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因家境普通,喜欢自称寒门贵子,却不知在古代,寒门指的是没落的贵族家庭,真正的老百姓叫庶人。就以读研为例,有人说他去985高校面试,发现有个导师明确表示想录取自己带的一个学生,既然导师想要这个学生,那这个学生必然会被录取,其复试成绩想必也不会太差。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真的只凭自己努力通过复试就行了吗?其实不然,他们即便辛苦读完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也是个未知数。



“混文凭而已,何必要为难”,某专家想挂掉学生论文,遭到家长抵制

不过对于读研或上大学这些事,现在已有不少开明的家长逐渐看开了。其实大家都明白,大学生或硕士生,大多并没有我们所期待的那种强大的创新科研能力,让他们去研究火箭导弹不太现实,除非是顶尖工科学校按此方向培养的学生。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说实在点,就是想混个毕业文凭,这都是人之常情,教授专家们岂能不懂?最近有个专家,较为公正无私,他在自己的个人平台上发了个帖子,内心充满纠结。



他怀疑是不是自己太严格了,原来是其他学院的老师请他评审,他一开始直接把人家一个研三学生的学位论文给挂了,但出于人情世故,后来又给通过了。他觉得这违背了自己的标准,可能是那个研究生的论文确实太水,他看不过去,于是思考这个决定到底对不对。

没想到帖子刚发就遭到很多家长的抵制,大家的观点和获得最高赞的家长的想法相似,即为什么要为难一个硕士呢?硕士听起来好像很厉害,但专业硕士研一要上课,研二得实习,研三既要找工作又要写论文,能指望这样的孩子研究出什么呢?这么一想,确实有些过分。



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更多偏向应试,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孩子没考上清华北大,那他的头脑显然不太适合顶尖科研,也就别期待他的一篇论文能有多大价值。导师和教授对孩子有期待是好事。

毕竟严师出高徒,但过分要求他们就有些违背人性了,大家都只是在混文凭,何必那么认真呢?写得不好,就让学生修改到60分为止,这是大学老师的常规做法。



一万篇论文中都不一定能有一篇推动科技进步的论文,没必要给学生那么大压力

也有人认为,专家个人评选标准高可以理解,毕竟他自己是天之骄子,他的头脑和悟性非常人能及,但遇到这种事,他完全可以把论文退回给导师,说自己没时间评,自己情商高一些,对那个素不相识的学生也是一种善良,人家也会理解的。

如果真要咬文嚼字,那么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被他人为难的时候。比如,一位家长立刻就指出了这位专家教授的问题,你写的第二段主语混乱,建议重写。由此可见,无论是什么职位的人,要是非要给别人添麻烦,那大家都别想好好过日子了。



所以,现在明智的家长越来越多,甚至多数家长都这样想,如果经历过大学毕业那个阶段就会明白,除非一个学生的论文是复制粘贴、完全语义不通的,否则就手下留情,只要逻辑通顺就给通过。

让研究生和本科生写创新论文,简直是痴人说梦,如今的学术圈难道都是实干家吗?真正善良的本硕导师都是本着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来指导论文的,其余时间大家还忙着校外实习。



导师给一个学生挂科,对导师自己来说没什么损失,但对那个学生及其家庭来说,却是一次投资的失败和失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