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1974年的春天,中国大地上弥漫着备战的紧张气息。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农田,全国上下都在为国防建设做准备。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有这样一批特殊的军人,他们或许不能以常规标准衡量,但却在国防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一个故事,一个关于视力不合格却入了伍的青年,如何在军旅生涯中找到自己价值的故事...
01
张明从小在县城长大,父亲张老锋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八路,退役后在县里担任民政局干部。在父亲的熏陶下,张明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爸,我一定要当兵!”十岁的张明穿着父亲的旧军装,在院子里挺直腰板说道。
“好啊,不过当兵可不容易,要有铁一般的身体和意志。”张老锋摸着儿子的头笑道。
时光荏苒,一晃十年过去了。1974年春,二十岁的张明终于等到了入伍的机会。这一天,县城的征兵体检现场人头攒动,年轻人们排着长队,脸上洋溢着期待和紧张。
张明在县商业局担任会计文书,工作认真细致,深受领导赏识。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军人梦。这天早上,他特意穿上了父亲熨烫好的白衬衣,早早地来到体检现场。
“下一个,张明!”医生喊道。
张明快步走进体检室,挺直了腰板。体检进行得很顺利,直到视力检查环节。
“左眼,0.6,右眼,0.7。”医生念出检查结果,“近视150度,不符合《征兵体检标准》。”
张明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医生,我能再测一次吗?”他请求道。
医生摇摇头:“标准就是标准,不能破例。”
张明垂头丧气地走出体检室,心中的军人梦瞬间破碎。他坐在体检中心外的台阶上,望着来来往往的应征青年,眼中满是失落。
就在这时,一位戴着大校军衔的军官向他走来。
“同志,为什么这么沮丧?”军官问道。
张明站起来,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报告首长,我视力不合格,不能入伍了。”
“我是军区司令部的李振华,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张明,县商业局的会计文书。”
李振华打量着张明:“听说你记忆力很好?”
张明愣了一下:“还行吧,工作需要记一些数据。”
李振华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这上面有30个数字,你能记住多少?”
张明接过纸,认真地看了一分钟,然后还给了李振华:“我都记住了。”
李振华收起纸,微笑道:“那就请你复述一遍。”
张明闭上眼睛,缓缓地念出了那30个数字,一个不差。
李振华又拿出另一张纸:“这是一道计算题,你试试。”
张明看了看题目,不到两分钟就给出了答案。李振华核对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张明同志,你的视力虽然不合格,但你的心算和记忆能力却是非常出色的。”李振华拍了拍张明的肩膀,“我决定破格录取你。”
张明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振华:“真的可以吗?”
李振华笑道:“有些事情,不是靠眼睛就能看清的,小伙子。军队需要各种人才,只要你愿意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明激动地敬了个军礼:“保证不辜负首长的期望!”
李振华点点头:“收拾好行装,三天后在县武装部集合,准备入伍。”
就这样,张明带着无限憧憬和一丝疑惑,踏上了军旅之路。
02
三天后,张明和其他新兵一起登上了开往军营的大卡车。一路上,大家互相认识,谈笑风生。张明却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李振华首长会破格录取自己。
“喂,戴眼镜的,发什么呆呢?”一个身材壮实的年轻人拍了拍张明的肩膀。
“哦,没什么,我叫张明,你呢?”
“我叫王鹏,咱们是一个县的。听说你是破格入伍的?什么情况啊?”
张明推了推眼镜:“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因为我在商业局当会计,算账比较快吧。”
王鹏哈哈大笑:“算账?部队又不是让你来当会计的,咱们是来当兵的!”
卡车行驶了一天,终于到达了位于山区的新兵连。新兵们列队站好,等待分班。一位身材高大、面容严肃的班长走到张明面前,看了看他的眼睛,皱起了眉头。
“报告,新兵张明报到!”张明挺直腰板,大声说道。
班长赵强上下打量着张明:“视力多少?”
“近视150度。”
赵强冷笑一声:“150度就来当兵?谁批准的?”
“是李振华首长。”
赵强的表情稍有缓和:“李首长?好吧,分到我们班。不过我告诉你,在我的班里,没有特殊待遇,你必须和其他人一样完成所有训练!”
张明坚定地点头:“保证完成任务!”
新兵训练正式开始。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点熄灯,中间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军事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张明虽然视力不好,但他格外认真,每项训练都竭尽全力。
一周后的早操,赵强宣布了一个消息:“下周进行实弹射击考核,成绩将计入新兵评比。”
新兵们一片欢呼,这可是他们入伍以来第一次摸真枪。只有张明皱起了眉头,射击对视力要求很高,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晚上熄灯后,张明悄悄地爬起来,来到操场上。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放在十米外的地上,然后反复练习瞄准的动作。
“在干什么?”赵强的声音突然在背后响起。
张明吓了一跳:“报告班长,我在训练瞄准。”
赵强走近,看了看地上的硬币:“你觉得这样有用?实弹射击可不是这么简单的。”
张明低下头:“我知道自己视力不好,所以想多练习。”
赵强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跟我来。”
他带着张明来到射击靶场边的一间小屋,打开门,里面有一套简易的射击模拟器。
“这是我们班用来训练的,你可以在这里练习,但不要告诉其他人。每天晚上九点到九点半,我可以给你开门。”
张明感激地看着赵强:“谢谢班长!”
