分毫,这场淮海战役太重要了。”


粟裕与妻子楚青

结语:

如今的碾庄风平浪静,但是附近的纪念馆里还保存着这场大战的资料,从6号开始到17号结束的碾庄之战为何被后人如此郑重对待,既是因为它淮海战役的基础,也是解放战争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铭记历史,铭记历史背后的教育意义,只有明白胜利来之不易,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资料:

今日头条:秦淮政法毛主席悟透蒋介石何事 棋高一着迫使黄百韬自杀》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05628548536730115/?channel=&source=search_tab

今日头条:宝鸡政法唯一可以和粟裕一战的国军将领,和华野对战十五天后开枪自杀》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549322820369777160/?channel=&source=search_tab

中国军网《淮海战役(1948年-1949年)》责任编辑:刘秋丽2018-07-31

《党史博览》2009年第8期《淮海战役中黄百韬、邱清泉死因之谜》记者夏继诚

新四军研究(1994-2018)《决战在淮海-记华东坦克大队》丨编辑:王崇国、赵之一、林本戎、万剑峰、孙恒树

党史纵览《纪念淮海战役胜利 60周年》编辑孟昭庚(江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