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第一章 苍鹰与孔雀的交锋
昆仑山脉的褶皱在晨曦中泛着青铜光泽,海拔6000米的稀薄大气层将朝阳折射成两轮血色光轮。我(代号"苍鹰")感受着抗荷服液压系统在脊椎处的细微脉动,歼-20座舱的衍射平显上,战术态势图正以每秒30帧的速率更新——六架印度空军第45"匕首"中队的"光辉"MK1A战机,正以0.95马赫的速度切入班公错河谷空域。
"猎隼报告,'天空之眼'于方位097,高度12000米完成组网。"预警官的声音在加密数据链中带着电子颤音。我瞥向右侧多功能显示器,那架由以色列埃尔塔公司改装的费尔康预警机,正通过L波段相控阵雷达编织着直径400公里的监视穹顶。它的机腹整流罩下方,六边形雷达阵列每分钟完成120次圆周扫描,任何出现在北纬32度线上空的飞行器,都会在0.3秒内被标记为红色三角符号。
歼-20的涡扇-15发动机突然爆发出深沉的轰鸣,矢量喷口将加力燃烧室的尾焰压缩成幽蓝色光锥。当空速表突破1.8马赫的瞬间,我感受到下颌骨传来的细微震颤——这是第五代隐身战机突破热障时的独特触感,座舱盖外侧的钻石型光学镀膜正将气动加热产生的红外辐射扭曲成虚假信号。
"敌机进入PL-15E不可逃逸区。"武器官的声音尚未消散,三架"光辉"MK1A突然展开经典的"鹰爪"战术队形。长机的翼尖拉出诡异的蛇形涡流,这是装备了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JHMCS头盔瞄准系统的标志性机动,意味着对方飞行员已启动R-73格斗弹的红外成像引导头。
我左手拇指在侧置操纵杆上划过生物识别区,歼-20的飞控系统立即切换至"猎杀模式"。鸭翼与全动垂尾协同偏转17度,机身瞬间完成教科书级的"赫伯斯特机动",12G过载将血液从视网膜前部挤压出黑视效应。平显上的威胁警告突然变成刺目的橙红色——印度长机犯了个致命错误,他的雷达告警接收机将我的隐身信号误判为30公里外的虚影。
"熔毁者导弹准备。"我对着集成麦克风下达指令,歼-20腹部弹舱的液压机构发出沉闷的金属撞击声。两枚PL-15E的折叠弹翼正在电磁导轨上蓄能,这种采用双脉冲发动机的空对空导弹,能在末段攻击时通过数据链实时更新目标的三维坐标。
当敌我识别系统的蜂鸣声转为连续长音时,我看到了此生难忘的景象:六架"光辉"的机腹同时绽放银白色闪光,他们的"阿斯特拉"导弹在脱离挂架瞬间,弹体侧面的冲压进气口突然张开,如同毒蛇露出獠牙。印度人显然动用了某种新型复合推进剂,导弹尾迹中诡异的翡翠色烟雾,在稀薄大气中拖拽出六道死亡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