赵强摆摆手:“别误会,我只是不想我们班在射击考核中垫底。你如果真有本事,就证明给我看。”
接下来的一周,张明每天晚上都会偷偷来到小屋练习。他发现,虽然自己视力不好,但通过特殊的方法,如调整呼吸节奏、固定姿势等,也能提高射击的准确性。
射击考核这天,天气晴朗。新兵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场射击。轮到张明时,大家都不看好他。
“戴眼镜的能打中靶吗?”有人小声议论。
张明没有理会,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呼吸,按照练习时的感觉,扣动了扳机。
“十环!”报靶员喊道。
连续五发子弹,张明竟然打出了四个十环,一个九环,总分49分,位居全连第一!
全场一片惊讶,赵强也瞪大了眼睛。考核结束后,他把张明叫到一边。
“你是怎么做到的?”
张明微笑道:“我发现自己虽然视力不好,但可以通过其他感官来弥补。我在练习时,特别注意了呼吸和身体的稳定性,这样即使看不太清靶心,也能凭感觉命中。”
赵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我小看你了。不过,军队中的任务远不止射击这么简单,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明认真地说:“我会继续努力的!”
从那天起,赵强对张明的态度明显改变了。他不再刻意刁难张明,甚至会在一些训练中给予指导。但张明心中的疑惑依然存在:为什么李振华首长会破格录取自己?这个问题,没人能给他答案。
03
新兵训练即将结束,大家都在猜测自己会被分配到哪个部队。
一天,连长把张明叫到办公室,交给他一份调令。
“张明,你被调到军区司令部作战处的'战备计算小组'。”连长说道。
张明一愣:“战备计算小组?那是干什么的?”
连长摇摇头:“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只知道是一个特殊的小组。明天就会有人来接你。”
第二天一早,一辆军用吉普车来到新兵连,车上下来一位中校军官。
“你好,我是作战处的刘伟,来接张明同志。”
张明向战友们告别,坐上了吉普车。一路上,他想问清楚自己被调去做什么,但刘伟始终不肯多说。
几小时后,车子驶入了军区司令部大院。刘伟带着张明来到一栋不起眼的小楼,推开了二楼的一扇门。
房间里有五个人,他们都穿着军装,但没有佩戴军衔。刘伟向张明介绍道:“这是我们的战备计算小组。老李是前辈,最擅长地形分析;小周负责兵力配置计算;老王和小陈负责物资调配;你将负责坐标记忆和传递。”
张明有些迷茫:“刘组长,我还是不太明白我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刘伟拍了拍张明的肩膀:“简单来说,你需要记住大量的军事数据,包括部队位置坐标、装备数量等,并在需要时准确无误地复述出来。”
“为什么不用电脑或者文件记录呢?”张明不解地问。
刘伟严肃地说:“在战争状态下,电子设备可能会被干扰或损坏,文件也可能遗失或落入敌手。但人脑记忆的数据却是最安全的,也是最难被敌人获取的。”
接下来的日子,张明开始了紧张的训练。每天,他需要记住上百个新的坐标点和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某个部队的位置,也可能是某种武器的数量和性能参数。
一个月后,刘伟给张明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明天军区将进行'铁拳-74'演习,你需要在24小时内记住这些数据。”刘伟递给张明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张明翻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上千个数据点。这个任务远超以往的训练强度,但张明没有退缩。
他关在宿舍里,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记忆那些数据。到了第二天早上,张明双眼红肿,但他成功地记住了所有数据。
演习开始前,刘伟对张明进行了抽查。
“A17区域,第三师坐标?”
“东经119度27分42秒,北纬41度15分30秒。”张明立即回答。
“B29区域,防空导弹数量?”
“SA-2型24枚,SA-3型16枚。”
刘伟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通过了测试。现在跟我去指挥部。”
在指挥部,张明见到了李振华首长和其他高级军官。演习正式开始,各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展开行动。
突然,指挥部的通讯设备全部失灵,电子显示屏也黑了下来。
“电子干扰!”有人大喊。
李振华沉着地问道:“谁能告诉我现在各部队的位置?”
房间里一片沉默,没有了电子设备的支持,谁也无法准确知道各部队的实时位置。
就在这时,张明站了出来:“报告首长,我可以。”
他闭上眼睛,开始复述各部队的位置和状态。“第一师主力位于A14区域,前锋已推进至B3区域;第二师位于C7区域,正在向东运动;第三师...”
张明一口气说了十多分钟,将所有部队的位置和状态都复述了一遍。指挥部里的军官们惊讶地看着这个年轻人,没想到他能记住如此详细的信息。
有了这些信息,指挥部很快恢复了对演习的掌控。不久后,通讯设备恢复了正常,但张明的表现已经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习结束后,副司令员周大勇亲自来感谢张明:“小张同志,你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在现代战争中,信息就是力量,而你能在关键时刻提供这些信息,比一个团的兵都珍贵!”
张明受宠若惊:“这是我应该做的,首长。”
周大勇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看似的缺点反而可能成为优点。你的视力不好,但你的记忆力却远超常人。在适当的位置上,每个人都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番话让张明深受触动。他开始明白,自己虽然因视力问题无法成为一名战斗员,但在信息战中,他同样能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
04
演习结束后的第三天,张明被李振华首长单独召见。
李振华的办公室很简朴,墙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桌上堆满了文件。
“坐吧,小张。”李振华示意张明坐下,“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破格录取你吗?”
张明诚实地回答:“我猜是因为我的记忆力,首长。”
李振华点点头:“不错,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