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长市广陵街道聚焦基层治理难点,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做精“微网格”、做实“微协商”、做优“微服务”,以“三微共治”不断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持续提升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精“微网格”,筑牢治理根基

“永福路兴业银行门前人行横道,有一处背阴路面,雨雪天气会积水,到了冬季长期结冰,极易造成行人、车辆摔倒。”“益民小区老旧住宅楼改造,施工搭建的脚手架突出,路过群众反映有安全隐患,建议对接施工单位,设立警示标识。”近日,天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内,身穿红马甲的社区网格员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自己“一亩三分田”里的“大事小情”。

广陵街道实施“微网格”治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将发现问题的“神经末梢”植得更深。该街道以400户左右为标准,划分96个“微网格”,并搭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链条,把基层党建、民生服务、平安建设、小区治理等相关职责细化到“微网格”,推动网格化管理向小区、楼栋、商圈延伸,形成“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网格中、事情办在网格内”的高效治理模式。

做实“微协商”,凝聚治理合力

“部分老旧小区通讯管线像‘蜘蛛网’,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天一社区召开的民主协商议事会上,社区党委书记唐来平提出,希望与移动、广电、电力及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开展“空中蜘蛛网”整治行动,让老旧小区更敞亮、更安全。

广陵街道依托“城市合伙人”,凝聚治理合力,创新构建“微协商”体系,通过组织驻区单位、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协商,畅通居民表达诉求、驻区单位参与治理的渠道,确保“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实现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到“交响曲”的转变。

该街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设立“居民议事厅”“板凳议事会”等民主协商议事平台,不断提高居民参与度和协商效率,让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既“看得到”又“管得了”。为确保协商过程规范化、成果实质化,社区建立健全议题收集、意见反馈、成果落实的闭环机制,保证协商议题来源于民、服务于民,每一项协商成果都能得到有效执行和跟踪反馈。

做优“微服务”,创新治理模式

“公共收益不透明,业主质疑声不断,物业公司收不到钱,有的物业公司直接‘撂挑子’,留下了‘烂摊子’,12345市长热线投诉不断。”广陵街道天宝社区党委书记尤红梅坦言社区治理面临的痛点。

今年初,该街道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范围,在市红色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支持下,将党组织嵌入物业管理链条,联合社区、业委会和物业企业构建起“三方共治”架构,开创性推行“信托+公证”共建共治物业管理新模式。这一模式通过设立“信托基金池”,把物业费、公共收益等纳入第三方托管账户,由公证处全程监督,让小区业委会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物业公司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业主从“被动接受者”升级为“主动监督者”。

为破解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的难题,该街道在强化社区服务效能的同时,建立延时服务工作制度,实行工作日1小时延时服务、双休日周六值班、安排全科社工AB岗值班服务,为居民提供高龄补贴、救助申请、养老认证等服务。今年以来,已通过延时服务接待居民350余人次,呼应了居民实际需求,让办事居民“不白跑、不扑空”。

“居民的‘心上事’,就是街道社区的‘上心事’。今后,我们聚焦基层治理难题,进一步细化‘三微服务’,努力让辖区居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天长市广陵街道党工委书记曹文香说。(刘世军 葛建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