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蕉城区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拥有天山绿茶中国驰名商标,天山绿茶、天山红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这片有着深厚茶文化底蕴的土地上,蕉城区以石后乡大岭村为试点,用“五方共建”创新模式激活茶产业,实现多方共赢,为茶产业发展书写新篇,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茶农采茶

近日,石后乡大岭村五方共建茶产业基地的茶厂内一片忙碌景象。村民汤蕊珍将采摘好的茶青倒入筐中,茶厂工作人员熟练地进行分类、称重、登记。平时以种地为生的汤蕊珍笑着说:“现在天气好的时候就来采茶青,每天能有150元左右的收入。”茶厂的建成,让像汤蕊珍这样的众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实现家门口就业。

2021年,在区、乡两级政府的指导下,大岭村大胆尝试“五方共建”这一创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以蕉城区乡投集团作为主导核心平台,充分整合大岭村闲置的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一方面对接农发行乡村产业振兴贷款,解决资金难题;另一方面广泛寻求各类科研机构的科技支持,弥补技术短板。同时,联合茶业企业打通农产品下游加工销售渠道,成功化解了传统农业长期面临的资金、技术、管理瓶颈以及营销、品牌等方面的不足,有力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跨越式发展。

“由大岭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党支部合作社’,鼓励村民入股,通过这种方式,积极融入乡投主导、支部引领、金融创新、科技支撑、农民增收的‘五方共建’茶产业发展布局,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村民纯收入增加70万元,真正达成了村民和村财双增收的良好局面。”蕉城区乡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五方共建”新模式着力发挥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联结器”作用,推动形成高端茶原料一级市场,实现从茶山到工厂再到市场的全产业链协作,有效解决农业产业效益问题。


茶叶加工车间

如今,大岭村五方共建茶产业基地已颇具规模,种植茶树达60万株,面积达256亩。基地严格按照标准化有机茶园模式进行高水准建设与管理。村里还专门建设茶厂,并引进茶企租赁厂房,实现了从茶园开发、茶山管理、工厂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曾经的抛荒地华丽转身成为生机勃勃的茶园。

“春茶从18号开始采摘,预计还能再采摘15天左右,今天茶青收购价在每斤40到50元之间。”大翔茶叶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吴其瑞说,大岭村海拔适宜、土壤湿润,生态环境优越,加上“五方共建”模式下完善的茶园管理,使得这里产出的茶青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十分可观。目前,企业已全面引入各类制茶设备,为进一步拓展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岭村“五方共建”模式的成功,是蕉城区大力发展茶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蕉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一茶一鱼一旅”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壮大,按照茶产业“生态化、智慧化、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思路,持续实施茶园基地提升、龙头企业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工程等三大工程,扎实推进茶产业绿色生态、品种结构、制作工艺、品牌推介、市场拓宽、科技创新等措施的落实,“三茶”统筹发展总体格局初步形成,加快茶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文/杨慈监 图/蕉城区融媒体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