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我一直坚持客观表达、力求分析不偏不倚。然而,周末因为从不更文,所以往往无法第一时间传递最新信息,还请各位海涵。
周末,我看到三联生活周刊发布的一则报道——《北大研究生毕业成为食堂阿姨》。这则报道看似平淡却又令人震撼,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想和大家聊聊我的所思所想。
她,今年26岁,2022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也是北大),朋友们亲切地称她“黄妈”,因为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竟是在北大食堂当打饭阿姨,而且一干就是两年,目前已经离职。
很多人看这简介,估计内心都会犯嘀咕,这不妥妥的大材小用吗?家庭、学校培养你这么多年,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做食堂阿姨?!
看完评论区,我敢因此断定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没认真看完过一篇报道。
有网友猜测,这是有编制的,后勤领导岗方向,将来可以转行政。
也有网友推断,这种宣传恰恰说明了现在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就业率非常差,连北大硕士都去食堂了。
甚至有人直言,一看专业就懂了,看来张雪峰真的没有骗人。
当然,网上不乏明察秋毫又善于思考的人,他们一下就发现问题的关键。
北大硕士毕业当食堂阿姨?
实际上,我做自媒体这么久,已经形成职业习惯了,看任何东西都不会轻易下结论。果不其然,这事儿哪有这么简单!
她毕业做食堂阿姨两年不假,毕业于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也不假,但人家学的健康传播专业也是真的,这难道不是一种学以致用吗?
她的同学可能一毕业就选择了高薪岗位,这很好,但她选择北大食堂作为第一份工作也不差。
采访中,她很平和地告诉记者,自己做食堂阿姨的时候,不用做太多脑力劳动,算是她这辈子特别特别开心的一段时间了。
她去过央媒实习,也去过互联网大厂实习,基本都是各种KPI,每天一睁眼就是各种消息,睡觉前也是各种消息,大脑完全没有休息时间。
她有目标,有执行力。因为希望先去一线跟食堂阿姨们工作一段时间,所以毕业的时候申请了餐饮管培生。
在食堂工作时,先是给学生们打汤、打豆浆、打粥,从早上到下午一点闭餐,因为一天基本没有坐的空挡,刚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后来,就跟师傅们一起切菜,切黄瓜、圆生菜还有辣椒。
尽管做食堂阿姨看似很轻松,但其中也有酸甜苦辣。比如切了一上午辣椒,手都辣肿了,第二天还得硬扛。正如她自己所说,虽然体力劳动很累很辛苦,但不像脑力劳动,可以睡一觉,周末休息休息就好了。
尽管第一份工作是食堂阿姨,是自己主动选择,但父母也跟其他人一样,是不太理解的。
因为出生在湖南农村,父母是公交车司机,当年高考607分考上北大的她,不仅是全家的家庭,也是全村人的骄傲。
如今大家以为她留在北大是当教授了,而只有父母知道实情:女儿只是北大食堂的一个打饭阿姨,月薪只有五六千,父母的脸面或多或少都有些挂不住。
实际上,“黄妈”的目标很明确,她知道自己选择餐饮管培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定要先到一线轮岗,然后还需要做食堂经理,总之得一步一步来,脚踏实地往上走。最终,才能做到有能力去独立经营一家食堂、一家餐饮企业。
虽然身边的同学一毕业月薪就拿到了一两万,但她心中有目标,也坚信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定能实现。
为何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选择体力劳动?
“黄妈”的故事正折射出当下一个普遍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士选择从事体力劳动岗位,比如:复旦硕士退学卖土豆泥,中传硕士毕业去火锅店当保洁,大厂辞职摆摊卖盒饭......这些究竟是无奈的妥协,还是理智的布局?
作为脑力劳动者,每天需要坐在办公室,被各种KPI绑架、被信息轰炸,导致精神和身体都陷入高度紧绷状态。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虽同样辛苦,但往往能让人暂时“放空”,卸下过剩的压力。
他们选择体力劳动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一种主动寻求生活平衡的方式。看似大材小用,其实是对焦虑和内卷的一种另类反击。
大学生脱下长衫,就真的能走出困境吗?
如今,“脱下长衫”已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的口头禅,似乎摆脱了象牙塔的束缚就能立刻迎来转机。然而,脱下那层象征光环的“长衫”,仅仅是改变身份的开始,并不能自动让困境烟消云散。
很多人发现,尽管离开了办公室的“白领标签”,但若没有扎实的实践能力与应对市场变化的底气,“脱下长衫”后依然可能陷入技能短板和经验不足的困境。
事实上,学历只是打开选择大门的钥匙,而真正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不断磨砺和自我革新。只有在真实的市场和岗位中反复打磨,才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竞争力。
“脱下长衫”的勇气固然值得肯定,但更需清醒地认识到,换个身份并不等同于解决所有问题。市场永远青睐那些既有理论又懂实践的人,而不是仅凭一纸学历自我标榜的人。
事业如同人生,都是一场马拉松长跑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黄妈”的选择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她选择从基层起步,不为眼前的高薪诱惑所迷惑,而是用每一滴汗水奠定未来的基石。
正如马拉松赛跑,短暂的冲刺并不能带来胜利,只有持续不断地坚持、不断调整步伐,才能在长跑中最终笑傲终点。
对于高学历人才来说,无论是转战体力岗位,还是从事脑力工作,都是一场漫长的人生马拉松。每一个阶段的艰辛和汗水,都是铺就未来成功道路的必经之路。
面对多元化的职场环境,我们不应简单地把“脱长衫”视为逃避,而应将其看作一种突破传统束缚、勇于挑战自我的全新尝试。唯有在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总之,高学历并不意味着一条路走到黑,而是让你拥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无论你选择体力劳动还是继续深耕脑力,成功的关键始终在于不断积累和自我提升。事业如同一场马拉松,唯有坚持到底的人,才能在风雨中看到希望的曙光。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菊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