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多少人离开了学术圈?

这个问题恐怕没有答案。但仅对博士后而言,答案是超过 40%。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今年初,一项发表于 PNAS 的研究分析了约 45500 名研究者的职业生涯,发现超过四成博士后已经离开了学术界。

这项研究收集的数据横跨 25 年囊括 19 个学科包含 2.57 亿篇学术出版物,该数据集与某个在线职业网络(可能是 LinkedIn)匹配研究者当下的简历,完成了数据筛选。

如果把所有读研的人都算上,离开学术圈的比例肯定会更高。

那么,逃离学术圈的他们,过得怎么样呢?

不搞学术后,他摆摊卖土豆泥

这几天,一个摆摊卖土豆泥的 985 研究生爆红,原因竟然是他成功地逃离了学术圈。



费宇(戴口罩男子)摆摊 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当事人费宇,2022 年曾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优异表现,从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保送至复旦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眼看这位来自四川乐山小县城的年轻人,就要拿到逆袭人生的剧本。刚刚开始令人羡慕的学术生涯时,费宇却遭遇「入坑」的剧本。

根据费宇自己的说法,他所经历的退学过程,在学术圈算是比较典型。

入学后,费宇发现导师名下其实没有几个学生,这非常反常。而且,本应与自己一起入学的 2 名研一同学,一个根本就没来报到,另一个在遭受导师「冷暴力」之后果断退学。费宇成为导师的「独苗」。

经过一番打听,费宇得知自己的导师不仅研一学生少,就连二三年级的学生也寥寥无几。两名研二的学长相继退学,研三的两名学姐是导师从其他导师那里「借」来的。

身为课题组为数不多的男生,导师给费宇安排了很多工作,还经常批评和斥责他。费宇忍不住找一名博士学姐了解情况,可学姐竟然将他的想法告诉了导师。导师又把费宇叫到办公室一顿臭骂。

研二的 2023 年 10 月,费宇因忍受不了导师的苛责,提交了退学申请。导师怕丢面子 ——可能也是怕传出去后不好招学生,当场驳回了费宇的请求。

随后的日子里,费宇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晚上失眠,经常感到恶心。费宇担心把自己身体拖垮,于是再次提交退学申请书。导师不出意外地依旧不同意,只是建议他休学一段时间。

回四川后的费宇跟家人一起过完寒假,2024 春季学期开学的时候,费宇干脆不去报到。学校按程序清退了费宇,他终于如愿以偿地逃出导师的「魔爪」。

退学后,之前的学长学姐们联系了费宇,对他进行开解和鼓励。跟费宇一起进组的同学也告诉费宇,因为退学早,没有错过考研报名,现在已经考入另一所学校读研。

离开上海,费宇回川大华西做了 4 个月科研助理,同时准备申请美国的全奖 PhD。今年年初,他拿到一个 offer,但由于政策原因,需要自费。费宇感到压力比较大,就放弃了。

一系列的打击,让费宇的学术理想逐渐西面,他「想换个方式生活」。

从初中开始,费宇就有摆摊的经历;读大二的时候,他曾做过电话卡销售,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和销售策略,一举拿下销冠头衔,所以他萌生了摆摊的念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包括选择项目和学习制作,今年 3 月 10 日,费宇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附近摆摊卖土豆泥。开业后,费宇小摊的知名度火速提升,客流量令同行眼红。

每天准备的 50 斤土豆泥,一个多小时即可售罄,有顾客甚至连续排队几天都没能尝到。出摊十多天,费宇已赚出推车和工具的成本。如今,他的小生意日均流水基本稳定在 1000 元左右。

逃离学术圈的成功转型,让费宇一时成为舆论的热点。

有不少人对他的选择感到惋惜,而且觉得不值得。简单算笔账,如果每天都摆摊,纯利润对半按 500 元计算,一个月的收入是 15000 元,还是税前,没有社保和公积金等福利。而且,在这一波热度消退后,他的收入还可能会减少。

如果他走学术这条路,哪怕只是硕士毕业,收入也肯定能超过 15000 元一个月,而且还享受休假和社保公积金等福利。这么算下来,真挺划不来。

也有网友认为,费宇敢于做出改变,并且「脱去长衫」成功养活自己,这种勇气非常值得敬佩,他让很多迷茫中的同龄人,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

费宇未来的可能性显然不仅局限于摆摊卖土豆泥,他计划在自媒体领域发展。

他的自媒体账号在不到三周的时间里已有超过 10 万粉丝,发布的 8 条视频中最高的一条点赞数超过 35 万;他还建立了几个粉丝群,出摊前介绍今天的位置,以及有什么好吃的;在最新的短视频作品中,他无私地分享了浇汁土豆泥的教程 ……

虽然逃离了学术圈,但费宇并没有消沉,他在实践着自己很喜欢的那句话: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然后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逃离学术圈,出路各不相同

