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油到底好还是不好?”这个世纪争议似乎从长辈的厨房延续到了舆论场。

有人说它是儿时猪油拌饭的温暖回忆,也有人默认它在动脉硬化的“嫌疑名单”中列居前位。

对此,医生再三强调:吃猪油时,要多注意这4点。



一、猪油的“功与过”

在中国人的厨房里,猪油既是烹饪的风味担当,也是营养争议的“钉子户”。

翻阅古籍《齐民要术》,能发现猪油的踪迹早在千年之前就已出现。

有人用它熬菜、炸制小吃,还有人将其涂抹在面包上当作点心,这种“古法食用”一度流行至今。

然而,舆论在近代开始出现分歧:“猪油是养生神器还是血管杀手?”



中医认为它有润燥功效,但现代营养学则警告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2024年的一项《柳叶刀》研究指出,中国农村地区的猪油摄入量是城市的3倍,但却没有出现预想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幅增高。

研究者推断,这也许是整体饮食结构和劳动力状态起了平衡作用。

而城市人口往往久坐、缺乏运动,加上超标的动物油脂摄入,才引爆“富贵病”危机。



二、这4类人群必须“忌口”猪油

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研究显示,猪油中饱和脂肪酸占比超过40%,尤其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北京协和医院在2024年的临床数据表明,心梗患者中有35%的人在长期饮食中“偏爱猪油”。

医生表示,“并非猪油一定导致心梗,但过度摄入猪油对于高危人群无异于火上浇油。”



2.糖尿病患者

广东省中医院2025年的临床案例揭示:“通过控制猪油摄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减少了20%。”

这是因为动物性脂肪能弱化胰岛素敏感度,导致血糖不稳定,一旦摄入过量,就可能引发更多并发症。



3. 肥胖人群

一勺大约10克的猪油含有90千卡热量,相当于半碗米饭。

上海市疾控中心在2025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一些肥胖青少年家庭,烹调油中有50%以上都是猪油。”

面对这些本就体重超标的孩子,过量饱和脂肪酸无疑给他们心脏和代谢系统增添了隐性负担。



4.老年群体

老年人胆固醇代谢能力下降,喜欢回味过去的口感,常常不知不觉就过量食用猪油。

2025年武汉市某养老院调查发现,“78%的老人每日猪油摄入超标。”

这种超量摄入不仅影响血脂,还可能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增加中风、冠心病的概率。



三、医生强调的“4点黄金法则”

1.控量:每日摄入不超过15g

中国疾控中心针对烹调油的推荐量通常是每天25~30克。

医生建议,动物油与植物油宜按照1:3的比例组合,“猪油绝不可唱独角戏。”

这样做既能兼顾风味,又能降低饱和脂肪酸累积。



2.控温:避免200℃以上高温烹饪

虽然传统的“大火爆炒”看似香气逼人,但“猪油的烟点较低,高温易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央视《生活圈》在2025年做过实验演示:同样的温度下,猪油煎炸所生成的有害物质比植物油多了一倍。



3.控时:密封避光保存,3个月内用完

猪油非常容易氧化酸败,如果长时间放置导致出现浓重的“哈喇味”,不但影响口感,还可能含有过氧化物。

质检院在抽检时发现,市售散装猪油变质率高达32%。

因此,建议每次少量购买,开封后务必尽快用完。



4.控搭配:避免与高胆固醇食物同食

猪油与动物内脏的组合会形成胆固醇“叠加暴击”。

北京营养师协会的案例显示,“某患者坚持一个月用猪油炒肝,血脂竟飙升了50%。”

特殊时期或体质人群尤其要警惕这个“暗雷套餐”。



四、为何猪油争议愈演愈烈?

自媒体平台上,许多打着“养生”旗号的博主持续输出极端化内容,例如“猪油万能论”或“猪油有剧毒”,都吸引了无数眼球。

2025年某平台统计表明,“猪油养生”相关视频播放量已超过10亿次,但其中60%的内容缺乏科学依据。

这类迎合流量的创作,戴着“健康人设”,实则掺杂着不少商业噱头。



70、80后一代,对“猪油拌饭”的童年记忆感到温暖怀旧,但年轻人更依赖实验室数据。

有人把猪油当成红烧肉必备神器,也有人坚持低脂肪清淡饮食。

但传统饮食智慧和现代科学应当对话,而不是对立。



在2025年,国内已有企业研发出了“脱脂猪油”,企图打破“低热量”与“口感”的平衡难题,却发现消费者大多还停留在“猪油=不健康”的刻板印象中。

“产业增长→科普缺失→健康风险”这条逻辑链就此形成了反差,舆论四起,争议频发。

五、重新审视

一提到猪油,很多人会想起家乡的灶台,回忆里那一缕令人口舌生香的味道。



它承载的是时代的记忆,也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映射。

但回到健康层面,任何食材都需要放在一个全面、均衡的饮食体系中,结合运动和生活习惯,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养生。

诊室里,一位主治医生曾用一句话点醒家属:“猪油无罪,但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责。”



换言之,与其一刀切地把猪油推上“神坛”或“审判席”,不如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怎么吃、吃多少、和什么搭配,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对血管和血糖的威胁?

事实也多次证明,透过各种数据、实验、以及代际差异的对照,在烹饪时合理配比、减量控制,再加上运动辅助,其实可以在口感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愿意为饮食做出改变,愿意理性处理情感和营养之间的矛盾。

合理控量、控制温度、保证新鲜、注意搭配。

让猪油成为饭桌上的点睛之笔,而非举步维艰的健康难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