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高考是人生中所能经历的一场且是最公平的考试,然而说到考研,大家总觉得不公平,可能是不少家长对复试存疑。比如复试时频频传出高分考生被刷的消息,像中山大学连续三年在不少专业刷掉了排名靠前的学生,今年某个专业又将 402 分的榜首学生淘汰,而 333 分的学生却得以顺利录取。
这着实让人怀疑复试讲究的究竟是什么。真的有那么多优秀学生只因表现不好就时常被刷掉吗?最近考研成绩公布后,有一位妈妈心碎不已,因为她优秀的儿子已连续第三年考研失利。
“儿子考研三年,录取规则却变了3次”,妈妈替985孩子感到不值
如果第一年没考上研,还能为这个孩子找各种理由。据说这个孩子毕业于东北大学,这是所985理工强校,孩子的学习能力应该不差。他报考的是浙江大学,且连续三次目标都很统一,也肯定为这个目标努力过,然而这个孩子却屡战屡败。
妈妈这次总结了原因,为自己的儿子发声。这三年来,每次都仿佛竹篮打水一场空,学校的种种变化实在让人浪费感情和努力。第一年,孩子努力准备了一年,考研要招12个人,他排第13,就差0.5分。
母亲看在眼里,很心疼,孩子每天熬夜刷题,头发都快掉光了。于是孩子气不过,选择再战。第二年,学校招生情况猝不及防,只招8个人,妈妈觉得孩子初试前8名应该稳了,结果复试线猛涨20分。
第三次考研,想着事不过三,应该能稳了,可这次又被一个退伍军人的加分名额给逆袭了,孩子原本排在第7名,却被硬生生挤到第9名。1095天里,每天熬夜到凌晨3点,努力全白费。
母亲为这些年轻人考研所付出的努力感到不值,只能感叹,考研这个赛道怎么比宫斗还卷呢?
这位同学缺的不是努力,而是灵活的头脑和选择的运气
其实但凡熟悉考研的人都明白,学校的三次改变不存在问题,哪怕第三次是因为退伍军人加分,这也不占学校的名额指标,不能以此作为理由。有人说这个孩子缺的是选择的智慧,而妈妈显然也不太懂,无法给儿子正确的指导。
一个东北大学的毕业生,如果报考其他院校,三年时间怎么也能考上了,其实两年就足够,或者毕业第一年若能有点运气,肯定能考上。这个孩子想考浙大,努力上进的心没错,但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还硬冲,就有些不知变通了。
很多人认为应该及时止损,聪明的考生第一年没考上,应先总结原因,不能在一个目标上反复受挫,换一个目标或许会很顺利。而且这样容易消磨高材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怀疑自己水平不够,其实很多学校的复试都比较宽松,985院校也不例外。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一定要时刻铭记于心。这两天大家还在讨论另一个问题,即教授录取学生,到底是先对其心仪,然后给其打高分并决定综合排名进而录取,还是先打分再决定录取。
很显然,这是一场涉及人情世故的较量,往往是教授先认为这个学生不错,该学生在录取名单上的分数才会靠前,复试的分数浮动确实存在较大水分。其实第一年时,这位同学就应该察觉,怎么会就差0.5分而不被录取呢?
要么分数差距更大,要么他的分数足够,可对方就是不想录取他,所以才将他恰好安排在被录取者的后一位。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