研究生退学的人相对占比不高,更多人在拿到学位后逃离了学术圈。

2021 年,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在读的郝治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Nature 正刊发表学术论文,在高分子科学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图片来源:浙江理工大学官网

可令人奇怪的是,郝治伟在硕士毕业后,并没有选择继续从事科研,而是考公「上岸」,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徽宿州当了一名公务员。

巨大的反差,其实是郝治伟早就规划好的。自己的父亲和姐姐都是公务员,家庭因素对他的选择影响颇深。

在临近毕业时,他就曾向导师透露过考公务员的想法。导师虽然给出过继续走学术道路的建议,但让然尊重郝治伟的个人选择。

很多网友觉得郝治伟浪费了自己的天赋和现成的成果和资源,郝治伟自己不这么看。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报考的岗位正是负责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所以不会放弃所学的专业,应该算是学有所用。

逃离学术圈,进入体制内的,还有一位 00 后女孩马雅。

南京女孩马雅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拿到生物科学本科学位,后在剑桥大学拿到兽医科学硕士学位。

2023 年 4 月毕业回国后,她先入职某生物医药企业工作了几个月。2024 年 2 月,入职上海动物园,成为一名饲养员。


正在训练塔尔羊的马雅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有网友认为这是海归来抢编制的铁饭碗,但马雅回应说,虽然会考虑工资待遇,但稳定并不是自己择业所特别看重的因素。

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比较偏理论,没跟动物有实际接触,来动物园工作,可以做一些跟动物直接打交道的事情,也能让理论有机会落地实践。这个岗位与她的兴趣和追求相契合。

如此看来,马雅的逃离,似乎更是某种意义上的贴近学术 —— 她谈起动物时的滔滔不绝即是证明。

如何生活,请自己做主

搞科研的难,早已众所周知。

搞科研本身就难 —— 永远在跟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比拼 —— 现在是难上加卷:比你聪明,比你平台好,比你资源好的人,还比你努力。

不敢说所有人,但大部分博士和博后,尤其在实验学科里,都是 996 甚至 007。不止学生如此,导师们都没闲着,平常完成校内的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不说,周末和节假日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这样劳累的日子,一眼看不到头。年轻人从读研开始,看看师兄师姐的状态,看看导师的样子,那一点原本并不坚定的学术理想很容易就灰飞烟灭了。能坚持拿到学位已经很难,再继续学术,他们大多不干。

不排除读研的人里很多在毕业时仍有学术理想,可高校并不那么好进。

先说进高校的门槛儿。

但凡有点实力,能在行当里能算个名字的稍微好点的平台,进新人的要求都很高,CNS 傍身或多篇一区论文加持这是最起码的,经常还需要大牛推荐。可如果不拼了命挤进这样的平台,未来凭什么搞科研呢?

如果够幸运,进个能排得上号的高校,后面还有「非升即走」等着呢。有些高校,对教师评职称设有「最低门槛」,基本要有几篇代表作,要拿过国家级项目。有了这些,不保证能留下,但如果没有,那就卷铺盖走人吧。钱是肯定要退的,退多退少,就看高校厚道不厚道了。

而且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对于家境殷实的人,高校里青年教师那点工资也仅仅够用,娶妻生子后很难单独养家,能避免入不敷出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体面生活。这样想来,这样拼命是为了什么?留在科研圈的意义在哪里?

自媒体发达了,学术圈里的烂事儿出圈很快,年轻人早已对象牙塔祛魅,整体普遍务实。

这笔账得这么算。前提是祖坟冒青烟,顺利走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留在了高校。搞科研的付出仍然性价比极低。如果有这个运气、资源、聪明才智、努力程度的话,干点别的,几乎百分之百赚更多钱,享受更多生活。

科研本就是一条艰辛的路,甚至是一条只属于极少数精英的路。科研上要获得成功,光靠发疯努力是基本没用的,起码得运气、能力、努力三者俱足才行。

无数例子证明,选学校、选老板、选课题、选方向 …… 选错哪一个都有可能到头一场空。

不管是去是留,注定有得有失。都是成年人,自己的路,想好了就别犹豫。

如果对学术的热爱还在,那就一往无前,哪怕刀山火海;如果就此逃离,也不要后悔,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才是第一位的。

为什么要逃离学术圈?这个问题的答案注定因人而异,但一定要出自本心。

因为,人这一生,未必有机会对得起自己的付出,但至少应该对得起自己的选择。

现在的你,还在学术圈吗?会逃离学术圈吗?为什么逃离呢?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1.https://www.pnas.org/doi/epub/10.1073/pnas.24020531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142-y

3.https://www.cqcb.com/xindiaocha/shangyourenwu/2025-03-22/5795440.html

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1827257126778927790&wfr = spider&for = pc

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1827190716852173767&wfr = spider&for = pc

6.https://news.zstu.edu.cn/info/1010/42317.htm

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1709153796245639369&wfr = spider&for = pc

8.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95097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