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诸葛亮三分天下,刘伯温一统江山”。在诸葛亮之后,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但刘基刘伯温却能获得这样的美誉,可见他的才智和谋略非同一般。
他是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重要人物,但到了晚年却过得十分悲惨。
朱元璋的多疑和胡惟庸的陷害,让刘伯温含恨而终。临终之际,他留下了一句预言:“九代之后,家族才会重新崛起。”
刘伯温才智过人,在多次征战中,他的预测总是准确无误。然而,关于未来百年的预言,世事复杂多变,他的预言还能否应验?他当初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做出这样的预言?
刘伯温天生聪明过人。他生在浙江温州南田镇,父亲刘熵是当地很有学问的人,四十多岁才有了这个儿子,给他取名"基",把他当成心肝宝贝,全心全意地教导他成长。
天资聪颖的刘伯温在父亲的悉心培养下进步神速,年仅十二岁就考取了秀才功名。无论是经典著作,还是天文历法、数学计算,他都掌握得滚瓜烂熟。
年仅21岁的刘伯温就跑到京城去考科举了。那时候有个规矩,得满25岁才能参加考试。可刘伯温耍了个小聪明,虚报了自己的年龄,这才顺利进了考场。
年轻的刘伯温以优异成绩考取进士,比同榜考生小了十几岁甚至几十岁。此时的他才华横溢,胸有成竹,满怀热情地准备踏入仕途,想要施展抱负,造福百姓。
然而连年战火让刘伯温不得不返乡躲避,这一待就是整整三年,直到24岁才重新出山。初入仕途的刘伯温只当了个八品小官,但他做事认真负责,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拥护。
刘伯温在当地得罪了不少有权有势的乡绅,这些人想尽办法找他的麻烦。好在刘伯温一向品行端正,深得上司器重,不然早就遭了他们的毒手。后来发生了一场变故,他虽侥幸活了下来,但官职却保不住了,只能无奈回到家乡。
刘伯温在官场上几经沉浮,却始终没能干出什么大事业。仿佛命运早已安排,他注定无法为日渐衰落的元朝贡献太多力量。
元朝至正十二年,42岁的刘伯温刚刚被任命为元帅府都事,负责协助朝廷剿灭周边的匪患。在浙东地区,方国珍带领的强盗团伙四处作乱,杀人放火,坏事做尽,当地老百姓听到他们的名字就害怕,对他们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如何处理方国珍的问题让刘伯温感到十分头疼。他认为,方国珍为人阴险狠毒,只有处死他才能安抚民众的情绪。
然而,官府那时对方国珍的招安意愿表露无遗,这直接引发了刘伯温与官府的矛盾。正当刘伯温积极争取之际,方国珍却提前获知了消息,随即携重金厚礼前往官府,成功达成了招安。
刘伯温对元朝政府的贪污无能感到心灰意冷,决定辞去所有职务,返回家乡养老。他本想着,从此可以安安静静地度过晚年。
他终于盼到了朱元璋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