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纵相新闻 陈丽娜
孤独症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对孩子的社会技能康复效果越好。
去年,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儿保门诊和幼托机构二维码问卷,开展0至6岁孤独症筛查工作共计3861人,其中初筛阳性12个。
今天(3月31日),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孤独症科普早筛点正式揭牌。街道未保站携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0至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服务模式,推动孤独症干预关口前移,促进儿童孤独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2024年3月公布的《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指出,全国6至12岁孤独症儿童的出现率为0.7%,保守估计全国0至14岁孤独症儿童约200万,每年新增约16万。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干预存在“黄金窗口期”,超过一定年龄,行为固化与认知定型将使康复难度呈指数级增长。这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与时间的无声赛跑。
早筛只是起点,构建社会支持生态系统才是终极命题。为进一步做好孤独症群体的关爱服务工作,由真如镇街道未保站牵头,协同街道医养健康服务共同体、街道教育联合体以及专业社会组织进行了“家—校—社—医”社区融合点签约。
社区融合点的所在地真如星愿慈善超市,是街道开展慈善生态的创新实践平台。孤独症群体的社会融入亦是慈善超市的服务方向之一。
通过职业体验项目,孤独症孩子们成功体验了理货员、店长助理、咖啡师、茶饮师等多元社会角色,还用画笔描绘出了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这些充满童真的绘画艺术作品不仅在慈善超市内展示,还进行了公益义卖。
目前,真如镇街道构建了“阶梯式赋能”服务体系,通过“认知训练—社交突破—职业成长”支持链,已为数位“星青年”搭建系统性成长平台:在基础阶段开展商品分类等生活技能培育,进阶阶段设置超市收银岗位实战演练,成熟阶段则联动辖区爱心企业开发适配性实习岗位,形成闭环支持。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一座星桥”社会融入实践项目的招募计划。负责人以孤独症孩子们在社区融合点的实践经历,号召更多家庭参与“职业体验日”“艺术共创营”等活动,更向社会各界发出的共建倡议,期待更多伙伴加入这座“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